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不顾身(拼音:fèn bù gù shēn)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该成语最早见于《
报任安书》。
成语出处
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奋不顾身”这个成语即出自于此。
成语故事
汉武帝时,有一个叫
李陵的将军擅长骑射、精通兵法,深得汉武帝赏识。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秋,匈奴入侵中原。汉武帝命李陵率军征讨匈奴。李陵带领五千士兵直驱匈奴驻地,谁知半路被且鞮侯单于带领的三万骑兵围困。李陵以辎重车为军营,在营外布阵:前面是持戟盾的士兵,后面是隐藏着的弓箭手。单于以为汉军兵少,便正面攻打汉军,结果遭到汉军弓箭手的急射,匈奴军伤亡惨重,被迫撤离。李陵乘胜追击,歼灭匈奴数千人。后来,为了抵御汉军,单于调来八万骑兵。汉军寡不敌众,且战且退。
十几天后,李陵带兵退到山谷,匈奴兵紧追不舍。两军在树林中开战,汉军英勇顽强,歼敌数千。单于逃回大本营后,召集部下商议:“此次汉军如此精锐,久战不下,日夜引着我军向汉朝边塞靠近,难道汉塞有伏兵?我军是否应该撤兵?”众将都言:“单于亲率数万骑兵攻打数千汉兵,若不能将其消灭,只能使汉朝皇帝更加轻视匈奴。”闻言,单于决定明日再战。
第二日,匈奴与汉军激战数十次,又被汉军歼灭了两千多人。匈奴见状,便决定撤兵。这时,汉军军侯管敢因与校尉争执,便投敌,还告密说:“李陵军队没有后援,箭矢也快用完了。单于如果派遣精锐骑兵进攻,肯定能灭掉李陵。”单于闻言,立即派骑兵猛攻汉军,汉军招架不及,只得向南撤退。这时,箭矢悉数用尽,汉军还剩下三千多人,他们用短刀、车辐作为武器,且战且退。最后被匈奴逼退到一条峡谷内,匈奴斩断汉军后路,隐藏在其身后投石头,汉军不敌,阵亡参半。
半夜,李陵与成安侯韩延年率众将士突围,遭到匈奴数千骑兵的紧追。汉军几乎全军覆没,仅剩四百余人,韩延年阵亡。李陵仰天长叹:“我再无颜参见陛下了!”被迫投降匈奴。消息传来,汉武帝很气愤,大骂李陵没骨气,枉费了自己的期望。很多大臣也义愤填膺,谴责李陵投敌叛国。
唯独太史令
司马迁有不同见解,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我和李陵一向没什么交情,但我见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匈奴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
司马迁说得在情在理,但汉武帝却认为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二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到责任。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讽刺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关进了大牢,施行“腐刑”。
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李陵知道后很是痛心,于是在匈奴娶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未能实现他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愿望。
成语寓意
李陵是汉武帝穷兵黩武的牺牲品,作战时奋不顾身,为了国家、民族利益出生入死,但由于孤军深入,被迫投降,汉武帝将其全家满门抄斩,完全断了他的归路。其实,当弹尽粮绝时,要么投降,以待时机,要么战死,李陵选择了前者。中国文化历来重视马革裹尸还的英雄,对于被俘投敌向来是鄙视的。
司马迁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们见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夸大其罪名。相比之下,司马迁直言表态,让人肃然起敬。汉武帝固然政绩卓越,然而他鲁莽行事,杀害李陵一家老小,对司马迁施以腐刑,显示了他残暴的一面。看待历史人物时,要一分为二地、全面地进行评价。不能尽看到好的一面,当然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对其全面否定。
成语用法
成文用法
“奋不顾身”意指奋勇直前,不顾个人安危。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状语,也作定语;多用来赞颂一心为公、舍己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和行为;含褒义。多用于书面语。
运用示例
元·脱脱等《
宋史·范仲淹传》:“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明·耿定向《
先进遗风》:“胡端敏公世宁迁江西宪副,时宸濠潜谋不轨,吏于江西者势怵利陷,观望规避,孰有奋不顾身如胡公者哉?”
钱锺书《
围城》:“这船的甲板比大轮船三等舱的甲板低五六尺,乘客得跳下去,水一荡漾,两船间就距离着尺把的海,可是人人都奋不顾身地跳了,居然没出岔子。”
沈醉《
我这三十年》:“刘科长和管理员奋不顾身抢救被砖砸伤人员的行动,又一次深深感动了我。”
余华《
十八岁出门远行》:“我是在这个时候奋不顾身扑上去的,我大声骂着:‘强盗!’扑了上去。”
成语辨析
奋不顾身—舍生忘死
两者都含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意思,都形容舍己为人,勇于献身。区别在于:“舍生忘死”着眼于“生死”,“奋不顾身”着眼于“安危”。“奋不顾身”表示把个人的安危,包括“生死”置于度外,范围比“舍生忘死”大。同样表示“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舍生忘死”的语义重于“奋不顾身”。“奋不顾身”多指人的行动;“舍生忘死”除了指人的行动外,多指人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