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道若纇
老子《道德经》中的词语
夷道若纇,语出自老子《道德经》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
简介
全文为: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解释
夷,即平坦。夷道,即平坦的大道,引申按客观规律办事。
若,好象。颣:疵也。若颣:好象崎岖。
夷道若颣,行于大道,虽然结局能使事遂身安,但圣人却自始至终都是谨小慎微,故而若似崎岖。
作品出处
《夷道若纇》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21 15:40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