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放,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议组评审专家。中华美学学会原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原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学术简历
长期从事文艺学、美学研究与教学,发表论著800余万字,出版专著《现代文艺社会学》《当代审美文化批判》《当代性与文学传统的重建》《审美文化学导论》《泰州学派美学思想史》《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晚近文学理论“向外转”的深层机理探究》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出版和发表的论著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等报刊评述、转载、摘要和复印近400余篇次。
论著获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次,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次,其中获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专著《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晚近文学理论“向外转”的深层机理探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
著作
著作
*《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晚近文学理论”向外转”的深层机理探究》(专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3月版,2018年1月第2次印刷。
*《中国戏剧美学的多维阐释》(专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
《当代性与文学传统的重建》(专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美学文艺学本体论》(专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当代审美文化批判》(专著) 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
*《现代文艺社会学》(专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文学理论》(专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生产性文学批评读本》(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
*《审美文化学导论》(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泰州学派美学思想史》(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论文
2023
差异/延异:生产性文学批评的解构策略 清华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
作为关系范畴的美论:蒋孔阳美学思想的风标 探索与争鸣 2023年第11期
从“艺术生产”理论到生产性文学批评:马克思恩格斯文艺理论向批评实践的拓展 山东社会科学2023.1.
2022
结构/建构:生产性文学批评的意义生成 江苏社会科学2022.2.
文本性/互文性:生产性文学批评的文本形态 文艺研究2022.5.
诗学模式/阐释学模式:生产性文学批评的解读方法 学术月刊2022.9.
20世纪以来生产性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与理论问题 文艺争鸣2022.9.
2021
细读/粗读:生产性文学批评的阅读状况
文学评论2021.2.
回到文学经典/服务当下现实:生产性文学批评的功能取向
北京大学学报2021.3.
我们如何进行学术批评?——对《2019年度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学科发展研究报告》一个问题的回应
文艺争鸣2021.9.
被忽略的王国维:对中国美育首倡者的考辨
天津社会科学2021.6.
2020
文化研究必须面对什么?——评陶水平《文化研究的学术谱系与理论建构》
文艺报2020年2月14日
文学理论建构的延续性与递进性——再评王元骧教授的文学理论探索
文艺争鸣2020.4.
重审接受美学:生产性批评范式的凝练
社会科学战线2020.5.
两种“艺术生产”: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新探
中国社会科学2020.6.
生产性文学批评的深化:马舍雷的“文学生产理论”
文艺研究2020.10.
发乎情,止乎行动——评舒斯特曼《情感与行动:实用主义之道》
外国美学,第32辑,江苏教育出版社,2020.10.
经典文学批评:生产性文学批评的雏形
文艺理论研究2020.6.
社会整体性的表征:卡勒“理论”的生产性
学术月刊2020.11.
2019
生产性文学批评论纲
扬州大学学报2019.1.
论胡经之美学思想“三部曲”
文艺争鸣2019.1.
回到中国问题的西方文论研究——姚文放教授访谈录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1.
从“第三王国”到“日常生活”:当代美育的后现代转向
江苏社会科学2019.1.
在精神领域进行的意义生产:伊格尔顿的生产性文学批评理论
社会科学辑刊2019.2.
文学理论的话语转向及其中国问题
文艺报2019.6.26.第2版
2018
回到中国问题 推进中国学术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1.9.第7版
“感应美学”的当今理论价值
湖北社会科学2018.1.
生产性文学批评的后现代转折:罗兰·巴特批评理论的一条伏脉
文学评论2018.2.
“艺术生产论”的转机:本雅明与布莱希特的文学批评论
美学与艺术评论,第15辑,山西教育出版社,2018.3.
审美与政治之间回环往复的“韵律”:弗·詹姆逊的生产性文学批评
学术月刊2018.9.
2017
王艮“尊身论”对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支持和超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7.2.
“症候解读”的理论谱系与文学归趋 文艺理论研究2017.2.
实用主义、身体美学与中国文化的对话——访舒斯特曼教授
外国美学第27辑(江苏教育出版社2017年10年出版)
2016
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晚近文学理论“向外转”的大趋势
山东社会科学2016.1.
将“症候解读”引入文学批评——马舍雷的文学生产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1.
