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希兹女男爵(1865-1947年),英国女作家,本名艾玛·玛德莲娜·罗莎丽亚·玛莉亚·约瑟法·巴巴拉·奥希兹(Emma Magdalena Rosalia Maria Josefa Barbara Orczy),出生于
匈牙利,早年求学于
比利时、
法国,16岁进入伦敦美术学院,后与一位艺术家结婚。1900年奥希兹女男爵开始了文学创作,写有大量优秀的通俗小说,被誉为“二十世纪第一位备受欢迎的作家”。其代表作为《角落里的老人》,这部小说被评价为是历史上最好看的“安乐椅神探”模式推理小说,其地位和成就无人逾越。
人物评价
与时代无关
奥西兹女男爵的《
角落里的老人》是一部
推理小说史上的奇书。即使以多元化的标准来衡量,它带给阅读者的震撼也是非比寻常的。从人物到情节,从方法到方式,《角落里的老人》都显露出一份特殊,一份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的特殊。
那是一个什么时代?一个推理小说的短篇黄金时代。在伟大的福尔摩斯的指引下,无数经典作品破茧而出;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一个“奇事天天有,神探遍地走”的时代。一个又一个被智慧和个性上足了发条的天才四处奔波,游刃有余地解决着层出不穷而又只会被他们碰上的离奇事件;那个时代最流行什么?探案集。总是有人乐于将这些神探们的传奇经历一一记录在案,集结成单行本发行。一时间,《布朗神父探案集》、《思考机器探案集》、《盲侦探卡拉多斯探案集》、《微物神探桑戴克探案集》……这些“探案集”的编纂似乎比出版廉价小说还要容易。更不可思议的是,总是有人将这些东西奉为“经典”,其中就包括我自己。
而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奥西兹女男爵笔下的《角落里的老人》以绝对“反时代”的形象出现了。
仅从表象来看,《角落里的老人》并无特别之处——一位侦探,一个配角,若干件案子,一个真相——几乎那个时代所有优秀的或蹩脚的推理小说都是如此。但若细细思之,其实有着天差地别。
角落里的老人始终站在事件之外,以“上帝”的视角俯视着所有人的一举一动。他只是每天坐在ABC咖啡馆里,品尝着牛奶和糕点,与好奇的女记者宝莉闲谈着种种谜案。这只是一个形式,这只是一场游戏,在整个案件发生的过程中从未有过侦探介入,最终的结局也完全不是由逻辑推理主导形成的。
这一特点使得《角落里的老人》完全不同于那个时代——通常意义上讲的“探案集”的概念。这根本就不是一次冒险,只是一篇篇事件过后的评论,不同的是,这些评论道出了案件的真相,但仅此而已。
这是时代的叛逆。当福尔摩斯四处奔走,布朗神父绞尽脑汁,桑戴克进行化学检验时,角落里的老人正在发出一阵阵窃笑。
与行动无关
爱伦·坡在自己的第二篇推理小说《玛丽·罗热疑案》中创立了“安乐椅神探”这一模式。侦探足不出户,仅凭手中资料,便可看破真相,决胜于千里之外。这是推理小说中最理想化、最纯粹的一种模式,它省去了几乎所有的中间环节,只保留了“案情——推理——真相”这一主线,将“推理”置于绝对的核心地位。
后世的推理创作者很少尝试这一模式,因为处理稍有偏差,作品就会显得牵强空洞,一文不值。而《角落里的老人》堪称是“安乐椅神探”模式最高水平的代表。作者奥西兹女男爵巧妙地将“安乐椅推理”与案件的发展分割对待,使两者彼此联系却又相对独立。老人始终以居高临下的评论者的姿态来分析案情,让阅读者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老人说的一定是真相。当这种思维模式成为定式,《角落里的老人》的成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相比于后来另一位“安乐椅神探”——毁誉参半的尼禄·沃尔夫,《角落里的老人》得到了更多的称赞。也正是由此开始,侦探们才有了不调查不行动的理由,安心理得地“纸上谈兵”。
与正义无关
有关“正义”的问题,是《角落里的老人》最引人争议之处。这位老人虽然胸藏绵绣,却从不干预案情的进展,更不关心什么社会问题。他是一位彻头彻尾的评论者,将推理当作智力游戏。老人推导出真相,就像把牛奶和糕点吞进肚子一样,为的是一种近乎于本能的需要和满足。至于牛奶和糕点来自何处,则不会引起他丝毫的兴趣。
老人的这种“非正义”的态度引起了许多人的批评。人们认为这有悖于推理小说的创作初衷,更有悖于侦探的道德。福尔摩斯为了正义可以不计酬劳、不畏艰险——即便不是如此,让真相大白于天下也算是侦探的本职工作,怎能像角落里的老人这样麻木不仁?
