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河水电厂旧址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门河水电厂旧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娄山关镇独石村上天门洞西侧,是民国时期的建筑。
历史沿革
天门河水电厂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开工。民国三十一年(1944年),天门河水电厂完工,共修重力式滚水坝1座,蓄水30万立方米,明暗渠长463米,压力水管长63米。建成后的水电厂,为第四十一兵工厂生产提供了保障,生产了一大批中正步枪、仿制捷克机关枪,支援前方抗战。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第四十一兵工厂迁往重庆,水电厂移交当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管了水电厂,几十年来,电厂除保障附近部分企业用电外,电力还供城郊机关和当地居民使用。
建筑格局
天门河水电厂旧址地处大山深处,距桐梓县城约3千米,南北长约850米、东西宽约300米,厂中心距小西湖1千米,是贵州省第一个水利发电厂,水电厂的发电机组仍能正常运行。战争时期,为了防止日军空袭,同时也为解决发电落差的问题,水电厂除主控室建在地面,整个机房工程深入地下,掘土凿石,用石料砌结。而大坝、水渠扣缝用的黏合材料,用的是糯米、黄豆。地下机房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发电机房,安装有两台360千伏安的水轮发电机组。
主要建筑
主控室
主控室是一栋橙色建筑物,外墙左上方刻有“天门河水电厂”六个繁体楷书大字。主控室,一排陈旧的仪表柜上,一半以上的仪表上还是美国通用公司的商标。头顶上的四页木质电扇也保持着当年的模样。主控室正下方,是利用天然溶洞开凿的竖井,深8米,直通发电机房。井口处有厂名石刻,上端有一个圆形齿轮弓与箭交叉的厂徽,下端是一大口张开的猛兽。沿另一侧的石阶而下,是地下发电机房。其入口顶部,有民国政府要员陈立夫题写的“入天门而夺天工”七个大字。
水轮机房(地下室)
水轮机房的入口门楣上,从左至右镌刻着西北大学、东北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工业大学5所大学的校徽,当年这5所大学都参与了电厂设计。地下室及通道全系青石安砌,拱顶。主机室高约8米、长约24米、宽约4米,通道高约4米宽2.5米。
文物遗存
两台发电机组
机房里面除了安装有水轮机外,还有两台发电机组,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其外壳没有一点锈迹。水轮机由美国勒菲尔公司生产,发电机由美国通用公司生产,均是当时美国的最新产品,总重量达100余吨,仅电机芯就重达3吨。发电机后面,铭牌上的字还依稀可见:“GENERAL ELECTRIC”“MADEIN USA”“YEAR1942”(通用电气公司,美国制造,1942年)。抗战期间,美国空军经过“驼峰航线”飞越喜马拉雅山运至昆明,再经滇黔公路翻越崇山峻岭运达桐梓。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通用公司获知40年代生产的发电机组还在工作,曾派人到桐梓查看,并提出用重金回购机组,作为企业产品形象和文化象征,被文物部门婉拒。
石刻
天门河水电厂旧址内保留有5幅石刻:陈立夫题写的“入天门而夺天工”,楷书阴刻,宽80厘米、高30厘米;李华英“发动天然”楷书阴刻,高35厘米、宽65厘米;厂长刘守忠序言,楷书阴刻,竖向18行计470余字,高80厘米、宽55厘米;八角井沿的“兵工策源”楷书,长60厘米、高40厘米。另有5所大学的校徽碑刻。
价值意义
天门河水电厂旧址是贵州建成的第一个水电厂,见证了贵州水利发电的发展历史。天门河水电厂旧址从选址、规划到建筑设计,都遵循了实用、保密、防空等原则,依山而建,整个主体工程全在洞内。两台发电机组至今仍然运转正常,其文物价值远远超过送电价值,是为抗战服务的最好物证。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天门河水电厂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天门河水电厂旧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娄山关镇独石村上天门洞西侧。
交通信息
自驾:自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天门河水电厂旧址,路程约6千米,用时约23分钟。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7 19:3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格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