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拳
中国传统武术拳法
太虚拳源自武当内家拳,根据太虚拳前辈伍德文《太虚拳经》等遗作整理,太虚拳与太极拳同源异流,其理均一,唯太虚主先天,太极主后天,皆是是根据河图洛书之数理及其阴阳生化之机而构造的拳法。主要流传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并辐射港澳台地区和英、美、澳大利亚等国家。
拳种简介
此拳由武当道士张三丰所创,后经由其徒张松溪直相传于雍正,后传乾隆,咸丰等,后广东伍翁荣羽由极大机缘从咸丰皇叔处习得此拳,一直秘未示人,暗自习练。解放后伍祖雪波(德文)收徒传拳将此拳开始授于外姓,但并不以教拳为生,此后宫廷秘拳才为外人所知,故此拳又人被称为秘拳。然此拳实与太极拳同理同源,唯一主先天,一主后天,门人对外只称武当太虚拳。亲传门徒有陈允功、陈湛新、陈永池、陈湛铨、陈德成、李国文、叶成、江志华、邹强、杜秉熹、康炳昌、梁昌联等人。现代代表人物有广东精武会会长、广东省武术协会武当太虚拳专业委员会主任邹强师傅、太虚拳尚武馆邹智文师傅、广东江门外海太虚拳协会会长陈仕源师傅等。
拳术内容
太虚拳基本功又分为八极手,体卦(又称八卦),步法,身法等,一套慢拳练气养劲,修身养性,一套快拳化劲逼打,另有一路棍法,一路刀法,一套鞭法。太虚拳拳术应用是由坐山马(亦称乃字马)开始,从套路到推手渐进至搏击,放松自然,舍己从人,熟练后无式无法,纯靠身体感应,攻击对方重心为原则,再熟练后放手离身即为散手。
拳术特征
太虚拳技法完整精妙,掌有四极(螺旋、撩、挑、俯),手含八极(穿,扒、喷、浑、反,押,抗,割),可打六月争(拨、挑、批、冚、括、横)。腰法有弹腰、浑腰、摆腰三种;步法分座山马、吊马、前驰马、后驰马、冲锋步、斜步、短步、迫步、绞花步、踏步、仙人步、分身步、翻身步、敛步、曲步、连珠步、蹦步、追步十八种,以座山马为特色。姿势分五行八卦合十三势,身为五弓,式分八卦,每卦八式,合共六十四个式,内藏八卦、形意等。拳法有慢拳(以弓步为主)、快拳(以座山马为主)两种,慢拳可发单劲(柔劲),快拳可发六劲(强劲)。太虚拳现存拳法六十四式、棍法二十三式,还有八卦养生功法一套。常用器械有太虚穿鱼棍(穿俞棍)、太虚双刀。
太虚拳的技击以“不敢为天下先”为战略思想,以后发先至为战术原则,强调轻灵圆活的技击方法和贵化不贵抗的技击效果。太虚拳理论体系完善,以道家自然法则观为精髓,并融合了儒家、释家、阴阳、中医学等多种传统思想文化。慢拳养身、快拳御敌,功效各异。太虚拳传承武当内家拳“以道德为门风,以道理为指导,以自然为神韵,以养生为宗旨,以技击为末学”的理念,现存有《太虚拳经》、《太虚拳诗歌》、《太虚拳歌》、《太虚拳经精华简纂》等著作。
传承保护
太虚拳是我国传统内家拳法的重要一支,不仅具有强身健体、防身制敌作用,还有完整及系统的历史传承,自成体系,其对于研究和挖掘内家拳的历史沿革及其演变有重要参考价值。近年来,随着商业化、市场化步伐的加快,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太虚拳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逐渐消逝。传承面临困境、岌岌可危,为避免“人亡技亡”,亟待需要加强保护与传承。
参考资料
-非遗中心-太虚拳.广东省文化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3 18:36
目录
概述
拳种简介
拳术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