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的历史》是一部历史文化散文集。书中所收的14篇文章,每一篇描写的都是中国历史之重大事件及重要的历史人物。该散文集以崭新的视角,从历史、文化、制度等角度,回溯了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大时代下人文精神坚韧的嬗变和各个层面中国人的生存景观。
从生存境遇探讨中国人的生存方式是朱鸿思考的一个重点。《诗人多难》写的是群星灿烂的唐代诗人,朱鸿列举了从初唐到晚唐几乎所有重要诗人的人生履历,而他着重表现的,则是诗人们坎坷的命途和多难的人生。或怀才不遇,一生郁郁不得志;或遭权贵迫害,流亡江湖,甚至被迫害致死;或颠沛流离,贫病交迫,饱经优惠,有的甚至自绝而亡;或因文、因言罹祸,屡遭贬谪,流放僻地他乡;或屡经磨难,看破红尘,归隐南山;或报国无门,一生落拓;也有卷入政治漩涡,只好与时俯仰,与世浮沉,因为投机钻营,最终被钦命自尽的。这些诗人多灾多难的人生不论是因了外部的原因,还是因了自身的原因,总之,有唐一代,几乎没有一个诗人有好的命运。这样,唐代诗歌成就的辉煌与诗人命运的黯淡适成对照,诗人才智的高俊与其地位的低下和生活的困窘恰成对比。这是为什么?诗人的命运为什么多蹇?这是朱鸿在文末提出并追究的一个问题。在作者看来,唐帝国属于中国历史上一个开明和宽松的时代,即使是这样一个时代,诗人都不会有好的命运,别的黑暗时代的诗人更是可想而知。
朱鸿为人是严肃的,也是激烈的甚至是尖锐的,但他的散文很有节制,他是将激情隐含在平静的叙述中,将尖锐包含在从容的论说中,从而形成一种叙述的节奏和张力,从容不迫而又凝重有力,这是他的散文行文的一个鲜明的特点。这一点,也体现在他的《夹缝中的历史》中。该作品还有一个特点,即朱鸿对历史的表述不是冷冰冰的纯客观的叙述,而是带有想象性,甚至还带有一定的精神分析与心理分析,有如英国历史学家罗宾·科林武德所说的在“自己心灵中重演过去的思想”的意思。与当今许多行文饶舌而思想含混的文章不同,《夹缝中的历史》中的文章差不多都比较长,而且作者在文章中大都采用了现场即历史遗迹观感和历史事件回溯的现时与历时交叉的结构,有叙述有评说一般是前叙后评,看起来比较复杂,但思想逻辑仍很清晰,读起来引人人胜且有回味。
作者选取并开掘了那些令人深思的历史题材,以一个全新的现代人的思维和认识高度,穿透历史的尘封,阐发出一些给人以启示的见解。这部散文集在陕西的文学创作中独辟蹊径,表现出成熟与智慧。与会者还谈到,该书有一种很强的“双向关照”意味,即用现代的思想去关照历史和用历史关照现实,在作品中不断呼唤科学民主,审视民族精神,有很强的冲击力和穿透力。(中国当代作家
陈忠实评)
朱鸿,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写作学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长安笔会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散文作家。有30多种版本行世,具代表性的有《西楼红叶》《药叫黄连》《夹缝中的历史》《人生的爱与智》《关中是中国的院子》《长安是中国的心》和《长安:丝绸之路的起点》。作品录用于中学语文教科书和高职语文教科书,见诸语文试卷,入选百余种散文选集。《西部心情》一书是中国青少年素质发展论坛工作委员会推荐读物和读写大赛指定读本。获首届冰心散文奖、第二届老舍散文奖、第五届和第七届陕西文学奖及首届陕西图书奖。大型学术著作《中国散文通史》对其置有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