“文化工业”与“文化产业”之辨——法兰克福学派一个关键词的“症候解读” 天津社会科学2016.2.
症候解读:文学批评作为艺术生产 文学评论2016.3.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的“症候解读” 清华大学学报2016.4.
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之关系的后现代转折——从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到卡勒的《文学理论》 中国文学批评2016.3.
2015
从形式到政治:文类理论的后现代新变 清华大学学报2015.1.
“强制阐释论”的方法论元素 文艺争鸣2015.2.
张扬至上之美 人民日报2015.3.9.第20版
大众文化批判的“症候解读”对当代中国文论重建的启示
中国社会科学2015.4.
大众文化批判的“症候解读”对当代中国文论重建的启示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15.3.
“批判”话语的谱系学研究 中国文学批评2015.1.(创刊号)
“批判”话语中国化进程的政治化转向与学理性回归
文艺理论研究2015.6.
2014
确立自媒体的文化信码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2.12.第A08版
文学理论的话语转向与福柯的话语理论 社会科学辑刊2014.3.
沃尔夫冈·凯塞尔是瑞士人,还是德国人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7.25.第B01版
生活逻辑与艺术逻辑 人民日报2014.9.16.第20版
话语转向:文学理论的历史主义归趋 文学评论2014.5.
自媒体:网络话语与文化信码 湖南社会科学2014.5.
文学理论的范式转换与话语更新 文艺理论研究 2014.5.
2013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对于康德的接受与改造 社会科学辑刊2013.1.
文学经典之争与文化权力的博弈 社会科学战线2013.2.
释“表征性解释”——乔纳森·卡勒“文学经典论”的关键性概念
求是学刊2013.3.
文学经典之争向文学研究回归的迹象 文艺理论研究2013.3.
从理论回归文学理论——以乔纳森·卡勒的“后理论”转向为例
文学评论2013.4.
“多层累的突创”说探源——蒋孔阳创造美学与杜威“突创”论的相关性
学术月刊2013.10.
2012
肉体话语、身体美学、身体的审美化——晚近对于经典美学的三次挑战及其学术意义 江海学刊2012.1.
文艺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 《文化的传承与担当——重建社会理性与价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7月版
“肉体话语”与“文化政治”——伊格尔顿对于经典美学解构与重构的后现代启示录 学习与探索2012.9.
还原葛兰西:也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建构——与陶东风教授商榷
文艺研究2012.9.
中国审美文化史的叙述方法 探索与争鸣2012.9.
文化政治的多维分析 文艺论坛2012.3.
文化研究与理论话语的更新 文学评论2012.6.
2011
审美文化呼唤“中国经验” 社会科学报2011.1.27.第5版
唯实、求是、图新——《求是学刊》发刊200期感言 求是学刊2011.1.
日新其德:中国古典美学的创新意识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1.1.
我与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3.15.B6版
文化政治与德里达的解构理论 江苏社会科学2011.2.
文化政治三维度 求是学刊2011.2.
文化政治与文学理论的后现代转折 文学评论2011.3.
说“是”谈“非”论“去”——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审美文化的逻辑走向
南京大学学报2011.4.
重写:文学理论建构被遗忘的机制 西北大学学报2011.5.
2010
共和国60年文学理论的理想诉求 文学评论2010.1.
论审美文化的历史演进 江海学刊2010.2.
审美文化学的学科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7.1.B2版
历史深度与中国经验:审美文化学研究的现代视野
天津社会科学2010.4.
我们如何进行学术争鸣?——兼答《理论之后的悖论解决——与姚文放先生商榷》 中国文学研究2010.4.
戏剧结构论:李渔与黑格尔的异同 艺术百家2010.6.
王国维的美育四解及其学术意义 文艺理论研究2010.6.
2009
文学的乡愁与心灵的还乡——读《钱中文文集》 文艺争鸣2009.2.
从文学理论到理论——晚近文学理论变局的深层机理探究
文学评论2009.2.
“审美文化”概念的分析 中国文化研究2009.1.(春之卷)
作为历史性概念的审美文化 求是学刊2009.2.
审美文化的内在构成——对于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之关系的历史考察
社会科学战线2009.8.
