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三问
奥运会事件
奥运三问是在中国的体育事业还没有长足发展的年代,媒体向社会,向国家,也是向所有人发出的疑问。爱国体育人士刘长春,第一枚金牌获得者许海峰,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各自用震人心肺的方式完美回答了“奥运三问”。
由来
1910年7月17日的《申报》刊登出题为《中国运动大会之先声》的通告书,称:“试问中国何时能派代表赴万国运动大会?何时能于万国运动大会时独得锦标?又何时能使万国运动大会举行于中土?”“万国运动大会”即当时中国人对于奥运会的称呼。
通告书紧接着提出“兹值南洋赛会之时机,爰邀集全国体育家,订期九月十五日,齐集金陵,开第一次中国运动大会”。这个背景是指:1910年中国史上首次官办国际性博览会——南京“南洋劝业会”举办期间的10月18日至10月22日,全国体育界人士在南洋劝业会跑马场举办的首次全国运动会
回答第一问
1931年9月18日之后日本关东军占领了中国东北。然后又扶植起一个伪政权——“满洲国”,并迫切需要为匆匆登场的伪满洲国寻找一个貌似合法的政治身份,而奥运会无疑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平台。日本关东军多次威逼利诱刘长春,并在特务机关操纵的报纸上,连续5次刊载虚假消息,妄称刘长春将代表所谓满洲国参加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
刘长春愤然疾呼:“苟余之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又岂能忘掉祖国,而为傀儡伪国做马牛。”他公开声明将以中国运动员身份参赛。中国体育组织急电国际奥委会为刘长春报名。“少帅”张学良慷慨捐献8000银元,资助刘长春悲壮上路。
1932年7月30日,仅有6人临时组成的中国代表队第一次出现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刘长春作为唯一的参赛选手,手擎国旗走在最前面。当时的美国媒体写道,刘长春,中国4亿人的唯一代表。
开幕式第2天,刘长春站在100米短跑预赛起跑线前。他身着“上白下黑”运动短装,这象征着已经沦陷的“白山黑水”,借以表达不忘国耻家仇。遗憾的是,由于旅途劳顿,刘长春放弃了400米跑;在100米、200米预赛中,分别获得第五名和第六名,未能进入决赛。
然而,历史却把这一瞬间永远定格:历经磨难参赛的刘长春不畏日军的威逼利诱,带着全中国人民不甘落后、不甘屈辱的决心,迈出了一个民族正式走进奥运赛场的第一步,传达出一个国家追赶世界的坚定信念与顽强意志。
天津青年提出的“奥运三问”中的第一问: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算是有了一个答案。
回答第二问
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在奥运会开赛的第一天,26岁的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这个曾经做过赤脚医生供销社售货员的人,以566环的成绩,摘取了洛杉矶奥运会第一枚金牌。这是中国的第一枚奥运金牌,是“零的突破”。
在天津学生提出“奥运三问”的76年以后,新中国回答了第2个问题,“我们的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块金牌?”
回答第三问
1990年,邓小平在亚运会主场馆———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参观时,突然问陪同他参观的国家体委北京市领导:“办了亚运会,还要办奥运会,举办奥运会对振奋民族精神、振兴经济都有好处,你们下决心了没有?”
1991年2月,中国开始了首次申办奥运的历程,但结局是北京以2票惜败。1999年11月2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奥委会递交了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书,第二次申办奥运的大幕正式拉开。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正式开幕,在这次会上,中国终于圆了自己的奥运梦。北京将于2008年举办第29届奥运会。
至此100年前《申报》的“奥运三问”终于有了一个完整答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12 08:01
目录
概述
由来
回答第一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