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路位于
贵阳市云岩区喷水池,东接中华中路,西临
人民大道,中间和
龙井路、大同街交接,短短几百米的街区见证了属于“老贵阳”的辉煌与变迁。
历史沿革
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老城区的太平路一带,自古便是商贸、文化集聚区,由北向南穿城而过的贯城河更承载着不少“老贵阳”的记忆。然而,伴随城市开发建设和人口聚集增长,上世纪60年代起,贯城河无奈被浇筑盖板。盖板上方,先后建成临时停车场、夜市和商场,贯城河水质一度降到劣Ⅴ类。
2024年1月26日18时18分,贵州省贵阳市贯城河复涌暨太平路开街仪式在云岩区太平路举行。随着金色帷幕的拉开,贵阳母亲河贯城河以新面貌呈现在人们眼前。随着沉寂多年的贵阳母亲河重回人们视野,这条充满历史底蕴的贵阳老街也迎来华丽的蜕变,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法重构在地文化,让老街与时代同行,打造贵阳首个多元多阶层混合立体街区。
空间印象以“新、潮、酷”为整体改造方向,将贵州属地文化融入太平路的改造策略中,赋予其新生,以贵阳之文脉打造属于贵阳人的太平盛景。保留本土特色,以INS文艺、朋克艺术、文艺市井、生态潮玩以及时尚烟火气作为五大场景风格将老街巷里多个街区进行主题划分。以黔灵山灵猴为IP原型,通过国漫风表达手法以及新潮酷的风格调性来展现太平街IP“不二”,14种形象各异的“不二”通过美陈雕塑、彩绘以及广告屏等形式展现。
街区已入驻商户近200家,主要业态涵盖生活潮牌、精品咖啡、异国料理、戏剧演出、文化艺术等,为满足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街区运营时段为早上9:00持续到次日凌晨5:00,通过持续激活夜经济,充分挖掘消费潜力,体验烟火太平。
以文脉打造太平盛景,在不断刷新高度、速度、温度以及潮流度的路上砥砺前行。贵阳市云岩区贯城河复涌,太平路也热闹开街。云岩区围绕“城市核心、老城灵魂、文化高地、精神家园”功能定位,大力推进“一河一道一片”项目建设,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和城市人文内涵,推动历史与未来交融。
基础设施
2023年,按照“城市核心、老城灵魂、文化高地、精神家园”功能定位,云岩区围绕贯城河、历史城垣步道、文昌阁片区谋划建设“一河一道一片”更新改造项目22个,太平路便是“一河”的首开项目。
该项目以文化赋能、生态修复、业态升级为导向,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揭盖、基础设施建设、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商业街区打造和历史文化挖掘,致力于通过“留、改、拆、建”,打造文化新高地、旅游打卡地、生态示范地、消费引领地、城市栖息地。
深挖历史遗存、活化历史文脉,重点打造贵阳文化展厅,引进开心麻花、太平之眼等新兴文化体验场馆;聚焦一店一味、一步一景,打造北门水街、第九街区广场等时尚场景;通过微改造和微更新,复现北门桥、玉带桥等“五桥”古迹,打造龙井路、太平路等“五街”景观……
经过8个月的紧密施工,全新呈现的太平路街区让人眼前一亮:不仅外貌焕然一新,业态上也围绕“一街一场一星一眼”完成了品质升级。上新了一批烟火气、潮流范、文化味共融共生的新消费品牌,在保留原有传统业态的同时,对一批餐饮品牌进行升级改造。太平路还引进贵州首个策展型商业体——玖仓综合体,进一步完善喷水池商圈商业供给。
1月26日晚,市民期待已久的太平路潮汇街区正式开街,历经9年系统整治的贵阳贯城河也首次揭盖182米河道,宣告复涌。云岩“老城核心”建设迈出了坚实一步。
以贯城河为纽带,以街巷为载体,太平路潮汇街区串联起老贵阳的历史人文和新贵阳的潮流风貌,让老城区再次焕发勃勃生机。城市文脉与市井烟火相融,新潮业态与百年底蕴交错。数据显示,自开街以来,太平路潮汇街区连续三天日均人流量高达7万余人次,实现了人气消费两旺。“变身”后的老街旧巷里,一段再现历史、再续辉煌的老城蝶变故事,正徐徐展开。
云岩区政府通过“留、改、拆、建”,对太平路商业进行整体定位、重新招商,实现商业业态提质升级,打造多元、复合、艺术、潮酷、时尚的多元化、体验式商业地标。同时重点打造了“一街”——北门水街、“一场”——第九街区广场、“一星”——太平之星、“一眼”——太平之眼的产业布局,既结合了太平路的历史底蕴,也吸引了青年群体。
更新改造
太平路片区城市更新设计在文化上的价值赋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明清时期贵阳贡院和贯城河的历史文化,与当时科举制度带来的街区人文生活背景;二是近现代贵阳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与喷水池商圈相结合的城市商业中心变迁。
太平路改造提升的规划结构可概括为“一河两地五桥五街,太平之源起承转合”。
“一河”,即按照市委、市政府“应揭尽揭”要求,以“生态优先”为原则,让贵阳母亲河支流——贯城河在揭盖之后呈现出城市水脉景观。“两地”即太平商业洼地、贡院文化高地;“五桥”即北门桥、玉带桥、龙井桥、月亮桥、太平桥;“五街”即大同街、沙井街、龙井路、太平路、贡院。
据《贵阳府志》太平河碑记记载:“贯城河,明代杨鹤题为‘玉带河’。”越剑介绍,太平路片区为贯城河最大水湾处,在改造提升方案中,此处河道从北向南,被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营造出滨河与街巷不同的空间场景。
根据历史图片恢复修建的北门桥为“起”,该部分反映贵阳老城“九门四阁”中“北门”的空间格局,沿河放置白绵石新建筑形成北门水街场景。
龙井桥为“承”,该部分接引龙井巷,在九街商业前形成街区广场,将过去人民大道边上的垃圾回收站改为艺术中心,成为人群集散和活动发布的商业场所。
船街商业为“转”,让太平路交通转向南面贡院巷,因河道转弯处被人民大道覆盖,所以船街建筑面向人民大道展开,仿佛船舫停泊在贯城河边上。
“开心麻花”剧场为“合”,剧场在贡院巷尽端,与省府西路老桥形成入口广场,成为文化活动的聚集地。
此外,规划建设的两处商业、文化场所——“太平之星”和“贡院广场”也颇具特点。其中,“太平之星”的三角五彩玻璃顶棚,将原片区较为杂乱的建筑化零为整,改善和提升了三角区的商业环境,并形成多元商业组合的、开放的商业中心。“贡院广场”以原翠屏山上的杂技团练功房、老石墙、防空洞历史建筑遗存为载体,在人民广场入口处形成科举文化与抗战文化交织的公共文化空间,突出“重文养学”的城市文化精神。
太平路片区的整体建筑旧改风貌,以“折叠挤压”老城“历史、当代、未来”进行多维空间创意的设计手法,让街道呈现立体的空间效果;以白、橙、灰、赭石为主调控制建筑色彩,形成丰富多彩的适合年轻人消费的“时尚社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