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大佛指日本奈良东大寺金堂之庐舍那(毘庐遮那)大佛像。又称东大寺大佛。起铸于天平十九年(747),至天平胜宝元年(749)始成。系现今日本最大之铜像,大佛坐高十四点九公尺,若由台座算起,高约十七公尺。台座上有千瓣莲花,每瓣线刻释迦佛像,呈现莲华藏世界图。大佛虽经数度修缮,仍保存奈良旧观。
铸造历史
东大寺大佛是圣武天皇于天平15年(743年)发愿造像。到天平胜宝4年(752年)的开眼供养会,共计260万人参与工程,关西大学的宫本胜浩教授以平安时代的《东大寺要録》为参考尝试计算,当时建造大佛与大佛殿的建造费用换算成货币则需要4657亿日元!
最初,大佛建造并非选址奈良,而是计划在紫香乐宫附近的甲贺寺(今滋贺县甲贺市)建造。但是,因为在紫香乐宫周边不断发生火灾等事故所以计划中止,改为在平城京(今奈良)。建造的技术人员中包括大佛师国中连公麻吕(官位:从四位下·造东大寺次官)铸造师高士大国,高市真麻吕等要人。这些人也在大佛开眼供养会中,与已经禅位的圣武太上天皇,光明皇太后,孝谦天皇等要人一同列席,参列着多达一万数千人。开眼导师则为印度出身的僧侣菩提仙那。
大佛与大佛殿在之后,治承4年(1180年,南都烧讨)与永禄10年(1567年,东大寺大佛殿之战,又名多闻山之战)两次焚毁,后来都得力于当时的权力者的协助才得以复兴。
大佛像的高度约14.7米,基坛的周长70米,头部为江户时期,身体部分大部为镰仓时期修补,但是台座,右腹,两腕开始下垂的衣袖,腿部等一部分是当时天平时代就一直保留下来的。台座的莲弁上雕刻的是华严经表现的世界,是平安时代遗留下来的重要历史遗产。大佛于昭和33年(1953年)2月8日,以“铜造庐舍那佛坐像(金堂安置)1躯”指定为日本国宝。
现存的大佛殿为正面(东西)宽57,5米,纵长50.5米,栋高49.1米。高度和纵长都和创建当时基本相同,但是宽度和创建时的约86米相比小了近三分之一。大佛殿虽然一再被介绍为“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筑”但是20世纪以后其实近代建筑物中不乏规模比大佛殿更大的建筑。或许,称之为“世界最大的木造轴组建筑”更好。
铸造理念和背景
华严经与庐舍那佛(毘庐遮那佛)
大佛的形象和释迦如来等其他的如来佛像似无二致,但是此为华严经所记载的称为庐舍那佛的佛。华严经为公元400年左右由中亚创立,从中国引入日本的佛教经典,有60卷本,80卷本,40卷本三种汉译本。但是日本引入的只有60和80卷本。前者为5世纪,东晋的佛陀跋陀罗翻译,称为《旧译》,《六十华严》,后者为7世纪末,唐朝的实叉难陀翻译的《新译》,《八十华严》。庐舍那佛即为此华严经所描绘的“华严经世界”的中心,世界的绝对存在的象征的佛。无论六十华严记载的庐舍那佛,八十华严记载的毘庐遮那佛,梵语原文为Vairocana,密教称为大日如来(Mahāvairocana)
《续日本纪》中记载,圣武天皇于天平12年2月(740年),河内国大县郡(今大阪府柏原市)的知识寺参拜庐舍那佛像,这也成为了之后建造大佛的契机。现有知识寺的遗迹在柏原市太平寺中保留,其为出土的7世纪后半的瓦片。天平12年10月,圣武天皇的四十寿诞之际,在新罗学习华严经的审祥在金钟寺讲解华严经。庐舍那大佛的建造背景正是基于对华严经的信仰。
