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饥似渴,是汉语的一则
成语,出自三国·魏·
曹植《
责躬》。
成语出处
“迟奉圣颜,如渴如饥。”(三国·魏·曹植《责躬》)
后人据此提炼出成语“如饥似渴”。
成语故事
曹操的儿子曹植,自幼聪明过人,后来成为建安诗人。曹操很宠爱他,一心想让他继承王位。本来继承王位的应该是曹操长子曹丕,于是曹植引起曹丕的妒恨。
为了挽回自己被动的局面,曹丕努力讨取曹操的欢心。他知道曹操崇尚节俭,就经常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床帐破了也不换新的,补一补再用。
有一次,曹操去带兵打仗,曹植、曹丕和众臣都来送行,临别时,曹植高声朗读了为曹操歌功颂德的诗文,大家十分赞赏。而曹丕泪流满面地向父亲送别,让曹操也感动地掉下泪来,显得曹植很虚情假意。
还有一次,曹操欲派曹植带兵出征,这是让他掌握军权的象征。这天晚上曹丕故意到大营中找曹植喝酒,曹植正在准备出征的事不肯去。曹丕说:“你刚刚当了三军主帅就瞧不起哥哥了?”曹植见状只好跟着他去喝酒。
酒场上曹丕把曹植灌得醺醺大醉,在出征前仍酒醉不醒,军中派人来催曹植,连催几次,曹植仍昏睡不醒。曹操得知后,一气之下取消了曹植带兵的决定,改派曹彰为主帅,带兵出征。
经过曹操的多次考察和筛选,最终确定曹丕为太子,确立了他的继承人地位。
公元220年曹操逝世后,曹丕继承了王位,即魏文帝。魏文帝百般迫害曹植,三次更换他的封地。公元223年却开恩召弟弟曹植、曹彰、曹彪到京都朝会。曹植因故不能去,又害怕引起曹丕的误解,就上了一道奏章《责躬》,向魏文帝请罪说:“皇帝开恩让我们到京都来相会,我们如饥似渴地想拜见皇上。”
成语寓意
曹植与曹丕在争夺继承权时,就已经失去了亲情,两人相见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曹植在奏折中说如饥似渴地盼望与曹丕见面,显然是言不由衷。人的渴望如果是正能量的,那么就可以化为理想,成为追求梦想、实现人生目标的动力;如果人的欲望是负面的,那么就会使人急功近利,变得贪婪自私。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如饥似渴”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含褒义。
运用示例
明·
冯梦龙《
喻世明言·范巨卿鸡黍死生交》:“吾儿一去,音信不闻,令我悬望,如饥似渴。”
现代·
郭沫若《革命春秋·学生时代》:“我如饥似渴地把那二十几页的长文,一口气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