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摩拉》是印度作家
普列姆昌德著长篇小说,于1923年首次出版。
内容简介
小说一开始就告诉读者,乌德帕鲁拉尔是一位财运亨通的好律师,他的大女儿妮摩拉十五岁,不久前,她还和妹妹克希娜一块玩洋娃娃,现在家里已开始给她张罗婚事了。她的未婚夫是管理酒业的政府官员帕尔饯达尔·辛赫的大儿子帕温摩亨·辛赫医生。妮摩拉马上要做新娘了,心里感到阵阵羞涩与恐惧。但是就在她的婚礼前夕,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她的父母因家事发生争吵,律师生气外出,结果被一个与其有宿怨的强盗用棍击毙。律师一死,支撑家业的台柱子倒了,妮摩拉原来已订约的婚事遂因出不起妆奁而告吹。妮摩拉的母亲守寡后,收入减少,仍要负担一家人的生活,最后只得将女儿嫁给了一个不要妆奁的律师孟西·多达拉姆充作继室。多达拉姆从年纪上说是一个可做妮摩拉父亲的人,他前妻留下的三个儿子中,长子孟萨拉姆的年龄比继母妮摩拉小不了多少。
多达拉姆的家务在妮摩拉嫁过来之前是由他守寡的姐姐茹克米尼掌管的。多年的寡妇生活使茹克米尼对社会对世人都有一种无名的抱怨,形成一种偏狭的心理。妮摩拉的到来动摇了她的主妇地位,她便挑唆多达拉姆前妻的三个儿子同妮摩拉作对。但妮摩拉却以其善良、娴淑、柔顺的品质赢得了三个孩子的爱戴。由于年龄接近,妮摩拉对长子孟萨拉姆产生了一种无以名状的感情,常常愿意同他在一起,或谈话,或读书,但这却引起多达拉姆的猜忌。他便以种种借口把大儿子送到学校去住宿了。当孟萨拉姆意识到父亲的用意时,感到受了莫大的侮辱,积郁成病而死。临死前他跪在妮摩拉的脚前,哭诉道:“妈妈,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您的慈爱。我只祈求老天爷让我来世投胎在您的肚子里,来偿还您的债。……我一直把您当做亲生母亲。您的年龄比我大不了多少。可是,您是我的母亲。……”长子的死,消除了多达拉姆的猜疑,他为此后悔不已。
多达拉姆的工作状况越来越不佳,经济收入也开始减少。继之而来的,是其二儿子吉雅拉姆偷去妮摩拉的全部首饰,案发后,吉雅拉姆自杀了。多达拉姆的律师业务越来越少,家境日益贫困。善良仁慈的妮摩拉渐渐变得冷漠悭吝,同情心逐渐泯灭。在三子西雅拉姆被人拐走,多达拉姆离家寻找时,妮摩拉便在生活贫困与精神折磨的双重重压下,凄然地离开了人间。
创作背景
在印度,妇女地位低下。童婚制度、嫁妆制度、寡妇守节、殉葬制度等都是摧残和蹂躏妇女的枷锁。妇女们,特别是出身贫贱的妇女们,命运悲惨。普列姆昌德对此颇有感触,写了许多描写女性生活的作品。小说《妮摩拉》描写的即是一位没有陪嫁少女的悲剧一生。
人物介绍
少女妮摩拉温柔美丽,天真活泼,摆在她面前的是结婚嫁人这条路。于是,不幸的事一桩桩发生了。父母因筹办她的婚事发生争吵,父亲一气之下深夜离家出走,被歹徒残害。寡母无力操办嫁妆,男方毁约。母亲只好把15岁的妮摩拉嫁给一个不要嫁妆的律师孟西多拉达姆。她便开始了婚后的悲惨生活。孟西已年近40,带着前妻所生的三个孩子。“一个年龄跟他父亲差不多的人却是她的丈夫。她对他没有爱情,有尊敬”。“一见到他就索然无味。”但忍耐的天性与善良的心地使之默默地承受现实,尽量做好贤妻良母。但摩妮拉万万没有想到,头脑肮脏的丈夫竟怀疑她与大儿子之间的关系,并将他逐出家门。悲剧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大儿子病死,二儿子自杀,第三个孩子随出家人离家不知去向。孟西瞪得血红的眼睛朝她大吼,扬言这一切都是她的过错。世人也纷纷埋怨她这个做继母的心肠狠毒。丈夫离家去找儿子,撒下她及幼小的女儿。
孤独、烦忧、伤心一起向她袭来,妮摩拉跑到朋友苏塔处散心。苏塔的丈夫正是与妮摩拉毁婚的男人,他趁妻子不在向妮摩拉表白爱情,因遭拒绝而羞愧自杀。妮摩拉又增添了新的痛苦,在哭泣中告别了人世。
