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城,位于缅甸勃固。公元225年,
诸葛亮为维护国家统一,削除地方割据势力,采取了著名的南征军事行动,最终平定了南中的广大地区。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从政治、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对南中地区进行治理,将汉族先进的经济、技术和文化传播到这一地区,并进而传到缅甸。为了改变该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诸葛亮“劝诸夷筑城堡、务农桑,诸夷皆自山林徙平原”,并在该地区推广使用汉族先进的农耕技术和工具,推动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如今,缅甸北部和中国的西南部分少数民族仍然沿用了当年诸葛亮引进的农耕方式。在政治上,“分兵以配大姓”、“配大姓为部曲”,创立了世袭的土司制度。缅甸的掸邦和克钦邦一直沿袭土司制度至今。在宗教方面,对南中地区乃至缅甸境内的各少数民族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各民族原有的
原始宗教信仰。至今,中缅边境上的许多少数民族对诸葛亮崇敬备至,视之为神明,佤族还称之为“阿公阿祖”,家家供奉“武侯神龛”;在中缅边境一带少数民族聚居区,还可见到为纪念他而建的诸葛祠、武侯庙、孔明城等。诸葛亮的南征对缅甸境内各民族的文化发展同样产生了很大影响,这在中国史书中有清楚的记载。如赵汝适《诸蕃志》中记载,“蒲甘国有诸葛武侯庙”;朱孟震在《
西南夷风土记》中指出,“普坎(今缅甸蒲甘)城中有武侯南征碑”;谢清高也在《海录》中说,“恪姑(今缅甸勃固)有孔明城”。
中国的
大乘佛教最早于汉代由印度传人中国。4世纪,中国大乘佛教开始沿川滇缅南方丝绸之路传人缅甸。缅甸已故著名考古专家杜生诰对此专门作了考证。他认为,“我们不能否认,在公元4世纪时,佛教已由中国传人缅甸……在最早数世纪中,中国僧侣曾在太公(今缅甸德贡)、卑谬和蒲甘等地讲经布道。”中国的史书对此也有记载。义净所著《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云,南北朝时期先后有两位僧人到达诃利鸡罗国(今缅甸西南部阿拉干一带)进行传教弘法。大乘佛教在缅甸的传播对缅甸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今天,缅语中的不少佛教词汇来源于汉语佛经译本,而非直接取自巴利文或梵文,如“南无”、“罗汉”、“喇嘛”、“佛爷”、“涅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