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位镇,河北省保定市
定州市辖镇,地处定州市东南部,东与
安国市接壤,南连
无极县,西接
李亲顾镇,北依
西城乡,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6千米,总面积60.96平方千米。2018年末,子位镇户籍总人口47367人。
历史沿革
1953年,属子位镇、西丁村乡。
1958年,属西丁村公社。
1961年,析出,建子位公社。
1982年,改置子位乡。
1994年4月,合并北内堡乡、子位乡,改置子位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子位镇辖子位一、子位二、子位三、寨里、东丁、西丁、西丁庄、寺底、北内堡、东内堡、七级、木佃12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子位镇辖12个村委会,镇人民政府驻东丁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子位镇地处定州市东南部,距定州市人民政府35千米,东与
安国市接壤,南连
无极县,西接
李亲顾镇,北依
西城乡,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6千米,总面积60.9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气候
子位镇属温带—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半湿润暖湿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少雪,春季多干热风,夏季高温、高湿、降水集中,秋季秋高气爽。
水文
子位镇境内河道属大沙河水系,有磁河、木刀沟,境内长4.1千米。
自然灾害
子位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涝、大风、低温、霜冻、雷击等。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子位镇辖区总人口4675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97人,城镇化率3%。总人口中,男性23908人,占51%;女性22843人,占49%。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回族88人,占0.2%。2011年,子位镇人口出生率7.35‰,人口死亡率2.12‰,人口自然增长率4.6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66人。
截至2017年末,子位镇常住总人口41204人。
截至2018年末,子位镇户籍总人口47367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子位镇农业总产值49343.42万元,工业总产值9585万元。财政总收入320万元,比上年增长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0万元,比上年增长2.7%。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751万元,增值税29万元,企业所得税250万元。人均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0.3%。
2018年,子位镇有工业企业5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8个。
第一产业
2011年,子位镇耕地面积5.9万亩,人均1.26亩,全部为水浇地,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为主。2011年,子位镇生产粮食44395吨,人均949千克,其中小麦21179吨,玉米22472吨;花生产量3132吨。
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子位镇生猪饲养量12.362万头,年末存栏量4.362万头;羊年末存栏1.19万只;家禽饲养量26.52万羽。
第二产业
子位镇工业以机械加工、铸造、门窗加工、家具制造为主。2011年,子位镇拥有工业企业206家,职工5403人。
第三产业
2011年末,子位镇有商业网点132个,职工342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城乡集贸市场10个,年成交额2.6亿元。
2011年末,子位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各项贷款余额900万元,比上年增长8%。
交通运输
2011年,子位镇镇区道路总长38千米;镇区开通公交汽车线路13条,建有内堡客运站、子位客运站,日发客运汽车19班次,日均容量600余人次。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子位镇有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1430人,专任教师50人;小学7所,在校生3743人,专任教师14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33人,专任教师6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子位镇教育经费达800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00万元。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子位镇有文化艺术团体1个,会员62个,其中团体会员20个,个人会员42个,创作完成的文化艺术作品有《大绣鞋》《小二番》《小放驴》《得胜令》。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子位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2个,其中门诊部(所)30个;病床169张,每千人拥有医疗位3.6张;固定资产总值32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98名,其中执业医师30人,注册护士68人。
2011年,子位镇医疗机构完成诊疗4.8万人次,12个村村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0%。
社会保障
2011年末,子位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13人,月人均62元。医疗救助7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720人次,共支出63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1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16万元。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3处,收养老人32人。
基础设施
1987年,子位镇寺底变电站、供电站建成。
2011年末,子位镇建成东内堡村自来水厂,有深水井3眼;镇区110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9台。
历史文化
据传,东汉光武帝
刘秀在河北组织地主武装时路过子位镇,见土地肥沃、民风淳朴,感慨曰:“真乃天子王位也”,后遂改名“子位”。
子位吹歌,定州民间艺术文化,主奏乐器以管子为主,配以唢呐、笙以及锣、鼓、镲等打击乐器,旋律多以表现冀中平原的风土人情为主,因其发生、发展的中心地在子位镇而得名。
子位吹歌的演奏形式包括坐摊和行进两种,坐摊即撂场演奏,乐队围桌或横排而坐,多用两笙、两管、两唢呐加上锣、镲、鼓进行演奏;行进即踩街演奏,乐队排列中云锣在前,笛、笙、唢呐、鼓、镲、铛、钹依次在后。演奏时速度较快,旋律多变,声音高亢洪亮,风格热烈。
子位吹歌曲目繁多,既有传统民歌曲牌,又有地方戏曲唱腔和民间器乐曲牌等,其中的代表曲目包括《放驴》《打枣》《朝天子》《茉莉花》《万年欢》《一枝花》等。新中国成立初期,音乐学家
杨荫浏、
曹安和曾对子位吹歌的乐器和乐曲进行记录,整理出版了《定县子位村管乐曲集》,收录乐曲34首。
子位吹歌是冀中民间鼓吹乐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研究价值。
2006年,子位吹歌被列为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6月7日,子位吹歌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6月20日,子位镇成立了子位吹歌艺术团和子位吹歌研究会,新建镇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和子位吹歌民间艺术学校。
特产美食
定州手掰肠,以猪肉精肉为主,内配多种纯中草药作为香料制成。
定州新宗熏肉,北宋年间,苏东坡到河北定州任职,根据定州人的肉食习惯,和衙厨一起,制成了定州熏肉,并且书写了熏肉秘法,后传承下来,被称为新宗熏肉。
定州焖子,是一种肉类枕状熟食,像香肠,但是比香肠粗得多,大约像小腿那么粗。长度大约是30~40厘米。
荣誉称号
2007年,子位镇荣获“河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2011年12月,子位镇通过国家及河北省省对“中国吹歌之乡”、“中国吹歌文化研究中心”的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