大佛建造之诏命
圣武天皇于天平15年10月15日(743年11月5日)近江国紫香乐宫颁布大佛建造诏命。诏命的全文在《续行》等著作中有纪录,文中有如此记载“菩萨大愿感而发,奉造庐舍那佛金铜像一躯”(原文:“菩萨の大愿を発(おこ)して卢舎那仏金铜像一躯を造り奉る”)的发愿。以致“镕尽国铜终成象,削却大山方作堂”(原文:“国铜を尽して象を鎔(とか)し、大山を削りて以て堂を构へ”),也就是国中的全部的铜都镕化掉用来铸造大佛,大山也要削除来建造大佛殿。实际上大佛的原型制作和铸造必须使用大量的土。东大寺大佛殿实际上把山岭削除建造,庭园研究家森蕴(もり おさむ)已在调查了东大寺的地形后判明。
铸造目的
大佛造立之诏命的2年前即天平13年(741年),圣武天皇就已经下诏日本各国建造国分寺与国分尼寺。然后东大寺也作为大和国的国分寺,日本各国的总国分寺。这些国分寺的建造思想的时代背景是基于成为护国经典的《
金光明最胜王经》(10卷,唐朝僧侣义净翻译)的信仰。这本经中,在信奉此经的国王之下,佛教的护法善神四天王现身,守护国家。圣武天皇于是在日本各处修建国分寺,安置释迦像和金光明最胜王经,以期望国家安定。
圣武天皇在位的8世纪前半叶,也就是天平时代的日本绝对不是社会稳定的时代。天平9年(723年),当时把持政权的藤原武智麻吕·房前·宇合·麻吕四兄弟,先后因为猛烈的天花疫情病逝。此外,天平时代历年的旱灾,饥荒持续不断,天平6年(734年)发生大地震,灾情严重,国分寺建立诏命颁布的前一年即天平12年(740年)九州发生
藤原广嗣之乱。种种天灾人祸,社会动荡的时代,圣武天皇建造国分寺,东大寺的大佛的目的,就是为了免除社会的灾难,祈求国家的安定。
铸造的程序
铸造手法
引用《东大寺要録》的大佛殿碑文中可知,天平17年8月23日(745年9月23日),平城东山的山金里(今日东大寺之地),大佛开始建造。天平18年10月6日(746年11月23日),圣武天皇行幸金钟寺(东大寺),举行了庐舍那佛的燃灯供养。这说明大佛在铸造之前而建造的原型已经完成。碑文记载,大佛的铸造从天平19年9月29日(747年11月6日)开始,天平胜宝元年10月24日(749年12月8日)完工。碑文上有“三箇年八ヶ度”的文字,意思是说用了三年时间,分成八次实行铸造。但是实际上只用了2年时间。“八ヶ度”的意思是大佛像从下往上,分成八段,依次进行铸造。以下是对铸造手法的推测:
但是建造并非就此完工,修补铸造后的大佛,加上螺发,表面镀金等等还有很多的工程,建造大佛有难以想象的巨大困难。作业中的事故,铜炉爆炸,作为镀金的溶剂而使用的水银中毒(大佛镀金的作业是把金溶解于水银里形成泥状涂抹在佛身,然后用火烤表面使水银蒸发,就会形成一层金膜覆在表面上。但是冒出的水银蒸汽是很危险的!)导致的人员伤亡等等的事件非常多。
开眼供养
终于,天平胜宝4年(752年5月26日)的大佛开眼供养会举行。已经让位的圣武太上天皇,光明皇太后,孝谦天皇等要人出席,参加者月一万数千人。正仓院文书中队出席的上万僧侣的名簿还有记录。开眼导师由印度出身的僧侣菩提仙那担任,大安寺的隆尊律师任讲师,元兴寺的延福法师担任读师。开眼所用的笔系在长绪上,参列着握住这长绪结缘。之后,乐人向大佛奉纳日本,唐朝,高丽的乐舞。开眼所用的笔(天平宝物笔),以及系在上面的长绪开眼缕,还有当日向大佛奉纳的乐舞中使用的伎乐面等正仓院作为宝物保留至今。《续纪》有如此记载:“尝佛法东渡之时,尚未有如此之盛矣”(原文:仏法东帰してより斎会の仪、未だ尝て此の如き盛なるはあらず)
