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仆寺卿,即太仆卿。东汉、魏、晋、南朝、北魏常作为太仆的尊称,南朝梁正式定为官称,位列十二卿。掌管畜牧事务。陈沿置,三品,中二千石。北齐置为太仆寺长官,三品,位列九卿,历朝沿置。管理宫廷车马及全国畜牧事务。隋唐或改名或改品级。北宋初为三品寄禄官,神宗元丰改制后,称为职事官,从四品。南宋高中建炎三年(1129)罢。明清为从三品。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罢。
名称起源
太仆寺卿名称据说源于
西周“众仆之长”的“太仆”,官阶为“
下大夫”,秦时地位提高为“卿”。
主要职责
一,主要职责为掌管国家车马,负责饲养、训练马匹的相关事务。
二,皇帝出巡时,负责调配随从人员、车马的先后顺序。
三,清朝时期,皇帝参加重大典礼时,太仆要亲自给
皇帝驾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