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凯西,最优秀的
爱尔兰剧作家之一,被称为“一个来自工人阶级的粗犷的天才”,以描写战争和革命时期的
都柏林贫民窟的现实主义悲喜剧而闻名,在
爱尔兰文艺复兴中占重要地位。他的早期剧作,以
都柏林为背景的三部曲(枪手的影子、朱诺和孔雀、犁和星)被认为是他的杰作。1926年移居英国。 除剧本创作外,奥凯西还写了4部戏剧评论和一系列自传。
肖恩·奥凯西,
爱尔兰剧作家 。1880年 3月30日出生于
都柏林一贫穷的新教徒家庭,他是13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幼年丧父,从小因患眼疾而失学,直到青春期之前他目不识丁。在
都柏林街头流浪后进入铁路工厂做工9年,参加过工人运动及1916年
爱尔兰公民军发动的
复活节起义,1918年开始写剧本,他早期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爱尔兰人民为争取独立而抵抗英国统治为故事背景的。战争所引发的大众苦难、人与人之间的伪善行径、以及宗教歧视是在他的戏剧中常常被研究的话题。奥凯西以抒情的对白,绝望和痛苦的段落描写而著称。成为和
约翰·米林顿·辛格前后辉映的两大
爱尔兰剧作家之一。 1964年9月18日在英国德文郡逝世。
奥凯西在现实生活背景下描写的人物是没有感情色彩的;通常他们都是可爱的但却有着道德缺陷的人。这些非英雄人物的刻画通常会招致
爱尔兰观众的愤恨从而将其视为反民族主义者。他的第一篇文章在工会的报纸上发表。他还帮助组建了
爱尔兰国民军并且把这一经历写进了《爱尔兰国民军的故事》(1919年)。同样他也从事戏剧写作;在
艾比剧院由他创作的《枪手的影子》(1923年),这部戏使他声名大噪。这部戏剧以1920年
爱尔兰游击战为背景,以一个诗人在
都柏林的贫民窟租用了一个小贩的房子,探讨了身份错认、伦理道德的选择、以及革命对普通人的影响等话题,歌颂在战争中牺牲的爱尔兰儿女,都柏林贫民窟居民的生活第一次被成功地搬上舞台,而且下层人物的性格刻画和下层人民的方言运用都十分成功。
《朱诺和孔雀》(1924)写杰克·博伊尔一家的悲剧。剧作者把朱诺塑造成大勇大智源泉的母亲形象,把她多灾多难的家庭作为内战期间分裂的
爱尔兰象征。其他角色也刻画的很生动和有趣,如朱诺和她那醉态百出、自吹自擂、幽默至极的丈夫,“船长”杰克·博伊尔。《犁和星》(1926)以1916年复活节起义为背景,描写在巷战中的一些小人物英勇顽强,为了拯救他人而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的精神。剧作者表明真正勇敢的人决不是那些高呼爱国口号、夸夸其谈的政客,而是心地善良、见义勇为的普通人。因其独立抗争中的失利和死亡景象的现实描写而在剧场表演时引起观众的骚乱。这三部剧都是悲剧,但包含着精湛的喜剧场景,造成感人的悲喜剧效果。1928年他的剧本《银环》被
阿贝剧院拒绝,从此他与
威廉·巴特勒·叶芝和阿贝剧院决裂,决心永远不回
爱尔兰。这部戏剧是他后期作品的一个标志,更加趋向于象征主义、幻想、以及
表现主义。自此之后,奥凯西生活在英格兰。
20世纪30年代奥凯西参加了
英国共产党。中期剧作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在创作方法上进行了
表现主义的实验。如《星儿变红了》(1940)采取悲剧性道德剧形式,歌颂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反抗法西斯的斗争。剧终时,背景上的基督教银星变成红星,大放光芒。《给我红玫瑰》(1943)歌颂铁路工人的罢工斗争,有浓厚的自传色彩。晚期的剧作采取喜剧性道德剧形式,如《大公鸡》(1949)、《主教的祝火》(195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