文学理论与乌托邦之梦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9.22.第6版
敬业志学,辛勤耕耘——我与名栏“当代文艺理论与思潮新探索”的学术交往 学习与探索2009.5.
新中国的三次“美学热” 学习与探索2009.6.
2008
“审美”概念的分析 求是学刊2008.1.
消费社会:审美教育何为? 文艺报2008.3.8.第三版
文学教育与乌托邦理想 文艺报2008.4.17.第二版
“审美”概念的嬗变及其美学意义 江苏社会科学2008.3.
中国语境与汉语系统中的“文化”概念分析 社会科学战线2008.8.
改革开放30年的学术诠释 社会科学战线2008.10.
2007
中国古典美学的创新意识 中国文化研究2007.1.(春之卷)
文学性:百年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 社会科学辑刊2007.3.
中国文学传统转型的内在机制 河北学刊2007.5.
文学传统重建的现实价值本位 中国社会科学2007.6.
李贽的自然人性论美学思想 学习与探索2007.6.
宋明思想大潮中的泰州学派美学 学术月刊2007.12.
2006
中国20世纪文艺社会学史的宏伟画卷——评周平远《文艺社会学史纲》
江西社会科学2006.5.
“须道尊身尊,才是至善”——论王艮的“尊身论” 江苏社会科学2006.4.
“文学性”问题与文学本质再认识——以两种“文学性”为例
中国社会科学2006.5.
文艺社会学的搁置与重建——读周平远《文艺社会学史纲》的一点感想
中国图书评论2006.9.
鱼化为龙:王艮的平民主义美学思想 学术月刊2006.9.
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回忆《学术月刊》给我的教益 学术月刊2006.11.
2005
文艺复兴美学对于西方传统戏剧原则的突破和修正
西北师大学报2005.2.
面向新世纪的美学理论体系——试论曾繁仁的存在论美学
深圳大学学报2005.3.
文化在文学领域中的表达——巴赫金的启示 社会科学辑刊2005.4.
文艺美学走向文化美学是否可能?——三论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
社会科学战线2005.4.
2004
文学传统与生态意识 社会科学辑刊2004.3.
文学传统与文类学辩证法 学术月刊2004.7.
日新之谓盛德——姚文放教授访谈 学术月刊2004.7.
读图时代文类“内爆”的典型文本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4.
语言媒介与文学存在的理由 求是学刊2004.5.
文本·话语·主体:文学传统与交互世界 社会科学2004.10.
中国古典美学的至上追求 中国文化研究2004.4.
2003
文学传统与文化传统 社会科学辑刊2003.1.
“全球性”不等于“世界性” 学海2003.1.
我看故我在 河北日报2003.6.6.
郑板桥民本思想的哲学基础和美学升华 艺术百家2003.3.
媒介变化与视觉文化的崛起 文艺争鸣2003.5.
2002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学传统 江苏社会科学2002.1.
西方20世纪文学传统论的形式论倾向 文艺研究2002.1.
交互性与文学传统 学习与探索2002.2.
文学传统流变的机制与形态 北京社会科学2002.2.
人文学科的学术规范——蒋孔阳美学研究方法的启示
美学与艺术评论第6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3.
伦理与宗教:中西文化的两大主题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2.
文学传统论的四大倾向及其现代转换 扬州大学学报2002.3.
文艺美学的合法性问题——再论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
中外文化与文论第9辑,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4.
文学传统的功能与知识增长 江海学刊2002.4.
否定主义美学 文艺研究2002.4.
全球性与现代性 求是学刊2002.5.
全球性:“现代性”的当今形式 社会科学报2002.11.28.
与时俱进的文艺美学探索──论胡经之文艺美学思想的发展
深圳大学学报2002.6.
全球性问题中的两个关键词:现代性与意识形态性
长江学术第3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11.
2001
金陵王气与江南士风 读书2001.1.
中国古典美学的思维方式及其现代意义(上) 求是学刊2001.1.
中国古典美学的思维方式及其现代意义(下) 求是学刊2001.2.
现代性:文学理论重建的基石——钱中文《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读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1.
话语强权与话语抵抗 中国文化报2001.2.24.
诗必须适应它所属的世纪——西方古代到近代文学传统论的社会学倾向
社会科学辑刊2001.2.
