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魃
中国神话体系上古女战神
女魃,亦名“女妭”,其译名出自东晋时期学者郭璞《山海经》注云“音如旱妓之拔”,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句,海水北入焉。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由此可知“女魃”为天女,是黄帝女儿及部下战士,身穿青色长衣,其形象为一窈窕女子。
人物设定
外貌特征
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句,海水北入焉。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由此可知其形象为身穿青色长衣窈窕女子。
形象演变
形象变迁
春秋时期诗经·大雅·云汉》记载: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惔如焚。我心惮暑,忧心如熏,群公先正,则不我闻。吴天上帝,宁俾我遁。(注释:“旱魃”一词最早见于此处,为古代传说中造成旱灾的鬼怪)。
战国时期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句,海水北入焉。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注释:因女魃在“涿鹿之战”中为帮助黄帝战胜蚩尤耗尽神力,无法控制好自己的法术,因而所居不雨,后黄帝将其安置在赤水之北)。
据汉朝时期东方朔所撰《神异经》记载:“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魃,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一名旱母。”其形象源自于巫尪的“瘠病之人,其面上向”的形象特征。(注释:此处女魃的形象转变为袒胸露乳,目在顶上的病人形象)
据唐朝时期李百药所撰《北齐书》卷八记载:“夏五月,大旱,晋阳得死魃,长二尺,面顶各二目。帝闻之,便刻木为其形以献。”
北宋时期欧阳修等人所撰《新唐书》卷三十六记载:“永隆元年,长安获女魃,长尺有二寸,其状怪异。《诗》曰:‘旱魃为虑,如炎如焚。’是岁秋,不雨,至于明年正月。”
据宋朝时期《太平御览·十五》引《黄帝玄女战法》记载:“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太山,三日三夜,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问,黄帝曰:小子欲万战万胜。遂得战法也。(注释:因玄女助黄帝胜蚩尤,其事正与《山海经》女魃助黄帝败蚩尤之事相应,故此认为玄女即女魃,其形象为“人首鸟形”,鸟形者,饰羽而舞之象也。)
据宋朝时期朱或萍洲可谈》卷三记载:“世传妇人有产鬼形者,不能执而杀之,则飞去,夜复归就乳,多瘁其母,俗呼为‘旱魃’。(注释:宋朝时期广泛认为产妇所生的鬼形儿是旱魃,由《宋史》卷六十二记载:“(建隆)三年,齐州、晋州大早,民家多生魃可知,其形象特征由此从神明转变为鬼怪,其形象转变应为人们将旱魃与魃概念相混淆造成,据《说文·鬼部》记载:“魃,鬼服也;一曰小儿鬼。”小儿鬼的传说在秦汉时期即已出现,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诘咎》篇即载有“鬼婴儿”事,称:“鬼婴儿恒为人号曰:‘鼠(予)我食’,是哀乳之鬼。其骨有在外者,以黄土之,则已矣。”)
据元朝时期《元史》卷五十一记载:“(元统元年)四月,黄州黄冈县周氏妇产一男即死,狗头人身,咸以为早魃云。”(注释:由于宋朝时期旱魃形象的定型,元朝时期沿用此概念)
据明朝时期谢肇淛所撰《五杂俎》卷一记载:“燕、齐之地,四、五月间尝苦不雨,土人谓有魃鬼在地中,必掘出鞭而焚之,方雨。魃既不可得,而人家有小儿新死者,辄指为魃,率众发掘,其家人极力拒敌,常有丛殴至死者,时时形之讼牍间,真可笑也!(注释:在河南,山东一带因长时间不下雨,于是聚众发掘早夭幼儿坟墓,其家人阻拦也被殴打致死)
据明朝时期黄暐所撰《蓬窗类记》卷二记载:河南、山东,愚民遭亢旱,辄指新葬尸骸为旱魃,必聚众发掘,磔烂以祷,名曰打早骨桩。沿习已久,奸诈往往藉以报私仇。孝子慈孙莫能御。盖以禳旱为名,愚民相扇起,蚁集瓦合,固难禁也。弘治甲寅,都宪四明屠公特疏止之,置作俑者于法,诸为从者,悉隶边地戎籍,由是其风稍戢。
据明朝时期于慎行所撰《谷山笔廉》卷十四亦载:“北方风俗,每遇大旱,以火照新葬坟,如有光焰,往掘,死人有白毛遍体,即是早魃,椎之辄雨,以此成俗,官不能禁也。”(注释:此处女魃的形象再次转变,由妖怪转变为白毛僵尸)
据清朝时期周亮工所撰《书影》卷四记载:“《高间燕志》:‘太平十五年,自春不雨,至于五月。有司奏右部王荀妻产妖,旁人莫觉,俄尔失之。乃暴荀妻于社,大雨普洽。’今中土大早,辄谣某妇产旱魃,聚众捽妇,用水浇之,名曰浇旱魃,因借言恃众以私逞者,此恶俗也,事防于此。(注释:明清时期以水浇产妇除旱灾的恶俗大行其道,孕产妇受淋往往致残或毙命,因此,官府对浇旱母恶习,从重惩治,因此针对孕产妇的浇旱魃习俗,在清代中期以后,就很少见诸文献记载)
据清朝时期纪昀所撰《阅微草堂笔记》卷十载:“僵尸有二:其一新死未敛者,忽跃起搏人;其一久葬不腐者,变形如魑魅,夜或出游,逢人即攫。或曰:‘旱魃即此。’莫能详也。”同书卷七又称:“近世所云旱魃,则皆僵尸。掘而焚之,亦往往致雨。夫雨为天地之欣合,一僵尸之气焰,竟能弥塞乾坤,使隔绝不通乎?雨亦有龙所作者,一僵尸之技俩,竟能驱逐神物,使畏避不前乎,是何说以解之?”(注释:此处认为将僵尸用大火焚烧之后就能下雨)
据清朝时期袁枚所撰《子不语》卷十八记载官吏张贵于邮亭遇美貌女子相招待,却最终发现此女子为僵尸所化,并称“此旱魃也。猱形披发,一足行者,为兽魃;缢死尸僵,出迷人者,为鬼魃。获而焚之,足以致雨。
⼈物经历
涿鹿之战
据《逸周书·尝麦》记载:“昔天之初,诞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少昊,以临四方,……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用名之曰绝辔之野。乃命少昊清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官,故名曰质。天用大成,至于今不乱”。后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句,海水北入焉。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由此可知女魃帮助黄帝参与了最终决战,并取得了胜利。
内涵分析
心系苍生
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女魃帮助黄帝打败蚩尤之后,因其法力用尽,不能控制自身,导致所居不雨,被黄帝安置在赤水之北,其所居住之地的人要驱逐她只需发号施令,请神往北行走,并提前疏通主要水道,再开挖旁支沟濊以供分流。‌
人物关系
⼈物评价
女魃的神话及其墓葬画像,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力的认识和对自然力的抗争。(高梓梅 评)
先秦至汉代的旱魃形象以天女形象为代表,其形象特征为身着青衣的女子。这一时期的旱魃带有神怪二重的身份,人们将其视为旱神,但又以日晒、水淹、虎食等方式对其进行驱逐,以实现驱旱求雨的目的。(公航旅教育 评)
衍⽣作品
影视作品
⽂学作品
游戏作品
与女魃有关的游戏作品如下:《神都夜行录》《上古有灵妖》《赤地千里》等。
参考资料
女魃旱灾的替罪羊.中国国家地理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30 17:40
目录
概述
人物设定
形象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