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
汉语成语
女娲补天(拼音:nǚ wā bǔ tiā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
成语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女娲补天”。
成语故事
传说远古时代,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的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也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在水里挣扎。看到这些,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又造了许多小船,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冒火。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于是,她跑到山上,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可是,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小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了找,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天台山顶堆巨石为炉,她先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取五色土为料,又借来太阳神火,历时九天九夜,炼就了五色巨石。又历时九天九夜,用五彩石将天补好。女娲补好天后,还斩下一只千年大龟的四脚,当做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撑起来。为了让大地上的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堵塞向四处肆虐的洪流。女娲补天之后,天地定位,洪水归道,烈火熄灭,四海宁静。人们载歌载舞,欢庆补天成功,同时在山下建立女娲庙,世代供奉,朝拜者络绎不绝。
成语寓意
《女娲补天》是中国最古老的创世神话之一,写女娲改造自然、拯救人类的故事。女娲在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中,表现出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高度的智慧,成为人民歌颂的英雄,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女性的地位及影响,歌颂了人们理想中拯救世界的女神,显示了人类与自然斗争的气魄和力量。成语告诉人们,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难为而尽力为之,拼尽浑身力气,想尽种种办法,事情再艰难也终会有所起色。
成语运用
“女娲补天”指中国古代神话,女娲炼石补天拯救黎民。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主谓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主语、定语。
宋·胡仲弓《晋安城东温泉》诗:“女娲补天愁天破,石底千年埋宿火。”
元·陈基《西老园图》诗:“却寻女娲补天处.弥缝衅隙填诸漏。”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六二回:“上古世远人湮,所传之事如共工触山,女姆补天,俱荒渺不经。”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2 20:57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