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9-2003.2
中国科技大学,本科,硕士,博士 2002.3 中国科技大学,留校工作 2003.7-2006.4 中国科技大学,讲师 2006.4 至今 中国科技大学,副教授 2004.10-2005.2 德国Technical University Dresden, 访问学者 2005.3-2006.4 德国Technical University Dresden, 洪堡研究员 2007.4 新西兰Massey University, 访问学者 2008.6 澳大利亚Curt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访问学者 2008.9-2009.9
日本东京大学,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负责或作为研究骨干参加和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重点项目以及973 项目的研究。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多个新的交通流理论模型,并用来研究交通流的复杂动态特性和演化机理。相关交通流理论研究发表SCI、EI 论文120余篇,刊登在该领域最有影响的国际学术刊物上,如《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Physical Review E》等,论文被他人引用100多次。其中发表在《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上关于连续流新模型的论文获安徽省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被他人引用20次。其博士论文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入选2006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于2005-2006 年获
德国洪堡基金资助,赴德国与著名学者Helbing 教授开展合作。2008年获
日本学术振兴会基金资助,赴日本东京大学与著名学者西成活裕教授开展合作。
1. 同步交通流的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2009.1-2011.122. 交通流相变特性的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2005.1-2007.123. 交通流复杂动力学特性及相关交通管控策略研究,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 主持,2007.1-2010.124. 基于三相交通理论的交通流动力学特性研究, 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科研启动专项资金,主持,2006.9-2008.125. 混合交通流的建模与分析,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持,2007-20106. 大城市交通拥堵瓶颈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 973项目,学术骨干,2006-20117. 城市交通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学术骨干,2006.1-2009.128. 交通流同步交通相性质的机理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智能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主持,2005.1-2006.129. 混合交通流研究,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主持,2007-2009
2003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奖2003年度中国科大海外校友青年教师奖2003年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004年度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2005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