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郎山战国匡章墓,历史上早有记载。〔道光〕《章丘县志》引《三齐记》:“章亥有三女,溺死葬此,故名。高冢现存。或曰子张之墓,或又曰齐匡章子,未详孰是。”可见墓主是谁,远在隋唐以前即无定论。该墓为甲字形土坑竖穴,上部为夯筑填土,现存墓口,南北长13.15米, 东西宽12.58米,墓口以下四壁有宽大的二层台,二层台有5座陪葬墓和1个器物库。椁室为长方形,葬具为3椁1棺。外椁盖板上面埋有一被肢解的殉人。椁室四周填鹅卵石,骨架仰身直肢,为一老年男性,证明非章亥3女。5座陪葬坑内均有自己的葬具,都为年轻女性。
该墓为一座“甲”字形竖形土坑木椁殉人墓,整个大墓口长13.58米、宽12.15米,椁室位于墓室中央,四周有宽大的生土二层台,墓主用双椁一棺,外椁盖板上面埋有一个被肢解的殉人,椁外填充鹅卵石。在大墓的棺和椁之间,随葬有大批的
青铜礼器和兵器。
关于这座古墓,历史上早有记载。〔道光〕《章丘县志》引《三齐记》:“章亥有三女,溺死葬此,故名。高冢现存。或曰子张之墓,或又曰齐匡章子,未详孰是。”可见墓主是谁,远在隋唐以前即无定论。
该墓为甲字形土坑竖穴,上部为夯筑填土,现存墓口,南北长13.15米, 东西宽12.58米,墓口以下四壁有宽大的二层台,二层台有5座陪葬墓和1个器物库。椁室为长方形,葬具为3椁1棺。外椁盖板上面埋有一被肢解的殉人。椁室四周填鹅卵石,骨架仰身直肢,为一老年男性,证明非章亥3女。5座陪葬坑内均有自己的葬具,都为年轻女性。
墓内随葬品数量不一,殉葬品甚丰富,有
青铜器及陶、玉、玛瑙、骨、石、蚌类大小达6000余件,从青铜器形制及殉葬物推断,墓主是
战国时期上大夫或卿一级的军事将领。在一号陪葬坑中出土了一套陶制的
彩绘乐舞俑,共38件,是该墓最重要的发现。这套陶俑有击磬者、 击钟者、坐弹琴者、击大鼓者、击小鼓者各1人,长袖翩翩起舞的舞女10人,还有舞蹈者、列坐观赏俑、歌唱俑等不同的造型,另有鸟4只,兽4尊列于旁。这组乐舞俑形象地再现了战国贵族的生活场景,它比济南无影山发现的西汉杂技俑要早四、五百年。这组彩绘乐舞陶俑的造型生动,组合有序,保存完好,色彩艳丽,人物动作刻画得优美逼真,祥鸟造型栩栩如生,堪称神形兼备、生活气息较为浓郁的战国陶塑佳作之精品,为研究战国时期齐国的文化艺术、乐舞服饰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此墓定为匡章墓。
匡章,据《
战国策·齐策》记载,齐将匡章,又称匡子、章子,是战国时期齐国威、宣两代国君的著名军事将领。匡章曾率军击退秦国的进攻,并与公元前334年跟随齐威王参加过齐、 魏“会徐州相王”,与魏相惠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辩论。后又于齐宣王五年(公元前314年) ,趁燕王哙让位于子引起内乱之机,“以引北地之众以伐燕”,一举攻破了燕国,杀死了燕王哙,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创造了历史上“齐宣王破燕之战”的著名战例。由此可见,匡章在齐国的地位显赫,战绩卓著,其地位应与卿相接近。该墓的规格与匡章的身份地位十分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