加工润色
开眼供养会时大佛的加工还未有完成。《东大寺要録》引用延历僧録的记载,“铸加”作业从天平胜宝2年正月(750年)开始。开眼供养之后,天平胜宝7年正月(755年)为止完成。所谓铸加,就是铸造后熔铜没有很好的流动留下了空洞,就再次用铜浇铸;铜板的表面补强;溢出的部分削除;八段分开铸造的结合处的接铸等等一系列的作业。如此,加工作业就算完成了。表面打磨,平滑化后,就开始镀金作业。大佛殿碑文记载,镀金是开眼会之前的天平胜宝4年3月14日(752年4月2日)开始。这年的3月是闰月,到开眼会结束不超过2个月的时间,所以推断在开眼会举办之时,镀金作业尚未完成。大佛的光背完成在宝龟2年(771年)
这么说来,大佛的最后加工还没有完成就举行了开眼会,其理由一说是因为圣武天皇重病,所以急切的举行仪式。但是《日本书纪》等主张天平胜宝4年(752年)正好是佛教传来的200年纪念(钦明天皇13年,公元552年)。挑选这年的佛诞日(4月8日)举行开眼会的说法更有说服力。开眼会实际上往后延了一天为旧历4月9日举行。后延的理由没有定论,天气原因也是一种说法。
台座论争
大佛的台座有较多的奈良时代保存下来的部分。台座由大小各14片莲弁组成。表面上以释迦如来像为中心,雕刻有表现莲华藏世界的图案,是重要的保留至今的奈良时代的佛画。关于莲弁的图像采用,有以华严经为基础,樊钢经为基础,以及两方要素共同采用等等说法。
平安时代后期造访东大寺的大江亲通在《七大寺巡礼私记》(保延6年,公元1140年)中记载,大佛的台座为天平胜宝4年开始,同8年(752—756年)完工。如果这个记录正确,那么大佛就是在像本体先完成后再铸造底座。最初采用这种说法的是足立康,他在昭和9年(1934年),台座后铸说中主张。以后,从技术层面开始考证台座应该先铸造的有香取秀真等人,但是除非对台座内部开始进行专门的调查,不然是得不出结论的。
资材调达
铜:大佛建造所使用的铜量记录互有差异,但是一般认为500吨的质量是有的。东大寺要録引用缘起文记载,大佛建立所用之铜从西海汇集而来,推测大部分铜都是山口县长登铜山及其附近的铜山所产。
金:镀金所用的金(练金)4187两,单位换算约58.5公斤
铸造经费
天平宝字2年(758年),大佛与大佛殿的工程终于完工。但是,如此大规模的建筑工程巨额的花费,造成了国家财政的重大负担。进一步恶化了财政情况。圣武天皇的想法完全不顾及现实情况。实际上贵族和寺院荣甲一方,农民的负担却与日激增,平城京(今奈良)内流民饿殍不绝于途。各地的租庸调税制濒于崩溃,律令制度的大矛盾开始浮现。
天平胜宝8年5月2日(756年6月4日),圣武太上天皇驾崩。在之后第二年七月爆发宫廷政变橘奈良麻吕之乱。旧历7月4日逮捕的橘奈良麻吕,在藤原永手的听审中对自己的谋反自白状有如此发言:皆因东大寺造宫民大苦。上乃无道故起事(原文:东大寺などを造営し人民が辛苦している。政治が无道だから反乱を企てた)。于是藤原永手反诘道:然东大寺兴建之初乃令尊(橘诸兄)之时。尔等闪烁其词因果倒置,何以彼时未乱而至今日焉(原文:そもそも东大寺の建立が始まったのは、そなたの父(橘诸兄)の时代である。その口でとやかく言われる筋合いはないし、それ以前にそなたとは何の因果もないはずだ)。奈良麻吕一时哑口无言。
