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玛防卫军(德语:Reichswehr)是指1919年至1935年
魏玛共和国的正规武装力量,下辖有陆军、海军和秘密设立的空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
协约国提出的《
凡尔赛条约》,德国仅保有一支规模极小的军队,并在装备上有极为严格的限制。然而德国军方为了未来的战事与重整军备,在人事、战术与装备上加以训练和研究,成了当时世界上平均素质最高的一支军队。存在仅16年时间的国家防卫军由于
纳粹党的掌权而被
德国国防军所取代,在
阿道夫·希特勒激进的重新武装政策下,德国军队由原先的十万多人增长到数百万之多,而威玛时期的军官团则成了新德军的核心领导层,造就了后来二战爆发后,德军于初期的高素质与节节胜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
德意志帝国的军队几乎完全解体。士兵独自或是结伴返回德国。很多这些士兵后来成为半军事自愿组织自由军团(Freikorps)的成员,在1918至1923年期间参与镇压革命与边境冲突。
但是,新成立的
魏玛共和国始终需要组织军队,于是在1919年3月6日颁布法令,建立了临时国防军(Vorläufige Reichswehr),包括临时国家陆军(Vorläufige Reichsheer)与临时国家海军(Vorläufige Reichsmarine)。陆军人数有大约四十万男性。9月30日,军队被重新组织为“过渡性军队” (übergangsheer),直到1921年1月1日政府按照
凡尔赛条约的规定建立“国家防卫军”为止。
国家防卫军从来不支持民主,但始终忠诚于民主的共和政府。基于军队的“非政治”态度,魏玛政府能够在不受军方干预下发展民主,但弊端就是难以用军队对抗诸如
纳粹党一般的极端主义势力。1933至1934年间,就任
德国总理的
阿道夫·希特勒秘密开始了国家防卫军的扩充,并在1935年公开计划,将国家防卫军改名为
德国国防军。
虽然德国军队的规模受到限制,但德国军方仍然继续研究在
一战中的失败,并与
苏联红军合作,研发测试秘密新武器。而且,纵使军方被禁止成立参谋部,但他们设立了军队办公室(Truppendienst),并让它拥有如参谋部一般的功能。这个时候,很多后来如
海因茨·古德里安一般成为防卫军领袖的人,早已构思出一些在几年后大派用场的军事计划。
汉斯·冯·塞克特在1920至1926年担任国家防卫军的领导人,对国家防卫军发展影响甚大。国家防卫军从1913年的七十八万人大幅减至后来的十万人,但其实令国家防卫军的实力提高,因为只有精英分子才可以加入军队。而且,军队规模之小,也促使国家防卫军研究新式战争模式。冯·塞克特与古德里安更提出现代化、迅速、流动性高的战术,是后来后者发明的
闪电战之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