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猎神,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出自《中国少数民族神话选·(怒族)女猎神》。
传说起源
《中国少数民族神话选●(怒族)女猎神》略云,昔高黎贡山有大岩洞曰陆米岩。一日。有青年猎人人山狩措,至陆米岩,天将晚,遂于洞中举火备炊。复于小山头支一猎兽之扣。以为晚饭之菜。未久,见一黄麂撞入扣中,猎人喜而往取之,鹿忽不见,唯余空扣。猎人以为错看,又重支扣,返洞中晚饭毕,卧火塘遂眠。次展起,又见山头扣中套有羚羊,急往取之,羚羊复不见。扣上唯余小撮羚羊毛。猎人大诧,阴思必有人弄鬼,又支扣如旧,藏灌木从中细窥之。至中午,复有獐来撞入扣中,竭力挣扎,猎人正欲往取,突从林中飞蹿来一姑娘,解扣取獐,抱之而走,动作敏捷,瞬已不见。
猎人急跟踪往追,入林、攀岩、淌河、过谷,凡姑娘逃遁地,猎人则紧追不舍。最后至一高山顶,山上有巨树,数人始可合抱,树下有大洞,姑娘直入洞中。猎人不惧,亦随之入。见洞堆麻皮、麻线及绩麻之具,床以鸟羽为被褥,华美可观,知此即为姑娘住地。姑娘身材匀称结实,脸庞端正,肤红齿白,发辫黑长,立屋角含情视猎人,猎人亦呆愣而视之。二人遂相爱,结为夫妻。
猎人在树洞与姑娘生活未久,即携之返村,伐木刈草,另建新居。夫妻同砍柴种地,和睦生活。新家方立,未饲养猪、鸡,粮食亦不充裕、度日尚须精省。一日有客来,按怒族之习,须杀鸡、猪乃至牛羊待客,而未养牲畜,将何以待。猎人方踌躇,妻以一剥皮麻杆与之,令插屋后地中。猎人如言行之,次晨往视,已有一鹿贯麻杆上,遂剐麂以待客。居移时,复有客来,妻复上山,立猎得野猪扛之还,于是又剖野猪待客。猎人由是甚服其妻。
猎人无计留妻,心暗悲伤、勤抚幼雏,日盼妻回。然数月过去,觅遍昔与妻游之山崖树洞、总不见妻踪。而于夏秋之季、每上山,均遇羚羊群来泉边饮水,常猎获羚羊一二只回。或曰,其妻即女猎神也,人见羚羊迹印所经之处,常有女人之足迹。猎人亦度此即其妻之足迹;猎人每次上山所获羚羊,即其妻驱而馈之者也。其妻虽去,犹阴护佑之。其后怒族猎人遂奉此猎人为其祖先。当其行猎之时,亦常于羚羊迹印后见有人之足迹。因追念此猎神姑娘、冀其赐予丰富之猎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