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天蛾是鳞翅目天蛾科昆虫。又称夹竹桃白腰天蛾、巴纹天蛾。成虫呈青黑色,四翅正反面都以橄榄色为主调,而前翅中部则略显粉紫色;前翅基部灰白色,中央有1个黑点,中部至前缘有1个灰白色至青色、形似汤勺状斑纹,距顶角10毫米左右有1条灰白色纵线,翅中下部至外缘有1条淡红棕色宽带。
形态特征
展翅80-90mm,体色底色灰绿色或橄榄绿,
前胸背板有一枚八字型的灰白色斑纹,前翅中央有一条淡黄褐色的横带,与腹背的黄白色横斑于停栖时条纹相连,近翅端有一条斜向的浅色横带,近臀部有一枚灰褐色的暗斑,斑型达后缘。本种普遍分布于低海拔山区,幼虫寄主
夹竹桃科的日日春、马茶花、夹竹桃等有毒植物,初龄体色绿色,腹端有一根黑色细长的尾突,终龄尾突橙色,胸背板上有一对框黑边的蓝白色拟眼大斑,各龄期体色多变,体型肥大,体侧有一条白色宽型纵纹,边缘具稀疏的白色斑点,化蛹前体色呈黑褐色,成虫常见于公园、学校及住家阳台,夜晚会趋光。
成虫青黑色,前翅基部灰白色,中央有1个黑点,中部至前缘有1个灰白色至青色、形似汤勺状斑纹,距顶角10毫米左右有1条灰白色纵线,翅中下部至外缘有1条淡红棕色宽带。幼虫青绿色,后胸两侧各有1个白色带紫边的唇形纹,第2腹节至末节两侧各有1条白色横带,横带两侧散生白色小点。尾角橙黄色,气门深紫色。
特征描述
夹竹桃天蛾是身体花纹最漂亮的蛾之一,体表绿色的斑纹使它们看上去就像穿了迷彩装,其名字则因其幼虫主要吃有毒的植物夹竹桃而来。夹竹桃天蛾毛虫身上有醒目的眼状斑点,看起来很像眼睛,其实这只是它们吓唬猎食者的一种退敌方法。
生活习性
成虫白天隐蔽于林间,晚上活动,雌雄交尾,产卵。有弱趋光性产卵于叶片背面、散产。飞翔力强,可远距离迁飞。老熟幼虫爬行至低洼潮湿枯枝落叶深厚的土表层化蛹过冬,未见蛹入土现象。
发生规律
在汕头一年发生3代,老熟幼虫在土里化蛹越冬。翌年2月下旬开始羽化,第1代幼虫于3月上旬开始孵化,3-12月均可见幼虫危害,5-6月、8-9月为幼虫危害高峰。成虫飞翔力强,昼伏夜出,具趋光性。老熟幼虫化蛹前,体色变深,身体变短,在合适的土壤中静置不动,3-4天后蜕皮化蛹。
地理分布
分布广东、广西、台湾、福建、四川、云南、山东等省。
分布在非洲,地中海,伊朗,阿富汗等地区,但夏天偶尔也会飞到遥远的北方地区,在俄罗斯的中部地带能遇到它们。
危害植物
主要危害夹竹桃、长春花、萝芙木、软枝黄蝉等。幼虫匿藏于叶片中取食嫩叶,由于取食量极大,会将整株植株叶部取食殆尽,对植株生长及外观造成极大影响。
主要症状
天蛾危害夹竹桃和狗牙花的症状基本相同,以幼虫嚼食叶片。低龄幼虫聚集叶背,取食叶肉;大龄幼虫嚼食速度快,食量大,能在数天内将连片植株的叶片食光。
防治方法
灯光诱杀。在成虫高峰期应用其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
人工捕捉幼虫,翻土灭蛹。
保护和利用天敌。
幼虫盛发时,用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500-2000倍液、10%夹竹桃天蛾预蛹(下)及蛹(上)吡虫啉
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爱卡士乳油1500倍液喷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