橘奈良麻吕之乱缺乏计划性,草率举事。利用东大寺做口号以图掩盖叛乱的罪行,但是其所作所为却讽刺的与建造东大寺的想法一样与现实背道而驰,当初修建东大寺的圣武天皇希望通过这一行为起到镇护国家稳定太平的愿望但是实际却是更加加深了社会矛盾, 实在是无谋工程。
烧损与复兴
大佛完成后数十年发生龟裂和倾斜,齐衡2年(855年)因地震发生佛首坠落的事故,但是很快就修复。之后大佛以及大佛殿在平安时代末期与战国时代因战火焚烧,损毁。
平重衡与南都烧讨
第一次为治承4年(1180年)的平重衡的南都烧讨而烧毁。此次,兴福寺全烧毁,东大寺的伽蓝主要部分烧毁的大惨事。此时作为东大寺大劝进职的僧侣重源为了复兴而奔走,所谓“劝进”就是劝说人们与佛结缘,支持寺院复兴。重源得到了当时来到日本的宋朝铸造工匠陈和卿等人的协助,大佛得以再兴。文治元年(1185年)举行开眼法要,此时开眼执笔的是后白河法皇。后来大佛殿的落庆法要(落成典礼)于建久6年(1195年)在后鸟羽天皇,源赖朝,北条政子等的临席下举办。
松永,三好氏的战火烧毁
大佛与大佛殿的第二次烧毁在永禄10年(1567年),松永久秀与三好氏的战火(多闻山之战)。这个时代修复工程难以展开。大佛殿虽然修复了临时佛殿但是庆长15年(1610年)因大凤而再次倒塌。大佛的头部用钢板临时修复但是一直在风雨中无遮无盖的度过了数十年的时光。
贞享元年(1685年),三论宗僧侣公庆从
江户幕府手中获得了为了大佛再兴而劝进(筹资资金)的许可,终于大佛的复兴工程开始,并于永禄4年(1691年)完成。第二年举行开眼供养的大佛与宝永6年(1709年)完成的大佛殿就是我们能看到的奈良东大寺大佛。与公元752年最初时的相比,大约只有3/4的规模了。
主要年表
天平13年2月14日(741年3月5日) 圣武天皇下诏建立国分寺,国分尼寺
天平15年10月15日(743年11月5日) 圣武天皇在近江国紫香乐宫下诏建造东大寺大佛
天平16年11月13日(744年12月21日) 紫香乐宫附近甲贺寺竖立大佛骨柱
天平17年8月23日(745年9月23日) 大佛改为平城东山(今奈良)开始建造
天平18年10月6日(746年11月23日) 大佛燃灯供养
天平19年9月29日(747年11月6日) 大佛开始铸造
天平胜宝元年10月24日(749年12月8日) 大佛铸造完工
天平胜宝2年正月(750年) 大佛铸加开始
天平胜宝4年3月14日(752年4月2日) 大佛金身镀金开始
天平胜宝4年4月9日(752年5月26日) 大佛开眼供养会
天平胜宝7年正月(755年) 大佛铸加完成
天平宝字2年(758年) 大佛与大佛殿全部建造完成
治承4年(1180年) 南都烧讨,东大寺与大佛第一次焚毁
文治元年(1185年) 大佛修复后举行开眼法要
建久6年(1195年) 大佛殿修复完成
永禄10年(1567年) 东大寺与大佛第二次焚毁
永禄4年(1691年) 大佛修复,并于次年举行开眼供养
宝永6年(1709年) 大佛殿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