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祭典(洞头妈祖祭典)
浙江省洞头县地方传统民俗
妈祖祭典(洞头妈祖祭典),浙江省洞头县地方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据传,明末清初,一艘福建渔船来到洞头东沙港,祭拜后,船上供奉的妈祖神像手、足掉下,人们认为“妈祖喜欢留在这里”,后在此建庙。 妈祖起源也有“水流佛”一说, 认为妈祖神像漂洋过海来到洞头。妈祖信仰传入洞头后仍保存着古老的祭祀习俗,并与洞头独特的民俗风情相结合,产生了妈祖祭典。
洞头县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江口外,由103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100.3平方公里,与福建相邻,人们以渔业生产为主。特殊的环境条件和地理位置,使得人们对“妈祖”较为信奉。
主要活动
洞头妈祖祭典的主要内容是传统的“做供”,其程序主要有请水、请神、祭北斗、祭三界、请灶神、献供、玉皇赦、解厄、东岳醮、入供等,程式较固定。因为“做供”比法会规模盛大,形式多样,时间更长,所以信众们参与的积极性更高,慷慨踊跃的捐助也更多。
洞头妈祖祭典,最有特色的一项活动是妈祖圣母平安出巡。出巡过程中,“迎火鼎”是最重要的一项活动。 “迎火鼎”俗称“迎火锅”,就是在出巡的队伍中,有人抬着极大的锅,锅里燃着熊熊的柴火,一路巡游而来,走村串岙。火光熊熊燃烧,一路而去,寓意能照出邪魔,然后妈祖显灵,挥剑除之,为民保平安。火焰熊熊燃烧,又表示有妈祖庇佑,风调雨顺,生产丰收,渔家的日子会过得红红火火。“迎火锅” 的路上,都会有人在锅里添上柴片,众人添柴火焰高,这也告诉渔家人,要团结协助形成力量,才能战胜困苦勇往直前。当火鼎抬到各家各院门口时,渔家人不仅要往火锅中添柴,而且会用火钳夹起一块炭火拿进家里。原因是想托妈祖的福泽,让自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也让妈祖的鼎火灵光照射,驱灾祛邪,使家庭平安。此外还有一层意思,尤其是刚结婚的家庭,总要把大块的炭火夹回家。用洞头闽南方言表示,即“夹大箍,生达脯”(“达脯”即男孩)。“迎火鼎”还需两个抬鼎的,意为“火鼎公”和“火鼎婆”,表示阴阳相合,夫妻恩爱,家庭和睦,事业红火。这些都表达了理想追求和美好祝愿。在妈祖平安出巡的队伍里有时还有鱼灯、马灯队伍相随;还有装扮成历史戏剧中的人物队伍相随,整个队伍有鸣锣开道,击鼓催进,五音伴奏。
在“做供”时,有时会和“迎头鬃”的渔业习俗结合起来。“迎头鬃” 就是在渔汛结束时,为当汛(主要指冬汛)渔业生产产量最高的渔船举行表彰仪式,给他们送红包(奖金)、送全猪或猪头(带猪尾巴),送头鬃旗(三角形,镶边,上有“独占鳌头”四个大字的锦旗)。大家都认为,是妈祖保佑才能平安,才能夺得丰收。大家都怀着感恩的心,把获得好年成归功于妈祖。把“迎头鬃”与妈祖祭典结合起来,既表达感恩之情,也使祭典活动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活泼。这时,“迎头鬃” 的渔船更是慷慨解囊捐资助典。尤其是风调雨顺,普遍丰产的年份,广大渔民更是感恩妈祖,而且也有经济实力把祭典搞得更隆重。因此,大家乐捐,请来外地的戏班子,来洞头唱昆剧,演越剧,为妈祖祭典活动增添欢乐祥和气氛。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作为洞头独特地域文化之一的妈祖祭典,在长期的传承发展中展现出鲜明的特征,传承有序,程式固定,信者众多,影响广泛。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温州市洞头区民间文艺工作者协会获得“洞头妈祖祭典”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2年9月,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履职尽责情况评估建议予以公示,保护单位更名为温州市洞头区妈祖文化交流协会。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妈祖祭典(洞头妈祖祭典)》项目原保护单位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为温州市洞头区妈祖文化交流协会。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2017年4月19日,中国洞头第八届妈祖平安节在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开幕。来自各地游客、信众欢聚一堂,共谒妈祖、共享安福。
2019年4月27日,第十届洞头妈祖平安节于当日在洞头东沙天后宫广场开幕。台湾同胞和大陆各地游客、信众欢聚一堂,共同传承妈祖文化,祈福平安和谐。
参考资料
妈祖祭典(洞头妈祖祭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8 15:36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主要活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