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 光明日报2001.6.12.
关于文学理论的话语权问题 文学评论2001.5.
文学传统与现代性 学术月刊2001.12.
中国审美文化的历史走向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4.
2000
对中国美学的思考 光明日报2000.1.25.
中国戏剧美学与中国哲学 艺术百家2000.1.
论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 学术月刊2000.4.
文学传统与科学传统 文学评论2000.3.
新的求索之路,新的学术之梦 江海学刊2000.3.
文学传统与个人才能 学习与探索2000.3.
作为视觉文化的当代审美文化 中国文化报2000.6.10.
跨学科研究:我们所面临的一个历史要求——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之比较 文艺报2000.7.18.
文学革新的偏离与回归——五四时期文学传统论的功利性倾向
北京社会科学2000.3.
错综通变,参伍因革——中国古代文学传统论的心理学倾向
江苏社会科学2000.5.
青年文化:当代审美文化批判 东方丛刊2000.3.
当代话语的宿命和出路 民族艺术2000.3.
西方审美文化的历史走向 外国美学第18辑(2000.12.)
1999
从象牙塔到市场: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学习与探索1999.1.
都市文化:当代审美文化批判 求是学刊1999.1.
审美文化的当代构成 学术月刊1999.1.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批评方法与文学传统 甘肃社会科学1999.1.
当代审美文化批判论纲 北京社会科学1999.1.
美学与乌托邦 社会科学辑刊1999.1.
从摇滚乐的文化特质看青年文化 社会科学1999.2.
妇女命运:当代审美文化中的悖论 东方1999.3.
文化工业:当代审美文化批判 社会科学辑刊1999.2.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理论与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2.
当代性与文学传统的重建 江海学刊1999.5.
百年美学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反思 求是学刊1999.6.
重塑新的话语外壳 青年思想家1999.2.
1998
当代审美文化与审美教育新概念 益阳师专学报1998.1.
马克思恩格斯的传统观与文学史观念 云南社会科学1998.1.
当代审美文化的基本矛盾 北京社会科学1998.2.
审美文化研究的历史观照——审美文化研究的一个方法论
浙江学刊1998.3.
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观与美学史视界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1辑(1998.5.)
中西方审美文化之异同 社会科学辑刊1998.4.
文化的多极化与世界的未来 中国文化报1998.10.1.
马尔库塞的形式主义美学解析 外国美学第15辑(1998.10.)
作为广告文化的当代审美文化 江苏社会科学1998.6.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当代转型 社会科学报1998.11.19.
1997
文学语言与审美价值 云南文艺评论1997.1.
快餐文化:当代审美文化批评 当代文坛报1997.1.
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形式 学术月刊1997.4.
何为美学史?——从审美文化研究反观美学史研究
北京社会科学1997.2.
关于文化批判 南京社会科学1997.6.
审美文化与美学史 光明日报1997.7.26.
什么是审美文化 人民日报1997.8.16.
当代审美文化的社会心理背景 社会科学辑刊1997.4.
当代审美文化与审美教育 美学与艺术学研究第3集(1997.7.)
评当前美学研究的两大热点 哲学动态1997.8.
审美文化的历史进程——兼论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通与变
江苏社会科学1997.6.
当代审美文化的地域分野和跨地域传通
美学与文艺学研究1997年总第4辑(1997.12.)
1996
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体系的品格 文学研究第4辑(1996.1.)
塑造新型文化品格:当代学校美育的定位 社科信息1996.2.
传统文化与当代美育的建构 江苏社会科学1996.2.
作为快餐文化的当代审美文化 学习与探索1996.2.
当代审美文化的宗教意识 学术月刊1996.3.
学校美育的重新定位和现代建构
扬州师院学报1996.2.(合作,署名”鲁扬”)
当代审美文化的哲学基础 北京社会科学1996.3.
进展与问题:1989-1995文艺学建设概观(上、中、下)
文艺研究1996.4,5,6.
中国戏剧美学与儒家思想 东方审美文化研究第4辑(1996.6.)
中国戏剧美学与道家思想 齐鲁学刊1996.5.
当代审美文化的四重背景 求是学刊1996.5.
关于文学理论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 扬州师院学报1996.3.
审美文化:当前美学研究的一大热点 中国文化报1996.8.18.
