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奥地利大奖赛,又名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奥地利站,每年在奥地利斯皮尔堡举行。
历史
策尔特韦格
1964年,历史上第一次奥地利大奖赛在策尔特韦格由军用机场改建的赛道上举行,但仅仅举办了一次。1970年,F1回到奥地利,不过承办比赛的变成了奥地利赛道,一共举办了17年直到1987年
[2]。1987年大奖赛结束后放弃了这个比赛场地,直到1997年重新设计、翻新奥地利赛道后,比赛依旧回到了这里,由赞助商重新命名为A1赛道。
机场赛道
1963年–1964年
1963年在策尔特韦格机场赛道举办了一场非大奖赛事,由澳大利亚的杰克·布拉汉姆夺冠。次年举办了第一场的奥地利大奖赛,效力于法拉利车队的意大利人洛伦佐·班蒂尼赢得了他唯一一次的一级方程式大奖赛冠军。这场比赛是成功的,但是赛道被视为是危险的、狭窄的以及非常颠簸的,此外观众也抱怨缺乏观众区。国际汽车联合会便将比赛从一级方程式赛历中撤除,直到兴建好一座合适的赛道。
奥地利赛道
1970年–1987年
从1970年至1987年,大奖赛举办于奥地利赛道(也位于策尔特韦格附近)。这条赛道建于风景秀丽的施蒂里亚山,它是一条快速的赛道,弯道速度非常快。在1975年奥地利被指派为欧洲大奖赛,在欧洲每一年只有举办一场大奖赛,当时被视为是一个荣誉的指定。这条高速的赛道颇受车手们的好评,以及大奖赛举办地相当成功。在这条赛道上的第一场比赛法拉利车队使用更强大的Flat-12发动机使他们在比赛中快了对手将近1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主宰了这场比赛。1971年看瑞士车手乔·希弗尔特驾驭他的不列颠车队赛车以及英国人杰基·斯图尔特拿下他的第二座车手冠军。1975年的大奖赛大雨倾盆且因为美国人马克·多洛修致命的事故而有所污点,最终由维托里奥·布兰比拉赢得他职业生涯中唯一的一级方程式大奖赛分站冠军,当他冲过终点线时发生了碰撞,比赛也因为雨势加剧而提前结束。1976年身为主场车手的尼基·劳达先前在纽伯林赛道发生惨不忍睹的碰撞因而无法参赛,这场比赛由短期的彭斯克车队英国车手约翰·华生获得他的生涯第一场一级方程式大奖赛分站冠军。
1976年Voest-Hugel弯经过些微改变成一个弯而不是两个;但是在1977年设置了三个减速弯在Voest-Hugel弯,前两年马克·多洛修在那皆发生了事故。原先赛道中最高速的弯道也因此成为了最慢的弯道。1977年的大奖赛最终由影子赛车车队的澳大利亚车手阿兰·琼斯赢得比赛,就像布兰比拉和华生一般,这也是他生涯中的第一场分站冠军。1978年Lotus 79赛车占据了首排发车,美国人马里奥·安德雷蒂第一圈却在Glatz Kurve发了碰撞,以及他的队友瑞典人罗尼·彼得森拿下胜利。1979年开始显现出涡轮增压发动机在这条高速且高海拔赛道上的优势。虽说琼斯又取得了一次胜利,雷诺车队的让·皮埃尔·雅布耶与勒内·阿诺在接下来一年的大奖赛仍非常有优势,雅布耶也取得了这场赛事的胜利。到了1981年看三台涡轮增压发动机赛车称霸前排,在比赛中,迪迪埃·皮罗尼驾驶的法拉利赛车有着巨大的力量,加上他惊人的驾驶能力,帮助他与前四名发车的车手争夺前三名,随着比赛的进行,这四台车还是超过了他,其中一名便是赢得比赛的雅克·拉菲特。一场惊人的演出发生在1982年,5台涡轮增压赛车主窄了排位赛;但是其中四台发生机械故障而退赛,包括在Texaco Bends发生惊人事故的意大利人里卡尔多·帕特雷塞,还有再领跑数圈后发动机失效的阿兰·普罗斯特。在普罗斯特退赛后,比赛转向两位平分秋色车手间的冲刺,分别是路特斯车队的意大利人埃里诺·德·安吉利和威廉姆斯车队的芬兰人柯克·罗斯博格。罗斯博格持续地步步逼近德·安吉利,在普罗斯特退赛后,罗斯博格仅与德·安吉利相差1.5秒;到了最后一圈,两位皆未有分站冠军的车手争夺著胜利,最终德·安吉利抵挡住罗斯博格,仅以不到半个车身长的距离;0.05秒,赢得了比赛。1984年,劳达驾驶他的迈凯伦终于把胜利留在了主场,接下来的两场比赛的胜利皆由普罗斯特获得。
但在1987年,这场比赛重新开始了两次,由于狭窄的维修站发生事故。获得杆位的车手尼尔森·皮奎特驾驶1,100马力本田发动机的威廉姆斯赛车以平均时速159.457英里(255.756公里)获得亚军,而他的英国人队友奈杰尔·曼塞尔则获得了冠军。在奥地利赛道,越来越快的速度也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加上这条赛道有着大量的高速弯道,树木、路堤缺少保护,还有太多次在发车时发生在狭小维修站的意外,因此这条赛道在国际汽车联合会的标准下被视为十分的危险。尝试回归比赛,但是宣告失败,最终奥地利大奖赛在一级方程式赛历上消失了十年。
A1赛道
1997年–2003年
在1995年至1996年期间,奥地利赛道进行了翻新,并且在1997年重回了一级方程式赛历。这条现代化的赛道经由赞助商重新命名为A1赛道,位于施皮尔贝格市区,施皮尔贝格也被定为大奖赛的举办地。整条赛道的布局是由赫尔曼·提尔克所设计,赛道不再如此的长,使弯道更加弯曲,除了Texaco Bends弯(变得更短、更慢)和Hella-Licht减速弯,Flatschach、 Dr. Tiroch弯以及直道的前半部直到Bosch-Kurve弯全部被移除,并由快速、上坡直道的后半部取代。
2002年大奖赛在法拉利车队命令鲁本斯·巴里切罗让出他的胜利给迈克尔·舒马赫后,被认定为负面的名声。
奥地利大奖赛一直是赛历上的支柱,直到2003年举办了最后一次的比赛。
红牛环赛道
2014年-至今
根据2013年7月的报导,红牛车队已经与伯尼·埃克莱斯顿达成协议,经过十年在赛历上缺席后,将恢复奥地利大奖赛。比赛暂定在2014年7月举办于红牛赛道(前身为A1赛道,在红牛买下后重新命名,赛道布局仍与先前相同)。紧接着在12月6日,官方赛历正式包含了奥地利大奖赛。
历届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