茹克米妮是孟西的孀居姐姐。成为寡妇之后,茹克米妮一直住在弟弟孟西家中,照料孟西和孩子们的生活。妮摩拉来了之后,她的女主人地位受到了威胁,茹克米妮开始百般刁难妮摩拉。她挑拨妮摩拉和孩子们、孟西之间的关系,言语处处针对妮摩拉。茹克米妮虽然内心充满嫉妒、尖酸刻薄、蛮横无礼,但她身上同时具备印度传统女性的美德。寡妇茹克米妮的命运是悲惨的,她与妮摩拉一样,有血有肉,让人厌恶,又让人同情。茹克米妮泼辣、心胸狭隘、尖酸刻薄、嫉妒心强,但同时,她又朴实、善良、富有同情怜悯和慈母般的心肠。她代表了印度命运悲惨的寡妇形象。
苏塔是妮摩拉最要好的朋友,她是给孟萨拉姆看病的医生辛赫的妻子,而辛赫就是之前因为妮摩拉没有嫁妆而解除婚约、抛弃妮摩拉的男人。苏塔是个热心善良、正直坦率的人。当看到妮摩拉的丈夫孟西一天天衰弱颓废下去时,她劝他出去走走,保持健康。当听说妮摩拉之前遭悔婚的遭遇,并意识到罪魁祸首就是自己的丈夫辛赫时,她没有遮遮掩掩地去为辛赫的行为做辩解,而是直接指出辛赫及其家庭出尔反尔、不仁不义的卑鄙做法。她讽刺辛赫,并将辛赫的虚伪面目暴露无遗。比起妮摩拉和茹克米妮这两个女性形象,苏塔这个形象显得不太真实,在她身上人们看到的只有优点没有缺点。
克良里是妮摩拉的母亲。在为女儿妮摩拉选婿的事情上,克良里深受旧思想影响,是一位顽固守旧的传统女性。辛赫悔婚后,妮摩拉可以选择的结婚对象除了孟西多达拉姆以外,还有四个人选,其中有三位是要嫁妆的,而失去丈夫的克良里是付不起这些嫁妆的,剩下的是一个年轻的男孩,克良里觉得家庭出身是这个男孩子的缺点,也就是种姓太低,她最终没有选择他作女婿。在克良里的思想里,种姓观念根深蒂固,而且男尊女卑的思想也很严重。
克良里有价值几千卢比的首饰,但她没有抽出一部分给妮摩拉作嫁妆,而是要把钱留给自己的儿子,这也表明了克良里深受封建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克良里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她贤惠、勤俭持家,同时她严格遵守着印度传统道德及法规。
辛赫的母亲任吉丽巴依,是一位富家太太,虽然上了年纪,但脸上的美丽与青春却未曾消逝,这是一位善良、感性的女性。当她听说女方家没有嫁妆时,刚开始和辛赫的父亲一样坚决不同意,但当她看完克良里写给他们的情感真挚的信,了解了妮摩拉一家人的遭遇与境况之后,她不禁流下眼泪。这是她真实的眼泪,不像老辛赫和自己的儿子,表面同情妮摩拉,却为了钱财不同意这门婚事。任吉丽巴依人性中善的一面打败了恶的一面,她决定把这个媳妇娶进门,然而辛赫的父亲不同意这门婚事,还想把责任推到任吉丽的头上,任吉丽谴责了丈夫的伪善和可耻。当任吉丽得知儿子辛赫也不想娶妮摩拉为妻时,她同样谴责了自己的儿子。
克里希娜是妮摩拉的妹妹,她天真烂漫、聪明可爱、善解人意、知书达理。小说刚开始时,克里希娜是一个10岁的小姑娘,她不谙世事,只知道玩耍,但是小朋友有时也会有困惑的地方。当她看到姐姐即将出嫁时,就开始思考自己是否也会被赶出去,她在想,她和姐姐妮摩拉从不顽皮捣蛋,却还要被赶出去。有时候,在成人世界里看似复杂的东西,经孩子们一说,事情的本质就会清晰明朗起来。克里希娜渐渐长大,转眼间到了该嫁人的年纪,辛赫对自己之前的行为愧疚,决定让自己的弟弟在不索要嫁妆的条件下迎娶克里希娜。妮摩拉的牺牲换来了克里希娜的好运,这时的克里希娜沉浸在爱情的喜悦当中,还亲自给未来的丈夫做头巾,这时的她是一个处在幸福和爱情中的女孩子形象。她也是一个关心别人、知书达理的女孩子。有一次,苏塔故意跟她说听人说她嫂子脾气不好,那时她还不知道自己的嫂子就是苏塔,克里希娜回答道:“我只知道一句话,客气能使石头变成腊”。