大众文化:一道可口的快餐 岭南文化时报1996.12.28.
文学鉴赏与接受美学 文学界1996.4.
1995
中国戏剧美学的圆形思维 齐鲁学刊1995.1.
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新一页 中国文化报1995.2.8.
文艺学改革的新思路 文艺报1995.2.25.(署名“鲁扬”)
大众审美文化的复制性 天津社会科学1995.2.
把握文艺本质的“反映—中介”论视界 中国图书评论1993.5.
装饰之道,文化之道 文艺报1995.3.25.
中国戏剧美学的规范思维 江淮论坛1995.2.
中国戏剧美学的具象思维 江海学刊1995.3.
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新创获 社会科学家1995.3.
大众文化语境中的美学话语 求是学刊1995.4.
作为消费文化的当代审美文化 北京社会科学1995.3.
文化视境中的中国戏剧美学——《中国戏剧美学的文化阐释》引言
扬州师院学报1995.3.
消费者,对审美文化发话 光明日报1995.10.18.
文化批判与建设 文论报1995.12.1.(合作)
1994
中国的后现代艺术倾向及其意义 文史哲1994.1.
李渔与黑格尔的戏剧结构论之比较 美学与文艺学研究1994.1.
吕天成与莱辛的戏剧批评之比较 扬州师院学报1994.1.
李渔与歌德关于戏剧舞台性的论述之比较 社会科学辑刊1994.2.
王国维与雨果的戏剧史研究之比较 艺术百家1994.1.
金圣叹的美学思想与儒、佛、禅、道 文艺理论研究1994.2.
理性与文艺变态心理 东岳论丛1994.2.
潘之恒与狄德罗的戏剧表演论之比较 求是学刊1994.3.
美学的功能与学者的使命 文论报1994.5.25.
中国戏剧美学与佛教、禅宗思想 北京社会科学1994.3.
中国戏剧美学与理学 天津社会科学1994.4.
创造美学的现代建构 社会科学1994.11.
中国戏剧美学的整体思维 东方丛刊1994.2.
当代美学的批判理性 学术季刊1994.4.
中国戏剧美学与《周易》 艺术百家1994.4.
在二十世纪中国美学的表象背后 学术月刊1994.11.
1993
个性化:大众审美文化的内核 福建论坛1993.1.
当代美学研究放谈 学术月刊1993.1.
李贽与莱辛的戏剧本质论之比较 艺术百家1993.1.
王骥德与狄德罗的戏剧艺术真实论之比较 扬州师院学报1993.1.
走向中介论的文艺社会学 思想战线1993.2.
观念转换和理论重建的时代——当代国外文艺社会学鸟瞰
宝鸡师院学报1993.1.
文艺创造心理之辨析 南京社会科学1993.2.
现代艺术与价值论美学 北京社会科学1993.2.
古典主义戏剧美学的总结——李渔的戏剧美学思想 学术论丛1993.3.
多角度、多层面的中国美育史研究 扬州师院学报1993.2.(署名“鲁扬”)
文艺心理社会学方法论 学术月刊1993.7.
现代艺术商品化的内在机制 学术界1993.4.
徐复祚与卡斯特尔维屈罗的戏剧功用论比较 学术论坛1993.5.
重建美学和现代艺术的话语系统 学术月刊1993.9.
把握文艺本质的“反映—中介”论视界 中国图书评论1993.5.
1992
文艺价值的功能及其实现 北京社会科学1992.1.
《讲话》精神与中国古典美学 扬州师院学报1992.1.
在文艺价值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中介地带上——文艺价值社会学导论
学术论坛1992.2.
对于文艺创造的心理阐释 天津社会科学1992.3.
文艺价值取向的辩证法 学术界1992.3.
探询人类生命活动的诗化哲理 江海学刊1992.4.
“当代艺术与当代人”五人谈 艺术广角1992.3.
马斯洛的人本心理学美学 西北师大学报1992.4.
文艺心理社会学导论 晋阳学刊1992.5.
寻找中国当代美学在经济大潮中的位置 东方丛刊1992.3.
新时期文艺美学的建设概观 山东社会科学1992.6.
文化变革与美学转型 文汇报1992.11.25.
