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山位于
湖北省天门市竟陵城区西北22公里处。山群由佛子山、金杯山、团山、朴
船山、龙尾山
五峰组成,面积931.9公顷,海拔192米。整个山体呈东西走向,坐北向南,
五山首尾相倚,状如玉如意,山体俊秀,树林葱郁,气候宜人,交通便利。
2008年5月,天门市引进湖北乾坤聚院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启动了佛祖山宗教文化旅游项目,旅游区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整个工程计划分三期进行建设,建设6个功能区、9大景点。
羽泉、
陆羽亭、陆羽祠,四个景点(
茶圣陆羽青年时在天门山求学于邹夫子)连成一线排开,以及汉光武憩息的溱手岗,龙尾山上有传说美丽的
老虎洞(楚国
令尹子文降生于此洞,老虎以虎奶喂之,后
子文成就一番大事业)、虎啸岗,整个风景区自然人文景观丰富。
晚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即生于天门山下的
石河镇蒋皮巷。皮日休年少时下决心“以文取士”。一日傍晚,他登上高峻的
佛子山主峰,左望天门山与龙尾山两峰相峙,气峻霄汉,俨然登天之门;两傍火门山,金杯山,扑
船山等山一字排开,如列屏嶂;这里是
大洪山余脉与
江汉平原的接合部,北望
京山,霞飞云舞;南瞰天沔,碧涌
平川,不觉诗兴豪发:
根据明末著名文学家,
皮日休同乡的竟陵派文学家
钟惺对于山水名胜的高论,他说:“凡高者皆可以为山,深者皆可以为水也。……一切高深,可以为山水,而山水反不能自为胜:一切山水,可以高深,而山水之胜反不能为名;山水者,有待而名胜者也。”然则山水何所待而“名胜?”他的结论是:“曰事、曰诗、曰文,此三者,山水之眼也。”对钟惺的立论很难反驳,因为有道理。推而广之,不仅山水,民俗、特产、
古树名木之类好像也应该有“眼”,有“眼”才有魂魄,才有神韵。承认钟惺立论的精当,解读三山五岳的风物胜景便可能产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
另外,使天门山具有神韵的名人及故事,还有楚国
令尹子文降生于佛子山老虎洞故事,还有
茶圣陆羽天门山求学故事,还有禅宗六祖惠能的故事,还有
刘秀取道天门捷径而获得昆阳大捷的故事。。。。。。天门山,山如其名,可谓仙山一座。
天门,古称竟陵。据《东皋杂录》载:“竟陵者,陵之竟也。”即
大洪山脉至此突兀而止,面临一望无际的
江汉平原。秦置竟陵县。五代时因避后晋
石敬瑭名讳(北方言“敬”、“竟”不分)和北宋
赵匡胤祖父
赵敬名讳,几度改竟陵为
景陵。
清雍正四年(1726年),又为避康熙皇帝陵寝讳(陵名
景陵),又改景陵为天门。其名即源于县城西北25公里之处天门山的天门口。
天门山群落绵亘二十余里,屏障江汉,十分雄伟。其主峰与龙尾山之首凌霄对峙,中空如登天之门,故名天门口,是天门、
京山两市(县)的第一交通要道。
传说中嫦娥奔月、八仙之一的
韩湘子得道升天均是从天门上去的。而
佛祖释迦牟尼当年也是从这里下界到佛子山收徒布教的。在天门口两旁摩天石峰上的“
奔月墩”,相传就是当年嫦娥奔月的起飞处,“奔月墩”因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