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
孔子曾问礼于
老聃,请教于贤者老子等人,
老子见孔子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彻夜长谈之后,带孔子访大夫
苌弘。苌弘善乐,授孔子
乐律、乐理;引孔子观看祭神之典,考查周国的
教育基地和
祭祀礼仪,使孔子感叹不已,获益不浅。在周国呆了数日。孔子向老子辞行。老子送孔子到当时的宾馆之外,就说:“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先生;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於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於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望先生留意。”
回到
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
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
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
最初记载孔子问老子的是《
庄子》一书。《庄子》中提到老子的共有十六条。这十六条中有八条是记述孔子与老子之间的关系的。在这八条中,《天地篇》记述了老子跟孔子谈“至道”的问题;《天道篇》记述了孔子与老子谈《诗》、《书》、《易》、《礼》以及“仁义”等问题;《天运篇》记述了老子跟孔子谈求道、仁义、古代典籍(
六经)以及“三皇五帝治天下”等问题;《田子方》记述了老子跟孔子谈“天道”(
宇宙论)问题;《知北游》记述了老子跟孔子谈天地万物的
自发性的问题。各种故事前后矛盾。众所周知,《庄子》一书“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善于用寓言阐发自己的思想,因此对于书中关于孔子和老子的记载,不可信以为真。后来的《
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
礼记·曾子问》等古籍中均记载有“孔子问礼于老子”一事,但其中孔子的年龄记述差异极大。《
孔子世家》称孔子问礼于老子时,仅有十七岁至二十岁,而《天运》中却说孔子问礼于老子时已年五十有一。孔子问礼时
年龄差异如此巨大,使不少学者对孔子问礼一事产生怀疑。加之老子的身世更是扑朔迷离。学者普遍对这一事件抱有怀疑的态度。战国中期以后,老子受到
道家学派的普遍崇奉,为了神话老子,于是就创造了孔子请教老子的传闻。因为孔子被当时人视作圣人,既然孔子请教老子,那么老子便比孔子更为高明了。这一传闻传播的竟是那么广泛,以致被
儒家学者所采纳,有了孔子问礼的典故。不过故事中的的老子是一个谨守
周礼的儒者形象,与《
道德经》中否定礼的思想格格不入。事情只有两种可能,其一是孔子请教老子为伪,其二是《道德经》作者并非老聃。
《
孔子见老子孔子及其众弟子在内所有死者必须前往拜见,因为见老子受
道书乃是得道成仙的关键一步;而得道成仙乃是汉唐之际本土最神圣的崇高方式。老子在汉代道教信仰结构中占有关键地位。按照当时道教信仰的逻辑,老子是死者为获得升仙资格所必须朝见的大神,因此
孔子见老子画像的功能,乃暗示墓主人亦将
师法汉画中出现的孔子见老子,表明当时人们相信老子是最高的
道神西王母均已成仙。按东汉末牟融《
牟子理惑论》卷一:“
道家云:尧、舜、周、孔、七十二弟子,皆不死而仙。”可能出于南北朝的
道经《元始上真众仙记》,对原始道教的这种叙述,保存更为详细,盖其所本甚古,信其源于汉晋早期道书:“孔子为太极上真公,治
九嶷山。
颜回受书,初为明泉侍郎,后为三天司真。七十二人,受名玄洲。门徒三千,不经北酆之门。”
宗教家蝉蜕项橐,也有相当高的神格。孔子见老子图在汉墓中所暗示的是,死者在地下世界将如孔子及其弟子们一样,拜见老君得道受书,免鬼官之考谪,接着赴昆仑朝西王母而成仙。此乃汉代道教所提供的死者于冥界转变成仙的仪式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