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莹墓位于桐城市区西北9公里的龙眠乡双溪村小河口。系夫妇
合葬墓。墓坐东朝西,墓地面积108平方米。墓冢前有石质三级拜台,每级高1米。墓冢后环以乱石围成的墓圹,中嵌墓碑,碑高1米、宽0.6米,为清同治元年(1862年)所立,正面阴刻楷书碑文,曰:“皇清诰授通仪大夫广西按察使姚公石甫先生墓。”今墓冢、墓圹及拜台保存完好。
龙眠山距小河口300米,溪流横过其前。此墓居山中,系夫妇合墓。清同治《桐城县志》:“姚莹墓在西龙眠小河口”。墓地面积108平方米,冢高0.8米,座东朝西,面向阴山。墓前沿山势陡坡,以乱石砌成三级拜台,每级高1米,冢后,环以乱石墓圹,中嵌墓碑,高1米,宽0.6米,为同治元年所立,楷书阴刻:“皇清诰授通议大夫广西按察使姚公石圃先生墓”。
姚莹(1785~1853) ,近代文学家。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幸翁。因以十幸名斋,又自号幸翁。安徽桐城人,为
桐城派古文主要创始人。
姚莹于嘉庆十二年(1807)中举,次年为进士。此后曾游幕广东,在福建、江苏任州县地方官。后由两江总督陶澍、江苏省巡抚林则徐推荐 ,任台湾兵备道,加按察使衔,鸦片战争爆发时,他正在台湾道任上,与镇将达洪阿协力同心保卫国土。1840年起至1842年,选 后5次击退英舰进犯,炸沉英舰3艘,生俘英军150人,缴获大批炮火装备。以功赏二品顶带。清王朝向英国屈辱议和后,以知州分发四川。咸丰初年,奉旨赴广西赞理军务,先后任广西、湖南按察使。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丰帝即位后,因镇压农民起义的需要,他与林则徐同时被重新起用,授湖北盐法道,未行,擢为广西、湖南按察使,以积劳卒于任。
其散文刚健雄址,长于义论。擅诗。对中外地理颇有研究。著有《东槎纪略》5卷、《康 行纪》16卷、《唐大食国界》、《痕都斯坦即中印度》 、《英卧儿即北印度》、《俄罗斯方域》、《海国古今异名》、《四大洲》、《英吉利》等 地理专著。另有《中复堂全集》98卷、《东溟文集》10卷、《小识录》8卷、《寸阴丛录》4 卷、《东溪奏稿》6卷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