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小便不通
妊娠小便不通
妊娠小便不通,中医病名。是指妊娠期间小便不通,甚至小腹胀急疼痛,心烦不得卧,痛苦不堪者,称“妊娠小便不通”。即西医学之妊娠尿潴留,由膀胱内有尿液不能排出而致,常见于妊娠中晚期。
名词解释
妊娠期间小便不通,甚至小腹胀急疼痛,心烦不得卧,痛苦不堪者,称“妊娠小便不通”。即西医学之妊娠尿潴留,由膀胱内有尿液不能排出而致,常见于妊娠中晚期,古称“转胞”或“胞转”。
历史沿革
1. 本病首见于《金匮要略·妊娠病脉证并治》:“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并于《杂病脉证并治》中称为“转胞”,提出以肾气丸主之。
2. 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始称“妊娠小便不通”,并有专论,明确提出小便不通的病位在肾与膀胱,进一步探讨其机理,认为是由热邪人胞所致,故云“肾与膀胱俱主水,此二经为脏腑,若内生大热,热气入小肠及胞,胞内热故小便不通。”又在胞转候中指出:“胞转之病,由胞为热所迫,或忍小便俱令水气还迫于胞,屈辟不得充胀,外水应人不得入,内溲应出不得出,内外壅胀不通,故为胞转。”此论虽对病机分析有所启迪,但临床实际所见仍以肾虚膀胱气化不利为主。由热邪致病者,每以小便淋痛者为多。
3. 元代朱丹溪从“古方皆用滑利疏导药鲜有应效”的教训中提出,小便不通若因“胞系了戾不通”者,但当升举其胎,“胎若举起悬在中央,胞系得疏,水道自行”(《格致余论》),治疗以补虚为主,虽有痰滞,也用参、术、当归、白芍、半夏、陈皮之类以照顾气血,并首创“丹溪举胎法”,另还有随服药汁后探喉引吐以开肺举中通下利小便的方法。这一思路可取,但法难堪效。
4. 明代赵献可在《邯郸遗稿》中承朱丹溪之说,进而提出“中气虚怯不能举胎,胎压其胞。胞系了戾而小便不通,以补气药中加升举之药,令上窍通而下窍通矣”的施治方法,确可增强疗效。
5.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又有外用导尿法以解其急,更有实际意义。
6. 清代《沈氏女科辑要》云:“转胞一证,因胎大压住膀胱或因气虚不能举膀胱之底。气虚者补气,胎压者托胎,若浪投通利,无益于病,反伤正气。”如此见解,实具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病因
《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问·宣明五气论》又云:“膀胱不利为癃。”说明小便不通的主要病变在于膀胱气化不利,水道不通所致溺不得出。膀胱气化失司的原因有多种,孕期而病者,以气虚、肾虚最为主要。
病机
1.气虚 素体虚弱中气不足,或饮食失节损伤脾气,孕后胎体渐大而中气不足,无力举 胎,以致胎体下坠压迫膀胱,故病妊娠小便不通。
2.肾虚 素体肾虚不足,或房事不节,孕产频数屡伤肾气,肾虚则系胞无力,以致胎元 下坠压迫膀胱,而令小便不通。
诊断要点
诊断依据
1.病史 气虚之人常有禀赋不足,或后天疾病、饮食失节、过劳伤脾等病史,或孕后恶阻严重影响气血生化,或胎体过大,难承胎重以致膀胱受压,水道被阻而令转胞;肾虚者除有先天不足之外,更与后天损耗有关,如有婚育不节、屡孕屡堕、久病伤肾等病史,对孕后肾气无力系胎致令膀胱气化失司,水道失利有着重要的影响。
2.临床表现 妊娠三四个月或妊娠晚期出现若干时日有尿意而未排尿。以妊娠小便不通、小腹胀急不得卧为主症。由于病因不同,兼症亦各有表现,应予详细辨之。
病证鉴别
本病主要应与子淋相鉴别。二者同为小便异常,只是前者为小便不通,后者为小便淋痛。且前者以虚证为主,后者以湿热证为主,故其兼症也各有特点,可结合尿检验、B超等检测方法综合分析鉴别。
相关检查
1.妇科检查 小腹膨隆、拒按,胎体检查符合孕月,胎位、胎心视尿潴留量多少而不同程度地影响检查结果。
2. 辅助检查 B超显示胎儿发育无异常,膀胱有尿液潴留可协助诊断。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妊娠小便不通,小腹胀急疼痛是主症,辨证须参考伴见的兼症、舌苔、脉象才能准确无误。如患者素体中气不足,食纳不佳,或平日体弱多病,除小便不通外又同时伴见面色咣白,精神疲倦,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者,属气虚之证;如禀赋不足,又有多次孕产,多疾久病又伴见面色晦黯,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苔白润,脉沉迟或沉滑无力者,乃属肾虚之证。
治疗原则
本病以虚证为主,是由脾肾两脏之虚,致使小便蓄积膀胱,闭而不通,孕期患之则症势更为严重,所以治疗必须把握病因病机,并应掌握“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具体法则。当转胞症急痛甚之时,应尽快解其急痛之苦,运用针灸、外敷等法;症轻痛缓者可在补虚之中少佐通利,并应辨清病位,采用相应治法,如气虚者补气,载胎固本,肾虚者温阳,化气行水。使膀胱气化恢复正常,而水道自利。
证治分类
1. 肾虚证
主要证候:妊娠小便频数不畅,继则闭而不通,小腹胀满而痛,坐卧不安,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苔薄黄,脉沉滑无力。
治法:温肾补阳,化气行水。
代表方:肾气丸(《金匮要略》)去丹皮、附子,加巴戟天、菟丝子。
方药:干地黄、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桂枝、附子、丹皮。
2. 气虚证
主要证候:妊娠期间,小便不通,或频数量少,小腹胀急疼痛,坐卧不安,面色恍白,神疲倦怠,头重眩晕,舌淡,苔薄白,脉虚缓滑。
治法:补中益气,导溺举胎。
代表方:益气导溺汤。
方药:党参、白术、扁豆、茯苓、桂枝、炙升麻、枯梗、通草、乌药。
预防调护
1. 增强体质,孕前治疗慢性疾病,调节饮食以促进脾胃功能使气血充盛。
2. 孕育有节,房事有度,勿伤肾气,孕后调摄适宜以系胎元。
3. 孕前检查及早纠正后屈位子宫,以防孕后嵌顿。
4. 保持体位舒适伸展,勿过久蹲屈加重胎体坠重下压,诱发膀胱排尿不畅,而加重尿液潴留。
5. 取仰卧臀高位,使胎先露上移解除对膀胱的压迫。
6. 用热毛巾热敷下腹部膀胱区,通过刺激膀胱收缩而排尿。
7. 用流水声或用温开水冲淋外阴,通过条件反射而引起膀胱排尿。
8. 尿液潴留时间过长,尿量过多,无论用何种办法排出尿液时,均须注意速度要缓慢,以防过急而导致患者晕厥或出现血尿。
文献摘要
《丹溪心法》:胞转证,凡强忍小便,或尿急疾走,或饱食忍尿······气迫于胞,故屈戾不得舒张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4 22:08
目录
概述
名词解释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