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母城,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景点。位于沅江市北部的
黄茅洲镇。
相关历史
公元1121年农民领袖
杨幺聚众起义,后自立为楚王,常率其部队征战四方,其妻和儿子常年据守在寨中,便决心以这块广阔的湖洲为根据地。他以土堤为城,竹栅为寨,他母亲则在附近另立一个水寨。就因为这里有一城一寨,两相呼应,官兵不敢来犯,为杨幺母子赢得了发展壮大的时间。加以官兵不悉水性,杨幺的将士又最擅长水战,他们相机出击,杀贪官,除残暴,开仓济贫,百姓无不拥护,义军因而大大发展。这时,杨幺为了进一步巩固这个根据地,按照他母亲的教训,以原来的一城一寨为基础,建成一座永久性城堡,城内修有聚义厅、演武场及跑马坪等。新中国成立以后,此地还存有13棵大栗树,传说就是当年杨幺训练骑兵跑马射箭用的靶树。城堡竣工后,众头领恭请杨幺的母亲为城堡题名。杨母不假思索,也不推让,挥笔题写“子母城”三个大字。随即编成金字大匾,挂上城楼。自从子母城建成后,军威大振,后来即与夏诚、周伦等诸路义军汇合,杨被拥戴为总首领,称为大圣天王。自此,他统率义军20万,屡破宋军,势力远及今湖南、湖北两省部分境域。
由来故事
益阳去沅江,在进市区之前,必经过一处高岗,这就是湖湘闻名的“子母城”。子母城,这个逆人情之伦的倒装词起于何时,因何而来?走访当地老人和查阅有关资料,有这样一则传说:
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
大圣天王”杨幺去攻打桃源,叫儿子南寨主在后方留守,南寨主立功心切,违背军令带兵向桃源方向进发,不料夜间迷路,一位老妈妈见是杨幺的军队,便叫儿子为义军带路,却不幸与官军相逢,老妈妈的儿子中箭死去,消息传到杨幺处,于是火速派兵救援,杀退了官兵,整军回寨。但杨幺执法如山,赏罚分明,对违抗军令的儿子南寨主执行斩决。杨幺杀子的地方,就是传说中今天泗湖山南边的“石子埂”。益阳人“石”“杀”同音,原意实则是“杀子埂”。而对支援义军并献出儿子生命的老妈妈,则拜为母亲,并在老妈妈居住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城堡,取名“母城”。后来,义军在母城旁另修建了一座城寨,为纪念老妈妈的儿子,取名“子城”,两城连起来叫,就是今天的“子母城”。
这是记在县志中的一个传说,细想一下,未免发现许多逻辑上的错误;一是史上从无杨幺斩子和赏城的记载,况赏城并以此命名,更是鲜为奇闻,命名母城而无姓,更是不合逻辑。二是此城既然为杨幺所命,那么杨幺被镇压后,此城名就应该被定为“匪名”,不得再叫,这是政治游戏的起码规则,岂还有流传到今天的道理?
