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糕
糕点
姜糕,四川蓬溪传统糕类特产。创始于清代同治年间,以糯米蜜糖、麻油、姜汁四物合制而成。
姜糕介绍
姜糕,蓬溪特产,曾红极一时。
清光绪十年(1884)秋,四川总督丁宝桢携“蓬溪姜糕”返京,于养心殿敬献西太后。太后品尝之后,大加称赞,封为“玉糕”。而它,也因封为“玉糕”而成为贡品。
在以前的蓬溪县接官厅蓬莱书院,县中名人雅士招待贵宾的茶点也是“蓬溪姜糕”。蓬溪县各界人士去外地馈赠亲友的珍品更是“蓬溪姜糕”。邻近的遂宁、南充、三台、乐至、武胜、潼南、西充、盐亭、南部、合川、安岳等地人士争购享用的名点,还是“蓬溪姜糕”。曾有许多历史名人对其品赞之词美不胜收。比如:两广总督部堂赵尔丰,于清代光绪十三年来蓬,品赞“蓬溪姜糕”为:“人神共喜之品”;制台丁宫保,于光绪十年来蓬,品赞“蓬溪姜糕”为“糕中四物汤”;清代举人卢子鹤,即新中国四川省政协主席,于解放后的五十年代赞“蓬溪姜糕”为:“糕中皇后”。
历史由来
蓬溪姜糕,是川派食疗养生的殿堂级糕点名作,据《蓬溪县志》记载,由清同治年间兼通岐黄养生及烹饪之术的川中糕点名师江正品创制,传承至今已历150多年。
清光绪十年(1884)秋,四川总督丁宝桢携“蓬溪姜糕”返京,于养心殿敬献西太后。太后品尝之后,大加称赞,封为“玉糕”,并评曰:“有油不腻,有糖不伤,洁如脂玉,软似秋云”;“与京城乳糕比,虽香韵各具特色,而素洁卓雅,有过之而无不及”。
光绪年间,曾任四川总督赵尔丰来蓬溪,品赞“蓬溪姜糕”为:“人神共喜之品”。
民国初年,北川宣慰使,后曾任新中国首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张澜,品赞蓬溪姜糕为“蓬莱佳点。
材料配方
蓬溪姜糕由清朝道光、同治年间技师江正品研制。精心选料、精工制作的这一糕点,力求做到:色形悦于目,芳香爽于鼻,佳味适于口,质地益于胃,服用健于身——“五韵并重,健康营养”,的姜制品糕点。
姜,位居五辛之首。古谚云:一天三片姜,不用医生开处方,可治感冒、祛风寒、治霍乱、止呕吐、理脾胃、温三焦、杀诸毒、调五味。久服无弊,长服不伤,为甜后生津之良药。(《神农本草》《食物本草》)
稻,五千年国人之主食,食材万千莫能夺其尊。糯稻则为稻中嘉禾,因甘淡平而滋养营卫,爽口利腹;因晚熟而盛注金秋之气,能养胃温中。(《神农本草》)
蜜,为百花精髓。益脏腑、生津血、扶阴阳、功再造、解诸毒、除风湿、利九窍,兼外治毒螯火伤。久服,可长寿健身袪诸疾。(《本草纲目》《药典》)
油,血肉之品,因脂膏而质细;疏果之物,因佐油而生香。厨界有云:“珍馐玉食,无油不细,无细不酥,无油不软。”芝麻油为食物油之王,质地明洁,蓄有异香;油味甘醇,不腻不涩;能耐低寒,虽冬不冻。久服,可补肝肾、润燥结、滋五阴,明目清心。兼外治疮疥火伤,内治脏腑诸疾。(《神农本草》、《本草纲目》)
“姜以作导,蜜嘉其味,油润其燥,糯固其体。”江正品在精选上述四物的同时,在制作工艺上进行了近乎严苛的把关:力净四物浊色秽质,务使糕色素洁如雪;力求精工研磨糕粉,务使糕质细软如绵;力争制糕四物水份降低,务使糕体不僵不腐;其四,力主四物配料得当,确保糕点正味归宗。
精料、精工而制,色、香、味、形、质“五韵”齐备的蓬溪姜糕,让养心殿里的老佛爷圣心大悦,欣然御赐其名:玉糕。并作为皇家御用之糕点,须年年来贡,岁岁来朝。
食用方法
第一,可即食。
第二,油酥食用。用香油炸至金黄,外酥里嫩,甚为可口。
第三,干蒸食用。
第四,开水搅拌食用。此法适用于唾液分泌较少的老年人。
食用功效
姜糕中的糯米养胃温中,姜汁散寒祛痰,蜂蜜养阴益寿,麻油润肠保肝,具有很高的保健功用。可谓素食之妙品。
参考资料
江正品蓬溪姜糕.蓬溪县人民政府门户官网.2018-02-02
蓬溪姜糕.中国·遂宁.2016-09-22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23 10:24
目录
概述
姜糕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