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赤眼暴翳,中医病名。首见于《古今医统》,曰:“此因运气所加,风火淫郁,大概患眼赤肿,泪出而痛,或致头额俱痛,渐生翳障蔽盖瞳入。”又名暴赤生翳、暴赤眼后忽生翳、大患后生翳等。天行赤眼暴翳是因患天行赤眼,损伤真睛所致。以骤起两目红赤、生出翳膜为主要表现的翳病类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流行性角膜结膜炎。
名词解释
天行赤眼暴翳是由于感染疫疠之气而致白睛、黑睛同时发病,病势急骤,且能传染流行,故命此名。病名见于《古今医统》。患者往往有接触史,相当于西医学之流行性角结膜炎。
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属病毒性角结膜炎。
病因
天行赤眼暴翳多因外感疫疠毒邪,内兼肺火亢盛,内外合邪,侵犯肝经,上攻于目所致。
病机
《古今医统大全·眼科》认为本病“运气所加,风火淫郁……必有瘀血,宜去之。”结合临床归纳为:“外感疠气,内兼肺火亢盛,内外合邪,肺金凌木,侵犯肝经,上攻于目而发病。
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1、多见于成年人,往往有接触史,病势急骤,多侵犯双眼,相互染易,广泛传播。
2、病程较长,可持续数月,治愈后可留下瘢痕翳障,影响视力。
3、自觉有异物感,灼热痒痛,眵稀多泪,视力减退。
4、胞睑浮肿,白睛红赤或混赤,或有点片状溢血,黑睛生翳,多位于中央,2%荧光素染色阳性。
5、耳前及颌下可扪及核,触疼明显,全身可伴头痛、发热等。
病证鉴别
天行赤眼、天行赤眼暴翳、暴风客热的鉴别:前二者系猝感疫疠毒邪,起病急,传染快,易造成广泛大流行。后者则因风热之邪外袭所致,有一定传染性但不流行。三种病均有眼焮热赤痛、白睛红赤、胞睑浮肿的特点。天行赤眼则白睛同时出现点状、片状出血;天行赤眼暴翳则泪多眵少,发病1周后黑睛出现星翳而影响视力,愈后遗留翳障,且早期耳前肿核压痛。
相关检查
1、眼部检查:初起胞睑微肿,泪多眵稀,白睛红赤壅肿,耳前及颌下扪及肿核并有压痛;发病1-2周后,白睛红赤臃肿逐渐消退,但出现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黑睛星点翳障、散在而不联缀,呈圆形,边界模糊,多位于黑睛中央,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清晰可见荧光素染色后的黑睛星点翳障;2-3周后,荧光素染色虽转为阴性,但黑睛点状浑浊可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以后逐渐消退。
2、实验室及特殊检查:眼分泌物涂片见单核细胞增多。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本病因突然感受疫疠之气,侵扰于目。若肺胃素有积热,兼感疠毒时症状更重。因疠毒之邪互相传染而流行,故处于流行区域内都有被传染之可能。本病辨证必须注意病邪与正气的关系。若病邪轻而正气强,则发病轻而易愈,否则病情较重。白睛属肺,因疫疠之气侵扰而致肺火亢盛,眼局部气血蒸腾而致眼焮痛、白睛红赤肿胀。毒邪风重,则流泪而痒;热毒盛,则眵多粘结,甚则热迫血络,而使白睛之血溢于络外。若肺胃素有积热者,则症状较重。肺火亢盛则克伐肝木,黑睛属肝,肝郁不伸而蕴热,再兼外受疫疠之毒,故黑睛发生星翳。
治疗原则
清热解毒,祛风散邪。
证治分类
(一) 初感疠气
症状:目痒疼痛,羞明流泪,眼眵清稀,胞睑微肿,白睛红赤浮肿,黑睛星翳;兼见头痛发热、鼻塞流涕;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退翳明目。
方药:菊花决明散加减。
常用药:草决明、石决明、木贼草、蝉蜕、白蒺藜、防风、甘菊花、蔓荆子、川芎、石膏、黄芩、甘草。
(二) 肝火偏盛
症状:患眼涩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黑睛星翳簇生,抱轮红赤;兼见口苦咽干,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退翳明目。
方药:龙肝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龙胆草、生地、当归、柴胡、泽泻、车前子、栀子、黄芩、甘草、蝉蜕、密蒙花、谷精草
(三) 余邪未清
症状:目珠干涩,白睛红赤渐退,但黑睛星翳未尽;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祛邪,退翳明目。
方药:消翳汤加减。
常用药:密蒙花、柴胡、川芎、归尾、甘草、生地、荆芥穗、防风、木贼、蔓荆子、枳壳、沙参、麦冬、天冬。
其他疗法
1、滴眼药水:0.2%鱼腥草眼药水,每日6次,症状严重者可1小时2次。亦可选抗病毒眼药水,配合抗生素眼药水滴眼。
2、洗眼法:选用大青叶20克、金银花15克、蒲公英30克、菊花15克等清热解毒之品,煎汤熏洗患眼,每日2-3次。
转归预后
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预防调护
1、注意个人卫生,不用脏手、脏毛巾揉擦眼部。
2、急性期的病人其手帕、毛巾、脸盆以及其他生活用品应注意消毒,防止传染。如一眼患病,另一眼更需防护,以防患眼分泌物及眼药水流入健眼。
3、禁止包扎患眼。
文献摘要
1、《古今医统》曰:“此因运气所加,风火淫郁,大概患眼赤肿,泪出而痛,或致头额俱痛,渐生翳障蔽盖瞳入。”
2、《古今医统大全·眼科》:“运气所加,风火淫郁……必有瘀血,宜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