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奉(拼音:fèng)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其古字形像双手捧起一物,表示用手承受、捧着,这个意思后世用“捧”字表示。“奉”多含恭敬意味,故引申为进献、献上,由此引申为供给,供养。由供给引申作名词,表示俸禄,就是古时候朝廷发给官员们的物质待遇,这个意思后来用“俸”表示。奉又引申为遵守、尊奉、一心一意地奉行。另外,奉又由本义引申为引申为承受、恭敬地接下来。
字形源流
“奉”是会意兼形声的字。图1是西周金文,上部为“”(图A),表声,也可以理解为所捧之物;下部为两手形(“廾”,读作gǒng,图B)。《说文解字》小篆的“奉”字多出来一部分(图D),就是手,以突出“奉”是手的动作。但隶书经过字形演变,笔画渐渐平直,写作图7、图8,都与小篆相似。但许慎把图C当作声符,减弱了“奉”字的会意性。
奉就是捧;奉为古字,捧为今字,实际上代表的是同一个词。所以“奉”的本义是用双手捧着,这个用法在古代很为常见。《左传·成公二年》:“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这个“奉”就是捧着的意思。用双手捧着这个动作含有恭敬的意思,所以后来“奉”的许多意义都含有恭敬的意味。两手捧着东西可能是要献给别人,所以“奉”就引申出进献的意思。这个意思古今都用。《文天祥传》:“奉国与人,是卖国之臣也。”“奉国”即献国,把国家献给他人。也可以“奉、献”连用,其中的“奉”也就是敬献的意思。还有一个常用词叫“奉送”,也是这个意思。
两手捧着东西也可能是刚从别人那里接受过来。表示恭敬,接受别人的赠与,也要两手捧着。所以“奉”既有敬献的意思,也有敬受的意思。《资治通鉴·卷六十五》:“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奉辞”这里指接受皇帝的命令。现代也常说“奉命”,就是指接受上级的命令,进行某项工作。其中的“奉”也就是恭敬接受的意思。
后来进一步引申,两手捧着的意思没有了,只剩下恭敬的意思,于是就虚化成为一个敬辞。这个敬辞一般用在同别人对话时,用在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的时候。如“奉陪”就是恭敬地陪对方,“奉劝”就是恭敬地劝告对方,“奉还”就是恭敬地归还对方。对父母或其他尊亲的赡养,当然也必须是恭敬的,所以叫“奉养”“侍奉”。遵照执行国家的法令或上级的指令,也含有恭敬的意味,所以叫“奉行”。“奉公守法”就是奉行公事、遵守法令。其中的“奉”就是奉行。“克己奉公”就是克服个人的私欲,恭敬地把公事办好。
信仰某种宗教或某一学说,当然也含尊敬的意思,因此也可以用“奉”,如“信奉佛教”。这个“奉”就是信仰、尊奉的意思。“奉为经典”的“奉”也是这个意思。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训释
说文解字
【卷三】【廾部】扶陇切(fèng)
(奉)承也。从手从廾,丰声。
说文解字注
“承也”注:手部曰:“承,奉也,受也。”
“从手廾”注:从手𠂇又双引也。
“丰声”注:扶陇切,九部。
广韵
扶陇切,上肿并 ‖ 丰声东部(fèng)
奉,与也。献也。禄也。《说文》:“承也。”扶陇切。二。
康熙字典
【丑集下】【大字部】奉 ·康熙笔画:8 ·部外笔画:5
古文:𠬻、𢱵
《唐韵》扶垄切。《集韵》《韵会》父勇切,并音唪。《说文》:承也。《礼·曲礼》: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
又与也,献也。《史记·蔺相如传》:奉璧西入秦。
又《集韵》房用切,音俸。养也,秩禄也。《史记·萧何世家》:高祖以吏䌛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前汉·宣帝纪》:帝诏小吏,勤事而奉薄,其益百石以上奉十五。别作俸。
又姓。汉马军使奉挥,明奉科。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𡗗”宽“𠀆”窄,“𡗗”罩住“𠀆”,“𡗗”居上居中,第二横最短,第三横最长,第三横在横中线上方;撇笔从竖中线左侧起笔;捺笔从第三横下起笔撇尖与捺脚持平。“𠀆”两横上短下长,竖笔从横中线起笔,在竖中线左侧。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7 08:37
目录
概述
字形源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