其实,《角落里的老人》一书中充满了一种态度,一种绝望的态度。老人常常嘲笑警方的无能,讥讽那些所谓豪门的肮脏内幕,评论媒体报道的失实以及对法律、政治的不屑。可以说,老人对一切已经彻底绝望。他曾不止一次面对“非正义”的指责暴跳如雷。在他看来,这种指责是对他的不理解,是在污染他内心世界里的最后一方净土,是肤浅而徒劳的。而“暴跳如雷”正是老人自己在感叹“吾谁与归”!
既然我们可以理解竹林七贤,可以理解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什么不可以给角落里的老人一份宽容呢。忘记一切“洐生品”,只关注最纯粹的推理——这就足够了。
人物生平
艾玛·玛德莲娜·罗莎丽亚·玛莉亚·约瑟法·巴巴拉·奥希兹(Emma Magdalena Rosalia Maria Josefa Barbara Orczy)出生于匈牙利赫维什州的塔那尔斯(Tarnaörs),是菲利克斯·奥希兹男爵与艾玛·沃斯女伯爵之女。他们在匈牙利的知名友人有夏尔·古诺、弗兰兹·李斯特与理察·华格纳等。
因害怕可能发生的农民革命,她与双亲于1868年逃离匈牙利。她曾先后在布达佩斯、布鲁塞尔与巴黎居住过,艾玛也在这段时间里学习音乐。直到1880年,一家人搬到伦敦并寄住在同乡法兰西斯·毕希勤(Francis Pichler)在大波特兰街162号的住所。之后,艾玛就读于西伦敦艺术学校,然后进入赫瑟礼美术学校,并在此结识她未来的先生蒙塔古·麦克莱恩·巴斯多(Montague Maclean Barstow),两人于1894年结婚。
影视改编作品
红蘩萝(又名 腥红色的繁笺花 )
著名戏剧篇目
THE SCARLET PIMPERNEL
后被拍成影片
◎片 名 The Scarlet Pimpernel
◎中文 名 腥红色的繁笺花
◎年 代 1982
◎国 家 英国
◎类 别 剧情 爱情 冒险
◎级 别 UK:PG / Australia:G (DVD rating) / Australia:PG (cable rating)
◎语 言 英语
◎片 长 142 mins
◎导 演 克莱夫·唐纳 (Clive Donner)
剧情介绍
蒙面侠电影在好莱坞有铺天盖地的声势。从几十年前的《佐罗》,《超人》开始,到这些年的《蝙蝠侠》、《蜘蛛侠》、《超胆侠》等等. 佐罗远不是这个模式的起头。比佐罗更早的,是1905年英国女作家 Baroness Emmuska Orczy的小说《红花侠》(《 腥红色的繁笺花》)。故事描述法国大革命期间,法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皇室和贵族也纷纷遭陷害。英国花花公子帕西化身为传说中的蒙面侠客红花侠,不断潜往法国, 出生入死抢救受难贵族送到国外。每次解救成功,就留下一朵红色的繁笺花为记。 这个著名的冒险传奇故事曾七度搬上银幕,这个版本是电视电影,是所有根据同名小说改编中最受称赞的. 影片曾获AMY奖. 演员也很出名 (Somewhere in Time's Jane Seymour and The Lord of the Rings' Ian McKellen) 。
著作列表
《老匈牙利人的优雅历险》(Old Hungarian Fairy Tales,1895年)
《猫着魔》(The Enchanted Cat,1895年)
《自由地之女》(Fairyland's Beauty,1895年)
《欧卡与白蜥》(Uletka and the White Lizard,1895年)
《皇帝烛台》(The Emperor's Candlesticks,1899年)
《玛丽王朝》(In Mary's Reign,1901年),后更名“The Tangled Skein”(1907年)
《红花侠》(1903年登台演出,小说则发表于1905年)
《威廉之罪》(The Sin of William Jackson)(1906年演出)
《义律小姐谋杀案》(The Case of Miss Elliot,汇集推理故事,1905年出版)
《庇佑》(By the Gods Beloved,1905年)
《报复 》(I Will Repay,1906年)
《群人之子》 (A Son of the People,1906年)
《纨裤子弟》(Beau Brocade,小说:1907年,演出1908年)
《红花侠高深莫测》(The Elusive Pimpernel,1908年)
《角落里的老人》(1909年)
《雀鹰之巢》 (The Nest of the Sparrowhawk,1909年)
《苏格兰场的莫莉》(1910年)
