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贵(1908——1980)中国作家。原名王林渡,山东诸城人。1926 年去广州参加国民革命军。1931年去北京求学。1937年参加国民党军队抗战抗战后退役经商。1948 年迁移台湾台南,曾在电影公司和国际关系研究所任编审和兼职研究员。1957年自费出版长篇小说《旋风》(初名《今梼杌传》),始获好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重阳》、《碧海青天夜夜心》,短篇小说集《姜贵自选集》等。20世纪50年代的姜贵,在台湾用章回体的形式写了小说《今梼杌传》。
人物生平
王意坚(1908~ 1980)。曾用名王林渡,笔名辛季子、姜贵,著名作家。1908年 10月出生于诸城相州王氏大家族。1921年夏秋之交,王翔千和王尽美、邓恩铭等人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当时王氏家族中的部分青年如王志坚、王辩等,均受王翔千的引导参加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他们的影响下,王意坚于1921年亦到济南读中学。1922 年,王尽美在济南成立“平民学会“,其成员中就有王志坚、王意坚,兄弟及当时在济南省立一师上学的臧克家等人。但后来王意坚离开济南,转学至青岛胶澳中学。从此,王意坚在家族中销声匿迹。王意坚离家出走后,走上了一条与其伯父王翔千完全相反的人生道路。他1926年去广州,次年义到汉口参加北伐并加入国民党。1929 年,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中央党务月刊》编辑,开始进行写作,创作了长篇小说《迷惘》。1931 年,入北平铁道学院读书。1935 年毕业后,在津浦铁路局任职。1937 年参加国民党军队,后为汤恩伯部总部成员。抗战胜利后,以上校军衔退役,转业到银行工作,旋又经商。1949 年,王意坚追随国民党到台湾。1965 年移居台北。先后任台湾电影公司编审委员、国际关系所兼职研究员。1975 年,因病移居台湾中部。1980年12月去世。
王意坚在台湾文坛及海外华人文坛上赫赫有名。他到台湾后的作品基本都是以姜贵的名字发表,所以让其生前死后一直辈声海外华人文坛的是“姜贵“这一笔名。到台湾后,王意坚共完成二十余部作品,其中《旋风》被胡适认为具有“接近史诗的气势”,获台湾“中华文艺奖“。王意坚于1978年获得台湾第一届“吴三连文艺奖“。1999年,台湾文化建设委员会委托《联合报》副刊,评选“台湾文学经典名著“,《旋风》人选前三十强。同年,《亚洲周刊》编辑部和分别来自两岸三地,新加坡,马来西亚、北美的十四位代表不同地区华人文学界的著名作家、评论家姜贵、王蒙、刘再复、谢冕、王晓明等,联合评选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旋风》列第四十九位。经胡适,夏志清等人极力推崇,王意坚(姜贵)临终前被戴上了“两百多万字小说的国际知名作家”头衔:又经世纪末的几次评选,其文学地位得到整个华人文坛的“公认”。王意坚的作品,被称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官方文学的正宗,所谓官方文学亦即“反共文学”。奠定其文学地位的代表作《旋风》是— 部经典的“反共小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文学中,宜扬共产党的败亡,是反共小说的陈套。头戴“反共”帽子,可能亦为王意坚不愿被家乡人提及的原因之《旋风》的主题是探讨共产主义如何兴起,通过描写大家族衰亡的命运,试图预言共产主义将会像旋风一样,来势汹汹,但不久就会气势殆尽。这显然是痴人说梦,因为共产主义并没有迅速崩解,反而日益茁壮,《旋风》 号称为作者经验的投影,其中的主角叫方祥千,影射的是自己的六伯父王翔干;另外《旋风》中的一些时代风云人物如韩青天、张中昌、张嘉、方通三,蓝苹、方天茂、方天芷,皆可对应历史中的韩复乐、张宗昌、臧克家、王统照(剑三)、江青、王懋坚、王志坚。王意坚是国民党员,却对政治的愚昧与狂热不分左右和好歹,都有深刻感怀。因此,他不但“反共“,而且在《旋风》中对国民党在国共斗争时的腐败— — 并加以揭露,对国民党系统的人物,并未稍加美化,所以该书在出版时遭遇困局,亦未受到台湾官方的肯定。此亦为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社会政治影响文艺的一个实例。王意坚晚年住在台中雾峰乡下的一座名唤“护国寺”的尼姑庵中,很少与外界接触,大有“穷闲潦倒”之势。但他却依然活得积极自在。王意坚的代表作和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旋风》、《重阳》、《湖海扬尘录》等,中篇小说《突围》、《苏不缠的此界》、《云汉悠悠》等。其作品艺术性高,但政治立场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