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山池
南北朝庾信诗作
《奉和山池》是南北朝庾信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前六句写游幸场面,文辞工稳而力避富丽;后六句写山池景色,琢句精巧且笔致清新。
作品原文
奉和山池
乐宫多暇豫①,望苑暂回舆②。
鸣笳陵绝浪③,飞盖历通渠④。
桂亭花未落,桐门叶半疏。
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
日落含山气⑤,云归带雨馀⑥。
作者简介
庾信(513~581)南北朝文学家。字子山,祖籍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早年曾任梁湘东国常侍等职,陪同太子萧纲等写作一些绮艳的诗歌。梁武帝末,侯景叛乱,庾信时为建康令,率兵御敌,战败。建康失陷,他被迫逃亡江陵,投奔梁元帝萧绎。公元554年(承圣三年)他奉命出使西魏,抵达长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杀萧绎。他被留在长安,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又称“庾开府”。庾信迄今被传诵的诗赋,大抵是到北方后所作,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艺术风格都和早年有所不同。诗歌苍劲沉郁,和他经历战乱及对北方景物有较深的感受有关,代表作有《拟咏怀》27首。他的乐府歌行,常常使用比兴手法自悲身世,如《怨歌行》、《杨柳歌》等。庾信在辞赋方面的成就并不亚于诗歌,同时又是南北朝骈文大家。明人辑有《庾开府集》。
作品注释
①乐宫:长乐宫,西汉主要宫殿之一,系汉高祖就秦兴乐宫改建而成。此借指梁皇家宫殿。暇豫:闲暇逸乐。豫,逸乐。
②望苑:博望苑,汉宫苑名,系汉武帝为戾太子建,以供其交接宾客。此借指梁皇家苑囿。回舆,乘车周游。舆,车。
③笳:胡笳,形似笛子,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陵:越。绝浪:极高的浪。
④飞盖:疾驰的车辆。盖,车盖,代指车。通渠:四通八达的大道。渠,通“衢”。
⑤山气:山中云雾之气。
⑥雨馀:雨后湿气。
作品赏析
既是奉和之作,开头少不得要铺排一番皇家出游的盛大场面。梁武帝在位时期,“五十年中,江表无事”。因而首句写长乐宫中一派安逸闲暇,既歌颂了天下太平的盛世气象,也是梁廷悠游生活的真实写照。銮舆暂时在博望苑小作逗留,鸣笳的声浪在山池的水面上回响,华丽的车盖沿着长长的渠道迤逦而来——三四句只从鸣笳声的高亢与飞盖的动势落笔,便有声有色地写出了太子出游时仪仗簇拥的势派。
后六句一句一景,两两相对。桂亭尚未落花,而桐树叶子已有一半稀疏,可见正是桂花盛开的中秋时节。“桂亭”、“桐门”当是就亭馆周围多桂树或桐树而言。如此精炼的构词,却概括了山池周围桂花繁茂、桐林清幽、亭台楼阁点缀其间的优美景色。而“花未落”和“叶半疏”这一近乎朴拙无味的对仗,又以本色的语言一洗皇家池苑的富贵气息,烘托出山池的清疏雅致来。
在苑临秋色的静态描写背景上,作者又捕捉到水面上鱼鸟的活泼动态,给这幅山池游幸图增添了无限生趣:清风吹过荷叶,惊起了在池中沐浴的小鸟。桥上行人的倒影,引来了在水中游动的鱼群。这联对偶,以“浴”和“行”这两个动词形容鱼和鸟在受惊前闲适自在的情态,又以“惊”和“聚”形容鸟为荷间清风所惊动、鱼为水中人影所吸引的动态,不仅准确地刻画了鱼和鸟的形体动作特征,且通过动词的叠用和活用,从一静一动两方面反衬出山池平时的清静,结尾写日落时分,云归山谷、尚待雨后的湿气,以云归暗喻人归之意,笔端包含水分,读之如能感受到山池空气的滋润和清新。
这首诗前六句写游幸场面,文辞工稳而力避富丽;后六句写山池景色,琢句精巧且笔致清新。因而虽是奉和之作,却并未落入一般宫廷应制诗华贵刻板的俗套。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2 10:37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