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遗种
动、植物种
孑遗种亦称古特有种或“残遗种”。是指过去分布比较广泛,而现在仅存在于某些局限地区的古老动植物种,如新西兰的楔齿蜥和中国的银杏及水松等。残遗种分布地区的缩小,是由于地质史变迁,该种在原来生存地区大量绝灭所致。在较古老的地质史上曾经发育广泛、种类很多、分布很广泛的动物和植物,在较新的地质年代或现在则大衰退,只存有一两种孤独地生存于个别地方,并有日趋绝灭之势的动物和植物称为孑遗生物。如中国的大熊猫、水杉、银杏及美国的红杉等,都是著名的孑遗生物。
简介
孑遗种在系统发生上是古老的分类群,如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和拉蒂迈鱼(Latimera)等,其现代地理分布区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
孑遗种分布区的缩小,是地质历史变迁的结果
旗舰种一般为某一特定物种,并常常只分布于某些特殊的生态系统中(如热带雨林等),并成为这些特殊生态系统存在的标志。全球意义上的旗舰种,如大熊猫、阿拉伯羚羊等物种作为珍贵的自然遗产实际上已具有了超越于一般生态学范畴的特殊意义。旗舰种通常体型较大,如老虎,山貘,大象。但某些小型灵长类动物在巴西也被成功地用作环保教育的典型素材。
旗舰种的选择一般是基于它们正在不断减小的种群规模和濒危的状况。如果旗舰种是一个国家的特有种,那么它就会给公众以深刻的印象;否则,作为旗舰种的效果将大打折扣。一些旗舰种(如大型猫科类动物)被作为资源开发利用后,其生境遭受了严重破坏,也可能成为对栖息环境破坏敏感的指示种。
分布
孑遗种,亦称残遗种。过去曾有广泛分布,现仅保存在某些局限地区的古老动、植物种。如中国的银杏(Ginkgo biloba)、松叶兰(Psilotum mudum)、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及白鳍豚(Lipotesvexillifer)等,分为分类孑遗种(又称活化石)和地理孑遗种。前者在系统发生上是古老的分类群,如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和拉蒂迈鱼(Latimera)等,其现代地理分布区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后者与分类学关系不大,其形成主要决定于其分布历史,是环境因素综合影响、长期发展的结果。又可分为气候的、土壤的、地形的和群系的孑遗种。按年龄与起源可分为中生代的、第三纪的、冰期和冰后期的等。孑遗种分布区的缩小,是地质历史变迁的结果。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27 18:30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