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排列
逆序数为奇数的排列
逆序数奇数的排列称为奇排列。经过一次对换,奇排列变成偶排列,偶排列变成奇排列。在全部n级排列中,奇、偶排列的个数相等,各有(n!/2 )个。任意一个n级排列与排列 12...n 都可以经过一系列对换互变,并且所作对换的个数与这个排列有相同的奇偶性。
定义
n级排列
定义1 由1,2,...,n组成的一个有序数组称为一个n级排列。
例如,2431是一个四级排列,45321是一个五级排列。
注:n级排列的总数是
显然, 也是一个n级排列,这个排列具有自然顺序,就是按递增的顺序排起来的;其它的排列都或多或少地破坏自然顺序。
逆序数
定义2 在一个排列中,如果一对数的前后位置与大小顺序相反,即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那么它们就称为一个逆序,一个排列中逆序的总数就称为这个排列的逆序数。
例如2431中,21,43,41,31是逆序,2431的逆序数就是4;而45321的逆序数是9.
注:排列 的逆序数记为
奇排列
定义3 逆序数为奇数的排列称为奇排列。(相应地,逆序数为偶数的排列称为偶排列。)
例如,2431是偶排列,45321是奇排列, 的逆序数是零,因而是偶排列。
注:1)考虑由任意n个不同的自然数所组成的排列,一般地也称为n级排列。对这样一般的n级排列,同样可以定义上面这些概念。
2)对换:把一个排列中某两个数的位置互换,而其余的数不动,就得到另一个排列。这样一个变换称为一个对换。
性质
定理1 对换改变排列的奇偶性。(经过一次对换,奇排列变成偶排列,偶排列变成奇排列。)
证明:先看一个特殊的情形,即对换的两个数在排列中是相邻的情形。排列(1)
经过 j,k对换变成排列(2)
这里“ ”表示那些不动的数。显然,在排列(1)中如 j,k 与其他的数构成逆序,则在排列(2)中仍然构成逆序;如不构成逆序则在(2)中也不构成逆序;不同的只是 j,k 的次序。如果原来j,k 组成逆序,那么经过对换,逆序数就减少一个;如果原来 j,k不组成逆序,那么经过对换,逆序数就增加一个。不论增加1还是减少1,排列的逆序数的奇偶性总是变了。因此,在这个特殊的情形,定理是对的。
再看一般的情形。设排列为(记为(3))
经过 j,k 对换,排列(3)变成排列(记为(4))
不难看出,这样一个对换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相邻数的对换来实现。从(3)出发,把k 与 is对换,再与is-1 对换 ,也就是说,把k 一位一位的向左移动。经过s+1次相邻位置的对换,排列(3)就变成排列(记为(5))
从(5)出发,再把j 一位一位地向右移动,经过s次相邻位置的对换,排列(5)就变成了排列(4)。因此,j,k 对换可以通过2s+1次相邻位置的对换来实现。2s+1是奇数,相邻位置的对换改变排列的奇偶性。显然,奇数次这样的对换的最终结果还是改变奇偶性。
定理2 在全部n级排列中,奇、偶排列的个数相等,各有 个。
证明:假设在全部n级排列中共有s个奇排列,t个偶排列。将s个奇排列中的前两个数字对换,得到s个不同的偶排列。因此s≤t. 同样可证t≤s,于是s=t,即奇、偶排列的总数相等,各有 个。
注:定理2保证了n阶行列式的展开式的n! 项中正负项各半。
定理3 任意一个n级排列与排列 都可以经过一系列对换互变,并且所作对换的个数与这个排列有相同的奇偶性。
证明:我们对排列的级数n作数学归纳法,来证任意一个n级排列都可以经过一系列对换变成 .
1级排列只有一个,结论显然成立。
假设结论对n-1级排列已经成立,证对n级排列的情形结论也成立。
设 是一个n级排列,如果 ,那么根据归纳法假设,n-1级排列 可以经过一系列变换变成 ,于是这一系列对换也就把 变成 . 如果 ,那么对 作jn,n对换,它就变成 ,这就归结成上面的情形,因此结论普遍成立。
相仿地, 也可用一系列对换变成 ,因为 是偶排列,所以根据定理1,所做对换的个数与排列 有相同的奇偶性。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4:47
目录
概述
定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