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台县博物馆,位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友好路84号犁铧尖文化中心三楼,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陈列面积1450平方米,新落成的展馆为砖混结构的楼房,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历史沿革
1966年秋,
四清工作成果积累了大量的所谓“破四旧”的家俱旧衣物民间收藏品等。
1967年春,动工修建“阶级教育展览馆”。
1968年春,阶级教育展览馆展出各类旧物件,主题是阶级斗争教育。展览持续到1974年,而后增加了保卫边疆的图片,其名为“防修反修阶级教育展览馆”。
1975年,阶级教育展览馆举办《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成果展,主要突出工农业的成果及先进人物的事迹。围绕当时的国内形势所做的形势教育。
1976年秋,终止各类政治形式的展览。
1981年及1982年,两年间时任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新疆史学家薛宗正,多次赴文物陈列室做器物鉴定工作,建立了阶级教育展览馆的档案工作。
1983年,成立县文物管理所,将多年收藏的出士文物以及原“破四旧”收缴的民间文物,陈列为永久性的历史文物展览,持续了二十三年之久,在此期间补充了大量的出土文物,各行政单位的旧存民间义物不断充实,并且收藏了大量的硅化木化石。
1993年,奇台博物馆正式挂牌成立。馆址仍为老馆址。
2006年,奇台博物馆搬迁至犁铧尖文化中心三楼,新增了地质化石、恐龙化石,海澡化石,及地质稀有矿石,民间各民族家具等藏品,其成为以历史陈列为主兼民俗、地方风光、地方工农业及文教卫生发展的综合性博物馆。
2024年8月,奇台县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为第五批三级博物馆。
建筑格局
综述
奇台县博物馆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陈列面积1450平方米。新落成的展馆为砖混结构的楼房,其规模之宏大属县级博物馆之首,设计有展区、休闲区、办公区、文物库房、上下水、卫生间,采暖通风—应俱全,其风格为西式建筑风格,室外露天楼梯,—座框架式时空遂道直通展厅,地下室为立柱大厅,—楼为县政务大厅,三楼为文化娱乐场所,正面为休闲广场,其建筑风格颇具现代气息。
展厅
奇台县博物馆馆内陈列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沧海桑田》
《沧海桑田》:大地由冰川变为湖泊变为荒漠的历史巨变,展现冰川时代的石白,恐龙时代遗留的恐龙化石,火山爆发留下的火山球,及硅化木等地质矿石。
第二部分《春秋大地》
《春秋大地》:主要展示出土文物,上至石器时代的狩猎石球,至清代的淘金人古尸,以及民国年间的商业用具,石碑石刻、青铜器、文书、铁器、瓷器,最为引人注目的文物是古尸、青铜器、钱币。
第三部分是《风情万种》
《风情万种》:展示了奇台县境内的汉族、哈萨克族、塔塔尔族、回族、维吾尔族的生活用品,生产工具,最具鲜明特征的民族用具,基本上保持最原始的文化风貌。
第四部分是《一方水土》
《一方水土》:展示本地区的工农业产品及矿山资源,以及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各方面的社会实力。用图片和数字的形式给人以启发教育。
陈列厅采取全封闭式,利用灯光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火山爆发产生的红光,岩浆自然流淌的情景,恐龙置身于丛林中的环境,历史文物放置壁柜中都配备灯光照射,文物更显凝重豪气,各民族的用品采用开放式家庭摆放,蒙古包实景,更具生活气息,设计特点以实物为主,辅以图片说明。展出藏品606件。
奇台县博物馆专题陈列有《沧海桑田》《春秋大地》《水土风情》,展厅面积1450平方米。
馆藏文物
综述
奇台县博物馆藏品主要来自:
