天蒜
石蒜科葱属植物
天蒜(Allium paepalanthoides Airy Shaw)是石蒜科葱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单生,窄卵状圆柱形,外皮褐色或黄褐色,有时带红色,有时近纤维状;叶宽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比花葶短或等长;花梗近等长,无小苞片,花被片中脉绿色,内轮卵状长圆形,基部合生并与花被片贴生,齿片顶端具不规则小齿,子房倒卵圆形,花柱伸出花被;花期8-9月;果期8-9月。
形态特征
石蒜科葱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单生,窄卵状圆柱形,粗0.5-1.5厘米;鳞茎外皮褐色或黄褐色,有时带红色,纸质,条裂,有时近纤维状,在标本上常因外皮脱落而仅余灰白色的膜质内皮。叶宽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比花葶短或等长,宽0.5-1.5(-2.3)厘米,先端渐尖,钝头。花葶圆柱状,高(15-)30-50厘米,中部以下被叶鞘,稀仅下部被叶鞘;总苞单侧开裂,具长喙,有时喙长可达7厘米,宿存或早落;伞形花序多花,松散;小花梗近等长,比花被片长2-4倍,果期更长,基部无小苞片;花白色;花被片常具绿色中脉,长3-5毫米,宽1.5-2.5毫米,内轮的卵状长圆形,先端平截或钝圆,外轮的卵形,舟状,稍短;花丝等长,为花被片长度的1.5-2倍,仅基部合生并与花被片贴生,内轮的基部扩大,扩大部分每侧各具1齿片,齿片高1.5-2.5毫米,顶端具2至数枚不规则的小齿,外轮的锥形;子房倒卵状形,腹缝线基部具有帘;花柱伸出花被外。花果期8-9月。
产地生境
天蒜分布于中国山西、河南(西部)、陕西(南部)和四川(北部和东部)。生于海拔1400-2000米的阴湿山坡、沟边或林下。
生长习性
性喜阴凉,适宜生长温度为12~25℃,喜湿怕旱,生长周期长,适宜种植在透气疏松、保水性强的土壤中。
栽培技术
合理密植
播前7~10 d 对种用蒜头进行晾晒,选择鳞芽饱满、无病虫的中、大瓣蒜做种,百瓣种要求在300g以上,剔除夹心瓣。在天水市蒜区,大蒜播种期以9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宜。大蒜播种多采用人工开沟,播种深度以5cm为宜,行距20cm,株距10~12cm,密度45.0万~52.5万株 /hm2。播后用33%二甲戊灵乳油3000 mL/hm2对水675kg喷洒地表,然后覆盖幅宽75 cm或120cm的白色地膜。
田间管理
播后15~20d蒜苗开始陆续顶出地面,每天11:00时前或15:00 时后,可用硬铁丝划破地膜放出嫩芽或幼苗,膜孔不宜过大。冬前及时灌水,保证安全越冬。返青后及时是追肥、灌水及除草,一般结合灌水追肥2~3次,第1次在3月下旬,追施尿素150~225kg/hm2;第2次在4月(露薹期)中旬,追施尿素225~300kg/hm2;第3次在5月中旬 (抽薹期),追施氮钾肥 (N-P2O5-K2O 为20-5-17)120~150 kg/hm2。蒜薹采收后立即灌水1次。
及时采收
大蒜抽薹后,蒜薹上部向下弯曲时采收,这样可以提高蒜薹产量。蒜薹采收主要采用划抽法,采薹应在晴天中午进行。蒜薹采收后25d左右即可收获蒜头,蒜叶色泽开始变为灰绿色、植株上部尚有3~4片绿叶、假茎变软时采收,此时蒜头颜色鲜亮,品质好。
4月上旬 一 5月上旬,是天蒜蒜苗生长发育的盛期,需肥、水量较大。 此期,须如强肥、水供给。即结合灌水, 追施人粪尿两次,每次每亩 3000一 4000斤,化肥一次,一亩施尿素约20斤。 进入六月份, 天蒜植株地上部逐渐枯 萎, 蒜头就地休眠。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提高了单产, 增加了经济收益。 用天蒜栽培蒜苗, 占地 21个月,产值1600多元, 收入800多元.
食用价值
大蒜的营养价值较高,大蒜含有多种成分,主要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钙、磷、镁、铁、硒等矿物元素。每100g新鲜大蒜水分占70g,蛋白质4.4g,脂肪0.2g,多糖物质 2.3g,粗纤维 0.7g,灰分1.3g,钙5mg,铁0.4mg,磷44mg,硫胺素0.24mg,核黄素0.03g,尼克酸0.9mg,维生素C3mg以及微量元素硒、铜、锌、锗、碘等其鳞茎富含胡萝卜、素、锌、等营养成分,也可生食亦可熟食,还可腌制食用。
药用价值
天蒜全草可入药,具有散擦止痛、止血、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漆疮、跌打损伤等症状。
参考资料
天蒜.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04 23:0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