《女权政治》(Petticoat Government,1910年)
《真实之女》(A True Woman)(1911年)
《杜克的赌注》(The Duke's Wager,1911年)戏剧。
《叛国者》(The Traitor)(1912年)
《爱国者》(The Good Patriots) (1912年)
《火焰残株》(Fire in Stubble) (1912年)
《合欢子》(Meadowsweet,1912年)
《艾德兰朵》 (Eldorado,1913年)
《Unto C?sar》 (1914)
《笑柄骑士》(The Laughing Cavalier)(1914年)
《简朴之桥》(A Bride of the Plains,1915年)
《青铜鹰》 (The Bronze Eagle,1915年)
《皮面》(Leatherface,1916年)
《汤尼大人的妻子》 (Lord Tony's Wife,1917年)
《一梱蓝铃》(A Sheaf of Bluebells,1917年)
《百合绽放》(Flower o' the Lily,1918年)
《灰男》(The Man in Grey)(1918年)
《荣耀军团》(The Legion of Honour)(1918年)
《His Majesty's Well-beloved 》(1919年)
《红花侠传奇 》(The League of the Scarlet Pimpernel,1919年)
《波西之初 》(The First Sir Percy,1921年)
《空气城堡》(Castles in the Air)(汇整,1921年)
《红花侠大胜利》(The Triumph of the Scarlet Pimpernel,1922年)
《尼可雷特:普罗旺斯老人的历险》(Nicolette: A Tale of Old Provence,1922年)
《荣耀的吉姆》(The Honourable Jim)(1924年)
《红花侠与萝丝玛丽 》(Pimpernel and Rosemary,1924年)
《Les Beaux et les Dandys de Grand Siècles en Angleterre 》(1924年)
《麦达谷之臣》(The Miser of Maida Vale,1925年)
《莫名诱惑》(A Question of Temptation)(1925年)
《解》(Unravelled Knots,1926年)
《天堂》(The Celestial City)(1926年)
《波西的反击 》(Sir Percy Hits Back,1927年)
《Skin o' My Tooth》(汇整,1928年)
《红花侠的历险 》(Adventures of the Scarlet Pimpernel,1929年)
《蓝灰眼》(Blue Eyes and Grey)(1929年)
《Marivosa》(1930年)
《红花侠外传 》(The Gallant Pimpernel,1930年)集合四部系列小说
《In the Rue Monge》(1931年)
《欢乐历险》(A Joyous Adventure,1932年)
《革命之子》 (A Child of the Revolution,1932年)
《红花侠看世界》 (The Scarlet Pimpernel Looks at the World,1933年)
《红花侠之道》 (The Way of the Scarlet Pimpernel,1933年)
《拿破仑的间谍》(A Spy of Napoleon,1934年)
《无冠之王》(The Uncrowned King,1935年)
《混乱女爵》(The Turbulent Duchess,1935年)
《波西帮》(Sir Percy Leads the Band,1936年)
《天赐愚蛋》(The Divine Folly,1937年)
《无比的爱》(No Greater Love,1938年)
《红花侠的风范》 (The Gallant Pimpernel1939年)集合四部系列小说
《Mam'zelle Guillotine 》(1940年)
《骑赛》(Pride of Race,1942年)
《The Will-O'-The-Wisp 》(1947年)
《连结生命之炼》(Links in the Chain of Life,自传,1947年)
《红花侠选集》(The Gallant Pimpernel,集合四部小说,19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