但通过这个故事的流传,我们则可以看到另一种贫民大众文化,那就是反映了广大底层社会一种朴素的情感思潮。是这种情感思潮支撑和产生了这个传说,但真正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呢?这里,我们可以用历史和事实的方法予以考察论证。
公元1130年的南宋,是一个国破纲纪废的乱世,北边基本上被金人所占,蒙古早就虎视眈眈,坐观虎斗,而南宋内地也是兵凶四起,军队内部,地方武装,纷纷揭竿而起,自立门户。在洞庭湖的边上,以钟相、子昂、夏成、周伦、杨太等五个农民也在汉寿沅江一带成立“老爷”巫教,提出“等富贵,均贫富”的农民政治主张。钟相为老大,故又叫老爷,杨太最小,当地人称小为“幺”,故杨太就是以后的杨幺。1130年夏天,另一支名叫孔彦舟率领的地方武装串荛鼎州(常德)时,钟相与杨幺的老爷教以“保卫家乡”的名义乘机率众起义,由于老爷教筹划时间久,故很有群众基础,一下便成为方圆十九县的最大地方武装。但由于钟相起义时与孔彦舟结仇,后来在一次战斗中,钟相与子昂被孔彦舟所俘,于建炎四年(1130)冬双双被害,但这个仇很快就被杨幺率兵报了过来,因此,杨幺也很自然的被新生的农民政权拥戴为“大圣天王”,但杨幺却十分仗义,而是立种相的小儿子钟子仪为太子,定都洞庭湖边(现沅江的子母城),纪年大圣元年。
杨幺定立政权后,可说是做了两件使人称道的事情;一是保一方平安,“大圣天王”所辖地,基本上是以洞庭湖区为主,杨幺虽拥有二十万之众,但却不要老百姓纳税,是以屯田的方式维持政权的存在,所谓“兵农相兼,陆耕水战”,正是“大圣天王”境内的理想农耕文化特色,老百姓自然是拥护,自然,也决不许外族和其他的武装组织来侵犯。二是民族意识分明,其时,投降金的齐国刘豫部将李成曾派使前来与杨幺商议共攻南宋的事宜,杨幺立场十分明朗,坚决不予接待,表示决不投靠外族,也不宋人自残,并把来使投入洞庭湖处决。这两件事都是有史记载的。
然而,此时的南宋赵氏政权却并不领杨幺的情,绍兴五年(1135),派御营前营统制张俊和副营统制岳飞前来镇压,岳飞于绍兴三年(1133)曾镇压江西地区农民起义,被朝廷授予“精盅岳飞”的旌旗。此次虽为副统制,但却十分的意气风发,大有要建功立业、扬名天下的势头。张俊虽为正,但年已五十,长岳飞17岁,见岳飞有如此的争功气势,也就乐得少管事,因此,此次镇压杨幺,名为张俊为主,实则是岳飞一力当家。
岳飞首先就攻克了“大圣天王”城,俘获了太子钟子仪和其母亲,而杨幺和水军则逃到洞庭湖去了,抓到钟子仪和其母亲后,岳飞逼其母子二人给杨幺写信投降,并威胁要押母子二人到洞庭湖去寻找杨幺,母子二人坚决不肯,太子钟子仪更是大骂岳飞乱国奸贼,恩将仇报,骂毕,触柱而死,年仅14岁,其母见状,也咬舌自尽。而坐在主堂上的张俊见此烈性大义,也不免赫然动容。
这年冬天,杨幺也被岳飞所俘,杨幺闻知此事后,挣脱押解的武士,投入洞庭湖而死。一场在中国历史上记载的、轰轰烈烈洞庭湖农民起义,历时五年就此而宣告结束。
但岳飞回朝廷后,由于兵权日盛,大有问鼎朝廷之势,于是,在绍兴十年(1110),比岳飞权大位高的张俊主动配合秦侩,首请解除兵权,岳飞也因此而被动,不得不解甲,任枢密副使。次年,被告谋反,其中就有张俊提供的勾结太行义军,而杀害不降外族、钟子仪母子的的实情,岳飞也多少因此被害。钟子仪母子也因其气节受到张俊的奏表,高宗感其忠义,母子遇害的城,便被封为“子母城”。
以后,钟子仪的遗体又被杨幺昔日的下属移回祖籍汉寿,此事又是由张俊奏表,钟子仪遗体下葬之地设立祠庙,经孝宗皇帝批准,御赐“太子庙”。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杨幺
民族气节的肯定和表彰。眼下,“太子庙”是319国道上一个很著名的镇,也是常德和益阳间一半的路程标志。
就这样一个简单真实的历史事实,当地却为何要用前面那个编造的故事来掩饰?这里,我看除了底层社会朴素的情感思潮外,只怕还有很大的政治意识倾向在里面,更有传统意识的“尊者讳”。
但,不管现代和过去的人的情感如何,尊重历史,尊重事实这应该是摆在首位的前提,也是我们如何看待历史和现实的起码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