定势与文艺心理效应 学习与探索1992.6.
1991
对于文艺中非理性的辩证分析 文论月刊1991.1.
文艺的价值标准及其转换 江海学刊1991.1.
期待视野与文艺接受社会学 天津社会科学1991.1.
价值论美学的新视界 福建论坛1991.1.
中国古典美学作为参照 文论月刊1991.4.
从浪漫主义向古典主义的逆转——王骥德的戏剧美学思想
求是学刊1991.3.
探寻当代美学研究深化的契机 福建论坛1991.4.
平民主义戏剧美学的初澜——元代戏剧美学概论 江汉论坛1991.6.
文艺的价值取向及其选择 学习与探索1991.5.
体系建设与分析研究 学术月刊1991.10.
中西方戏剧美学比较论 江汉论坛1991.11.
中国古典美学的现代意义 学术月刊1991.12.
郑板桥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东岳论丛1991.6.
浪漫主义戏剧美学的崛起——汤显祖的戏剧美学思想
扬州师院学报1991.4.
浪漫主义戏剧美学的余波——金圣叹的戏剧美学思想
艺术百家1991.4.
1990
致思与娱乐之间——关于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思考 真善美1990.1.
艺术家的美学规定性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第10卷(1989.2.)
文艺社会学论纲 扬州师院学报1990.1.
辩证思维与黑格尔的自然美论 人文杂志1990.2.
独抒性灵,趣味盎然——袁宏道游记散文的“趣” 古典文学知识1990.2.
中国十七世纪的“忏悔录”——袁宏道美学观念的蜕变解析
江汉论坛1990.4.
艺术家社会学新论 文科教学1990.1-2.
寻找文艺行为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中介——文艺行为社会学导论
北京社会科学1990.2.
人本心理学美学与道家美学 学术月刊1990.7.
文艺价值的生态环境及其优化 学习与探索1990.5.
论公安派的美学思想 晋阳学刊1990.5.
中国戏剧美学史的逻辑发展 戏剧1990.3.
近代戏剧美学的开拓——王国维的戏剧美学思想
扬州师院学报1990.4.
1989
严肃文学的困境和通俗文学的出路 南京社联学刊1989.1.
自然美的系统分析 云南社会科学1989.1.
李渔戏剧美学的古典倾向与近代因素 艺术百家1989.2.
意境探源 扬州师院学报1989.2.
艺术家社会属性的情感存在方式 批评家1989.3.
儒家美学与基督教美学之比较 江汉论坛1989.6.
晚明浪漫思潮与西方近代浪漫主义 学术月刊1989.8.
从符号学看文艺作品的社会属性 天津社会科学1989.5.
叶燮与写实性诗歌美学的总结 天府新论1989.6.
文艺创作社会学新论 学习与探索1989.6.
1988
古典书法美学的总结——简论刘熙载的书法美学思想 学术月刊1988.3.
文学在生命意识的二律背反中演进 南京社联学刊1988.4.
呼唤真情的理想之歌——论汤显祖的美学思想 文史哲1988.5.
论袁枚的诗文美学 扬州师院学报1988.3.
明清美学主潮概观 晋阳学刊1988.6.
李贽美学思想的近代倾向 学术月刊1988.11.
1987
现代自然科学方法与美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第8卷(1987.1,合作)
“阳刚之美”和“崇高”的系统论辨析 江汉论坛1987.9.
儒家美学的“和谐”与基督教神学美学的“和谐” 山东大学学报1987.1.
论王夫之的诗歌美学 扬州师院学报1987.3.
在文学与文化的交汇点上 文学研究参考1987.11.
系统论原则与美学、文艺学的方法论
《文学理论方法论研究》,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合作)
1986
耗散结构与美的逻辑行程 当代文艺思潮1986.1.
现代自然科学方法和辩证思维 文艺研究1986.2.(合作)
1984
论自然美 学术月刊1984.6.
试论阿Q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的融合 扬州师院学报1984.2.
“美感的先天倾向”浅议 美育1984.5.
1983
论艺术“化丑为美”的契机 学术月刊1983.7.
“艺术起源于劳动”是科学的命题 复旦学报1983.6.
1981
试论鲁迅早期的美学思想 扬州师院学报1981.4.
出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