阿莎是妮摩拉和孟西的小女儿,是个漂亮、但命运悲惨的小女孩。妮摩拉觉得这是她的苦行修来的成果。阿莎很可爱,大大的眼睛,红红的嘴唇。但这个孩子出生时,孟西家境况已经大不如从前,不像以前那么富裕了,家里已经缺吃少穿了,从一出生,她就承受挨饿的滋味,还要忍受妈妈的坏心情。妮摩拉去世前将她交给了茹克米妮。
妮摩拉的丈夫,是一名律师,从年纪上说是一个可做妮摩拉父亲的人,他前妻留下的三个儿子中,长子孟萨拉姆的年龄比继母妮摩拉小不了多少。妮摩拉嫁过来后,多达拉姆猜忌自己的大儿子与妮摩拉的关系,便以种种借口把大儿子送到学校去住宿了,使得孟萨拉姆积郁成病而死。继之而来的,是其二儿子吉雅拉姆偷去妮摩拉的全部首饰,案发后,吉雅拉姆自杀了。多达拉姆的律师业务一厥不振,家境日益贫困。后来三子西雅拉姆被人拐走,多达拉姆离家寻找,一去不回。
苏塔的丈夫,原是妮摩拉的未婚夫,一名医生,是管理酒业的政府官员帕尔饯达尔·辛赫的大儿子。因妮摩拉父亲去世,妮摩拉家里出不起妆奁,辛赫和妮摩拉取消了婚约。
作品鉴赏
作品思想
《妮摩拉》描写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对妇女的摧残,通过一个妇女的悲剧批判了封建制度,是一部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作品,妮摩拉的命运正是许多印度妇女的共同命运。
艺术特色
《妮摩拉》情节较为简单,人物也不多,故事始终是以妮摩拉为中心而发展的。妮摩拉是普列姆昌德塑造得较为丰满和完整的一个文学形象。作者并不是一般地把女主人公当作社会不合理制度的牺牲品去刻划,而是按照人物性格一波三折的展示过程,塑造了主人公的感人形象,表现了其凄苦的一生,从而以艺术的名义对印度社会恶劣的妆奁制度、男女不平等现象提出了控诉。从待嫁到男方因得不到妆奁而毁约,从把自己的青春抵押给一个年老的丈夫到给她带来些许欢乐的孟萨拉姆死去,从首饰被偷到自己最后离开世界,妮摩拉的性格起伏与发展都是令人信服的。尤其是随着情节的发展,她的性格内核发生根本变化,即由善良变为冷酷,除了令人感到是在情理之中外,同时还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震动力。
该小说的心理描写精妙。如在展示妮摩拉与盂萨拉姆的关系时,作者就是通过对女主人公心灵世界的刻划,表现了她欲近还离、若即若离的矛盾心情。在要不要到学校和医院去看望生病的孟萨拉姆时,她思前虑后,犹疑不决,直到孟萨拉姆需要输血时,她才决然前去。正是这种内心世界的展示,女主人公对孟萨拉姆那种纯真无邪而又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才得以自然流露。在对其他人物的心理描写上,也是出色的。
小说的情节发展具有一定的戏剧性,如写妮摩拉父亲的偶然外出而被强盗打死导致了妮摩拉命运的转折;如写多达拉姆长子、次子的相继死去和小儿子被拐走;如写妮摩拉同原未婚夫辛赫医生及其妻子苏塔的相遇,而后者又以悔罪心情促成了辛赫医生的弟弟与妮摩拉妹妹的美满婚姻,等等,正是这种戏剧性描写增强了小说引人入胜的艺术力量。
出版信息
《妮摩拉》于1923年首次出版。1959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中译本,译者索纳。
作者简介
普列姆昌德(1880—1936),现代印度印地语小说家,印度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原名滕伯德·拉伊,早年家境贫寒,16岁起便独自负担全家生活,长期从事教育工作。1921年,他辞去公职,专门从事文学活动。他一生共创作了15部中长篇小说(包括两部未完稿),约300篇短篇小说,此外还有电影剧本、儿童文学、翻译作品和论文等。长篇小说《服务院》(1918)是他的成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