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沉香
瑞香科沉香属植物
马来沉香(学名:Aquilaria malaccensis Lam.)是瑞香科沉香属植物,为常绿乔木,植株高达20米。树皮灰褐色,茎枝皮纤维细致。单叶互生,薄革质,倒卵形至长圆形,全缘,光滑无毛,上表面亮泽,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淡黄绿色。果在6-7月开始成熟,能自行裂为二果瓣。种子成熟时黑褐色,具尾状附属物,形似蝌蚪。
植物学史
词源:“沉香”名称的由来也与梵语存在一定关联,马来沉香曾被命名为A. agallocha,其种加词的来源即是梵语agaru“沉香”。
形态特征
为常绿乔木,植株高达20米。树皮灰褐色,茎枝皮纤维细致。单叶互生,薄革质,倒卵形至长圆形,长5-10厘米,宽3-5厘米,全缘,光滑无毛,上表面亮泽,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淡黄绿色,基部花萼4-5,宿存:花瓣5,外面微被毛:花丝5,上端红色;子房上位,2室,被毛。蒴果卵形,两侧微压扁,每室各具1粒种子。果在6-7月开始成熟,能自行裂为二果瓣。种子成熟时黑褐色,具尾状附属物,形似蝌蚪。
生长环境
适宜生长在北回归线以南,散生在海拔200-1300米,年平均温度19-27℃,年降水量1200-2500毫米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山地雨林、次生林中。经常与壳斗科植物及龙脑香科树木香坡垒异翅香等混生。在酸性(pH值5-6.5)的红壤、砖红壤、山地黄棕壤、石砾土上都能生长,须排水良好,忌积水。
初期耐阴,长大后喜光,生长速度中等,对低温具有一定的抗性,能够耐轻霜。中国云南海拔1500米以下,中国广东、广西、福建等北回归线以南海拔400米以下也可选择土地发展种植。年降水量1200-2000毫米,冬季无霜,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丘陵和山地,也可在疏林地和次生林的剩余树木下种植。在房屋周围或庭院里种植单株的沉香树长得更好。
分布范围
分布于缅甸、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东北部及不丹、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加里曼丹等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云南(云南西双版纳)、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引种种植。
繁殖方法
采种
种子应在8年以上的优良母树上采选,在6-7月种子成熟时,采收果实,放通风处阴干,不能日晒。2-3天后果壳开裂,种子自行脱出。种子千粒重110-170克。
播种
种子随采随播,需贮藏备用的,应用湿沙贮藏,贮藏时间≤7天。最好在大棚内育苗,也可搭小拱棚育苗,因为在育苗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苗床的湿度,同时保持50-60%透光度。用洁净的细沙作沙床,苗床宽100厘米,高出地面10-15厘米,便于排水。播种前,种子用5%的百菌清溶液浸种半小时,取出晾干后,将种子均匀撒播在苗床上,播种密度为500-600粒/平方,播后在上面覆盖一层细砂,以不见种子为度。保持苗床湿润,种子8-10天开始发芽。播种后,当幼苗长出2对真叶,可移入袋中培育,移入袋中时必须浇足定根水,以后根据情况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移栽的小苗成活后可用0.2%的复合肥水溶液进行追肥,促进苗木生长,追肥后需用清水冲洗小苗叶面。马来沉香苗期很少发生病虫害,必要时可用0.5%浓度的多菌灵及0.2%浓度的敌百虫做预防性喷施。在培育过程中需进行1-2次断根处理,促进侧根生长,在苗高达到50厘米以上时进行造林,能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
栽培技术
种植
马来沉香适应能力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丘陵和山地均可种植,也可在疏林地和次生林的剩余树木下种植,但马来沉香应种植于排水良好、林下无积水的地方。造林地砍杂炼山后,按株行距2米×3米挖穴整地,在坡度大于25度的山地种植马来沉香,最好开挖宽60厘米的水平种植带。穴的规格为40厘米×40厘米×40厘米,每穴施200克复合肥或有机肥2千克,与底土拌匀,回好穴土待雨季开始、土壤湿透后进行定植。
作为行道树或庭院美化的植穴应适当放大,以1米×1米×1米为好,施足底肥,可选取胸径6-8厘米的健壮大苗,移植前先截顶,主干高留3.5米为宜,截去部分过长侧枝,大苗出圃定植时必须带土球,土球直径为苗木地径的8-10倍。
抚育
定植初期管理。在开始的2-3年,除草松土很重要,每年需要进行3-4次,以促进幼树的生长。此时树木较矮,一定不要用除草剂除草。3年以后林木高2米左右,可用除草剂除草。在有条件的地方旱季灌水更加有利于树木生长。大苗移植后要淋足定根水,开始5-6天每天2-3次。
病虫防治
病害:主要是苗期枯萎病猝倒病,防治方法是种植前消毒苗床,发病初期及时拔出病株,并施用70%敌克松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淋土壤2-3次,每次间隔7-10天。
虫害:主要是黄野螟椿象危害成龄树,防治方法是人工捕杀或喷施40%氧化乐果1000倍液。
主要价值
马来沉香树的木质部可产名贵的沉香和沉香油,是价值极高的林木产品。另外,沉香树的根、茎、叶、花、果和主干均可利用。
参考资料
马来沉香.中国自然标本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36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