一、采集,奇台县面积广,东西长80公里,南北长200公里,在此范围内分布着各历史时期的文物,从1970年开始文物干部就从野外采集出土文物,1980年后随着农田水利建设减少,出土文物相应减少,1990年始,文物收藏者参与野外收集,农牧民将采集到的文物转手卖给了收藏者,2000年后野外采集不到出土文物,馆藏文物中有50%是七八十年代所采集的。
二、征集,计划经济时代,各单位各农村地区所出土的文物几乎都上缴文物管理所,对于民间藏品奇台县博物馆征集时给予—定额的奖励金或是奖品。馆藏的青铜釜就是林场职工在天山伐木时采集后上交奇台县博物馆,两只清代花瓶是县工商银行转交该馆,为了充实各民俗文物,该馆面向全县征集,各级乡镇政府给予了支持,很多民众纷纷提供民俗文物,奇台县博物馆给予现金奖励。
三、征购,1980年后,奇台县博物馆面向全县征购民间文物,瓷器、铜器、木器、金银器、古钱币,2000年后,随着收藏品合法化之后,声势浩大的收藏大军与当地文管部门争夺文物资源,2006年之后,奇台县博物馆只征购具有研究价值的珍贵文物,以及展览所需的民俗文物。2009年,奇台县人民政府下拨文物征集费150万元,已征集历史文物、民俗文物近300件。
四、复制,奇台县博物馆复制展览所需而又无法收集的远古文物,如恐龙骨架,古火山,鱼化石等,复制古代原始人类生活场景。有图片、有实物,复制品仅占10%。
五、捐赠,一些民众及单位将自己收藏的或是废弃的旧物捐赠给奇台县博物馆,也有个别有识之士将自己采集的化石标本捐赠,也有工矿企业将自己的产品捐赠给博物馆,如奇台酒厂将各种品牌的酒捐赠。七八十年代这类现象较多,2000年后捐赠之事逐年减少。
馆内藏品类别有化石标本、石器、铜器、陶器、瓷器、铁器、木器、钱币、银器、玉器、纸质、杂项。据中国博物馆志显示,馆内藏品数量达1429件。瓷器:386件、陶器:286件、铜器140件、铁器60件、木器113件、钱币258件、银器8件、玉器26件、石器91件、化石标本3件、纸质3件、杂项55件。截至2019年末,奇台县博物馆馆内藏品数量达2045件/套,其中珍贵文物达42件/套。
重要藏品
奇台县博物馆馆内重要藏品有护林碑、青铜釜、公道杯、察合台银币、淘金人执照、古尸、战国时期男根女阴祭祀器、女阴、汉代炭精卧虎饰件、汉灰陶瓮等。
战国时期男根女阴祭祀器:2005年奇台县西地乡东地村采集,石祖高21.2厘米、直径7厘米、卵长6.2厘米、径4.1厘米,另—长5.5厘米、直径3.8厘米。
女阴:直径21厘米、厚6.2厘米。
汉代炭精卧虎饰件:尺寸:长5.3厘米,宽2.4厘米,高3厘米。炭精卧虎左腿残失,中间粘接,雕工精细。造型美观,质地炭精。
汉灰陶瓮:1975年奇台县半截沟麻沟梁石城子遗址采集,高64.3厘米,口径29.5厘米,底经25.3厘米。
藏品保护
古尸用天然樟脑。其它藏品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文化活动
1978年,奇台县博物馆将馆藏文物13件调拨自治区博物馆。
1998年,奇台县博物馆将馆藏文物34件,调拨昌吉回族自治州博物馆。
1988年冬至1989年春,奇台县博物馆的古尸赴外地展出半年,经历昌吉州七县市,观众达两万人次。
1998年,奇台县博物馆古尸再次出展六县市,观众达三万人次。
机构设置
奇台县博物馆历任馆长为徐文治(1980—1987文物管理所所长兼);陈霞(1994—1999文物管理所所长兼);徐华林(1999—2000文物管理所所长兼);张德远(2000—2007文物管理所所长兼);石永峰(2007—,文物管理所所长兼)等。
奇台县博物馆是国有事业单位。
奇台县博物馆经费来源是财政全额拨款。
奇台县博物馆编制3人,文化馆借调讲解员2名。大专1人、中专1人。
截至2019年末,奇台县博物馆年均接待观众数量达3.8万人次。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奇台县博物馆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友好路84号犁铧尖文化中心三楼。
开放时间
夏季,上午10:00—13:00,下午16:00—19:30。冬季上午10:30—13:30点,下午15:30—19:00。春节期间及十一前三天不开放。
门票价格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