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渊,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鬼心、太泉、大泉、天泉、大渊。属手太阴肺经。位于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拇长展肌腱内侧,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主治咳嗽、气喘、无脉症、腕臂痛。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名称释义
太,大也。渊,深也。穴为肺经原穴,八会之一脉会。言其脉气所大会,博大而深,故名太渊。
功能作用
理血通脉,宣肺平喘,清泄胃热。
定位
位于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
解剖
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拇长展肌腱内侧。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
1 咳嗽、气喘等肺系病证。
2 无脉症。
3 腕臂痛。
操作
仰掌,当掌后第一横纹上,用手摸有脉搏跳动处是穴。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临床运用
1 现代常用于治疗肺气肿、支气管炎、百日咳、流行性感冒、哮喘、肺结核、咳血、肋间神经痛、结膜炎、角膜炎、失眠、聋哑、经闭、无脉症、桡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及膈肌痉挛等。
2 现代研究,太渊为八会穴之一的脉会,对血液运行失常及出血等疾患有较好的疗效。临床观察,针刺太渊穴对咯血及脑出血,均有显著效应。对于血压的调整也有较好作用,临床观察表明,针刺太渊穴,对三期高血压有降压作用。太渊又是肺经的腧穴(原穴),对肺功能有明显的调整作用,有人利用流速仪和气流阻断分测定太渊、肺俞等穴,实验前后气道阻力的结果显示,吸气和呼气阶段气道阻力的增高都有下降,尤其呼气时下降更为明显,说明可改善肺通气量的作用,使肺呼吸机能加强。
配伍
1 配尺泽穴、
鱼际穴、肺俞穴、
膈俞穴、三阴交穴治咳血。
3 配四缝穴、合谷穴、少商穴治顿咳。
4 配俞府穴、风门穴、膻中穴、中府穴、三里穴治吼喘气满,肺胀不得卧。
5 配列缺穴、经渠穴治掌中热。
6 配公孙穴、
隐白穴、肺俞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治烦怨不卧。
7 配列缺穴、人中穴、颊车穴、吕细穴、合谷穴治牙齿疼痛。
8 配大陵穴、乳根穴、中脘穴、气海穴、足三里穴、内庭穴治呕吐。
9 配肺俞穴、上管穴、条口穴、隐白穴治不可卧。
相关论述
1 《灵枢·本输》:“鱼后一寸陷者中。”
2 《针灸甲乙经》:“在掌后陷者中。”
3 《圣惠》:“在手中掌后横纹头陷者中。”
4 《大成》:“掌后内侧横纹头,动脉中。”
5 《难经集注》虞曰:“在手鱼际间,应手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