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岁纪年
天象为依据的纪年方法
太岁纪年是以天象为依据的纪年方法,古人观测木星,认为木星十二年运行一周天,于是用以纪年,取名岁星,岁者年也。
名词介绍
太岁:是古代天文学中的岁星,又称岁阴或太阴。在上古时期,人们以岁星每年运行一个星次来纪年,把周天分为12份,依次为星纪、玄枵(xiāo消)、诹(zōu邹)訾(zī姿)、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称为12次。此纪年法被称为岁星纪年法 。此法的起源年代至少是周代初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很盛行。由于古人又将黄道划分有十二辰,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表示,但其方向与顺序正好与岁星纪年法中的十二次相反,为了能顺应十二辰,就假想了一个太岁,顺十二辰而运行。于是有了太岁纪年。古人还为这十二个太岁年分别取了名称以表示,如困敦(读dùn顿)、赤奋若等。
岁阳:大约战国末期或西汉初期,历家又为太岁纪年增取了十个名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等,以表示岁阳。
太岁纪年:将十个岁阳名依次和十二个太岁年名相配,组成六十个年名,以“阏逢·摄提格”为第一年,“旃蒙·单阏”为第二年,由此类推,六十年周而复始。从此太岁纪年完善为每六十年一周。这为后来干支纪年打下了基础。
《史记‧历书》中的写法和尔雅不同,兹列表于下:
阏:yan, 阴平。
旃:zhan, 阴平。
黓:yi, 去声。
牂:zang, 阴平。
涒:tun, 阴平。
对照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6 21:22
目录
概述
名词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