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特兰西克在《
寻找失落空间》指出“失落空间指的是未被充分利用且衰废的空间。这些空间是令人不愉快、需要重新设计的反传统的城市空间,对环境和使用者而言毫无益处;它们没有可以界定的边界,而且未以连贯的方式去连接各个景观要素。”
1、前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理念的更新,其教育形式也将从单一化的教师对学生向多元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延伸。现如今大学阶段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结合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学习的场所应不限于课堂以内,扩展到校园的各类公共空间。加拿大著名建筑师埃里克森认为:“文化的基础是城市,一所大学就像一个小城市;大学校园应体现出集中的都市性,要有交往空间、共享空间和娱乐场所,由此可见,交往空间是大学校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然而,高校中很多本应该是积极交往的空间却由于种种原因被沦为失落的空间;这种失落的空间对学生们造成了一些影响;因此,需要我们行动起来,化消极空间为积极空间,使得失落空间向交往空间转化。
2、失落空间的概念
罗杰・特兰西克在《寻找失落空间》指出“失落空间指的是未被充分利用且衰废的空间。这些空间是令人不愉快、需要重新设计的反传统的城市空间,对环境和使用者而言毫无益处;它们没有可以界定的边界,而且未以连贯的方式去连接各个景观要素。”
3、华侨大学校园失落空间的类型
高校校园学生们的生活通常主要是围绕着教室、宿舍、食堂。而教室和宿舍是他们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因此,本文从从教学区和宿舍区寻找失落的空间。
3.1 教学区失落空间
华侨大学教学区是通过连廊连接在一起的,且教学区中存在不同功能的使用空间,因此教学区有错层的变化是很普遍的,可以利用下一层的屋面作为活动的交往空间。C、D、E、F区教学楼都存在屋顶平台,这些教学楼的屋顶平台包含阶梯台阶,但没有发挥它的功效;空空荡荡的,很少有人来,没有休息用的桌椅或石凳,布置单调缺乏吸引力,教学楼屋顶平台沦为失落的空间。
3.2 宿舍区失落空间
华侨大学学生多数在校内住宿,因此宿舍区是学生们主要生活的场所,学习和生活比较有规律,每天在学生生活区活动的时间长达十多个小时。学生宿舍生活环境规划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成长。宿舍区学生的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对于户外交往空间的需求较大。以宿舍中的庭院为例,宿舍中的庭院指的是由建筑物所围合而成的院落,其主要作用是为建筑附近提供一种人造的、尺度不太大的交往活动场所。宿舍中的庭院应当有良好的进入性和亲和力,是驻足、交流、休憩等活动极佳的空间,是建筑空间的延伸和补充。这里主要承载的活动有休憩、阅读、交谈以及小型聚会,这样的环境极大的增进了学生们之间的感情,也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庭院是一种内向型的外部交往空间,其使用者大部分为该宿舍区的使用者,是半公共性的;由于建筑物的围合,机动车难以进入,人流量也相对较小。这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安静、闲适的交往环境。
然而,在紫荆苑楼下的中庭空间没有任何可以坐下来交流的地方,惟一的公共空间是羽毛球场,而由于气候原因风比较大,几乎没人去那边打羽毛球。另外中庭总体布置简单,植物种类稀少,缺少季象变化和层次变化,中庭空间沦为失落的空间。
4、华侨大学校园空间失落的原因
不管是教学楼还是宿舍楼中的公共休息空间,学生停留的次数偏少,停留的时间偏短。造成这些公共休息空间利用率偏低的原因有:这些公共休息空间缺乏独特性(如环境不够特殊,景色不够宜人),过于单调;这些地方不够方便到达,识别性差(如教学楼屋顶平台);这些空间休息场所不够(如长椅、石凳等配套设施数量达不到要求);绿化程度不够,配套服务设施欠缺,人们都喜欢荫凉的地方(如树荫和凉亭);这些空间多采用大理石之类的石材,缺乏亲和力和归属感;缺乏交流互动场所,缺乏引导性空间。
5、华侨大学校园失落空间改造设计
5.1 失落空间改造主题思想――蓝丝带・互助・参与・改造・重生
蓝丝带代表的含义是表达感恩、鼓励、关怀和爱。希望人们可以更多的关注生命的意义,并将对自己的爱和关怀传递给他人。此外,借由蓝丝带的赠与与传递,蓝丝带还代表着参与集体,发现自身的价值,发挥自身的优势。
互助――校园是一个小型社会,我们在这里学习、生活。在这样的公共环境中,“互助”是必不可少的公众行为。以蓝丝带为主题的改造行动即是提供更多的共享合作空间,这些空间需要以“互助”的形式未完善。
参与――能够切身感受,吸引使用者主动参与的空间,能够增加更多的趣味性。设想以蓝丝带的意象设计一条多功能的景观轴,吸引使用者的共同参与。
改造――根据问卷调查与平日观察,宿舍区的中庭以及教学楼阶梯教室的屋顶平台利用率很低。中庭的羽毛球场无人问津,绿地大而无物;而屋顶平台有的空做过道使用,有的乏人知晓。这些功能的使用都亟需改造。
重生――拟以蓝丝带为主题设计的景观轴,以休息长廊、观景步道的形式呈现。座椅的形式采用特殊的形式设计,集休憩+照明+植物种植等多功能为一体加以改造。
5.2 失落空间改造的思考
首先,公共活动空间应该是提供人们交流、互动、休闲以及娱乐的场所,人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交流互动、分享快乐的时光。以蓝丝带为原型,蓝丝带代表着感恩、鼓励、关怀和爱,这也是我们这次设计的中心。
其次,通过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同学们的喜好,他们更喜欢有独特性的空间,而不是单单提供一个场所,他们更喜欢给人亲切感的木质地面,而不是冰冷的石板。因此,本次的设计中在这些公共空间中加入更多元素,蓝丝带提供多种功能(植物种植池、照明灯、座椅);乔木、灌木、花卉、草多层次搭配;亲切的木栈道;能避雨的浪漫凉亭;提供休闲的石凳等等。
最后,每个活动场所都增加一些有指导性的标识,如教学楼阶梯教室屋顶平台不只是过道,有咖啡提供,在这里我们可以享受一个休闲的午后。
5.3 失落空间的再设计
5.3.1 教学区屋顶平台再设计
屋顶平台类型分为两种:D、E区屋顶平台有较大高差,设有阶梯到达;C、F区屋顶平台高差较小,可直接穿行。
改造措施:(1)D、E区屋顶平台可做社团活动场所,阶梯高度不合适,延续蓝丝带元素及细部设计,在增加阶梯座位多样化的基础上,形成景观带,吸引更多人流。(2)C、F区屋顶平台以蓝丝带为主题,调整部分阶梯高度以便于休憩讨论,同时增加开发式小卖部,可买奶茶、零食等,方便师生。
5.3.2 宿舍区中庭空间再设计
以蓝丝带的意象在中庭设计一条景观轴。入口通过廊架把使用者引入到蓝丝带景观,另外通过林荫小道把庭院与两边的架空空间连接在一起,室外咖啡桌是架空层内咖啡室的延伸,使得学生在享受咖啡美食的同时观赏庭院的美景。为宿舍区的学生提供了户外活动空间,促进宿舍区的交往活动,增添庭院空间活力。
6、结语
本文通过对华侨大学的实例调研,对校园失落的空间的改造提供了一些建议并进行再设计,为以后其他高校失落空间的改造提供了指导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