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汉语
常用字,读作hūn,最早见于
甲骨文,其本义指男子娶妻,黄昏举行喜宴,又引申为合法的配偶关系。
“婚”本义是女子出嫁到男人家。古时女子出嫁要在黄昏时候进行,是远古抢婚的遗风。因昏夜光线不明,要靠耳听动静。故甲骨文借“闻”作“婚”字,写作(甲骨文)。像一人侧耳细听的形状。金文字形变化较大。写作(金文1)、(金文2)、(金文3)、(金文4)。除保留了“耳”形外,增加了“爵”和“女”的字符。后期金文写作(金文5)。用“昏”作声符,攴“(手持器械形)则准确地反映了抢婚的要素。小篆规范笔画后写作(小篆)。隶书据此写作(隶书)。隶变后楷书写作“婚”。
(婚)妇家也。《尔雅·释亲》曰:妇之父为婚。妇之党为婚兄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侌也,故曰婚。礼谓礼经也。《仪礼·士昏礼》曰:凡行事必用昏昕。注曰:用昕使者。用昏壻也。《礼记·郊特牲》曰:昏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从女昏。昏亦声。呼昆切。十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