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墩
江苏省不可移动文物
头墩,在淹城的内城墙与外城墙之间西侧外城内,由南而北分布有高约10米左右的三个并列土墩,当地人俗称南为头墩(D1)、中为肚墩(D20)、北为脚墩(D3),相传为“淹君子女冢”。
文物特征
1991年4月至7月,考古人员对头墩进行了发掘。头墩地表部分东西长64.4米、南北宽42.2米,墩顶海拔12.1米,高于周围地表7.5米,所发现的墓葬位于土墩中部。根据发掘,头墩地层可分为11层,其中第1-4层为晚于土墩墓时代的堆积或扰动层。第5层为保留的墓葬封土。第6-9层及10A层为建造墓葬的堆积土。第11A层为墓葬叠压层位。墓葬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坑开口长21.9,宽8.6米;墓壁略向内斜收,墓底长18.2米、宽6.5米;墓坑深1.7-2.1米。在墓底有一层黑炭层,接近黑炭面的部分有黏附在泥土上的红色痕迹,痕迹呈宽带状,色泽鲜红,可能是漆的痕迹。墓葬中共出土遗物共计264件(套),其中墓坑西部集中分布有231件(套),中部和东部零星分布,未发现人骨等残痕。墓葬清理完毕后,墓底有两个灰黑土小坑,一个位于墓坑中部,一个位于墓坑西部,坑为圆形,直径1.2,深0.9米。经过发掘,表明头墩为一座规模较大的土墩墓,一墩一墓。
参考资料
头墩.江苏省不可移动文物.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30 11:22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