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纳达棕翅鸠
鸠鸽科棕翅鸠属动物
格林纳达棕翅鸠(学名:Leptotila wellsi)喉咙白色,面部及前额呈粉红色,冠及颈背呈深褐色,身上有两种棕灰色羽毛的鸽子。该物种仅生活在一个非常小而分散的区域,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以及飓风,火灾,人类住宅的间接入侵,该物种被认为是极度濒危物种。主要以种子为食,通常在地面上觅食,消耗木瓜果实,这个物种与众不同处,在于花费大量的时间行走在地面上,在它的进化过程中是因为没有地面捕食者的威胁发展而来。领地意识很强,对进入自己势力范围的同类,会竭力驱赶。仅分布于小安的列斯群岛,是格林纳达的国鸟
外形特征
格林纳达棕翅鸠体长31厘米,是一种身体粗壮的鸽子,嘴爪平直或稍弯曲,嘴基部柔软,被以蜡膜,嘴端膨大而具角质;颈和脚均较短,胫全被羽。喉咙白色,面部及前额呈粉红色,冠及颈背呈深褐色,背部是橄榄绿色。翼底呈粟色,颈及上胸是粉红色,下胸、腹部及尾底呈白色。在飞行时,格林纳达棕翅鸠的棕色翅膀和白色的尾巴尖看的非常清楚。这个物种的腿和脚粉红色,鸟喙黑色。
栖息环境
格林纳达棕翅鸠栖息于季节性森林,包括半常绿林、季节性落叶林及荆棘林地。在偶尔在分散的小城镇周围及城市郊区出没。
生活习性
林纳达棕翅鸠主要在地面上觅食,主要以种子为食,具报导也消耗木瓜果实及农作物
分布范围
分布于格林纳达,进入小安的列斯群岛南部。
繁殖方式
在西南岛屿的繁殖期主要发生在雨季,在西海岸繁殖期会延长到旱季。巢建在树林中,浅杯状,每次产2枚卵。
种群现状
格林纳达棕翅鸠的主要威胁是栖息地的破碎和分散。人类活动,耕地和畜牧业的发展,砍伐森林,使该物种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12年鸟类红色名录——极危(CR)。
注:格林纳达棕翅鸠图册网址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5 18:19
目录
概述
外形特征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