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桢
原陕北特委军委书记
孔祥桢 (1904-1986) 山西省晋城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北特委军委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任一二九师情报处长,豫西支队政治部副主任,统战部长兼宣传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汝南地委书记,中共中原局常委、组织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任中共中南局常委兼组织部副部长,劳动部部长、城工部部长,后在国家建委、交通部、轻工业部任领导工作。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中纪委常委。1986年10月26日,在北京病逝。
人物生平
1904年11月15日,孔祥桢同志出生于晋城市巴公镇北堆村一个中农家庭。少年时代,他博览群书。最为师生们称颂的是他能熟背《史记》中许多精彩篇章,太史公司马迁笔下那些名垂青史的人物对他耿直正义、刚正不阿的个性形成起了熏陶作用。1922年,孔祥桢考入获泽中学后,接触了许多进步的思想,对共产主义有了初步认识,思想尤为激进。1925年11月,经陈立志、周麒书介绍,孔祥桢成为在晋城市发展起来的第一位中共党员。入党后,他热情宣传党的主张,积极发展中共党员,在短短几个月内,先后建立了两个党支部,从而在太行山南麓,点燃起渐成燎原之势的星星之火。
1926年9月,孔祥桢同志被太原地执委派往苏联求学。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列宁格勒军政学院求学的四年期间,鉴于他成绩优秀、作风顽强、意志坚定、积极向上,班上的苏共支部书记数次动员他退出中国共产党,改入苏联共产党,遭到他的婉言谢绝。他对那位苏共支部书记说,我是中国人,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党给了我学习锻炼的机会,学成后我一定要回去报效我的祖国,做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说什么我也不能退出中国共产党。
1930年7月,孔祥桢同志毕业回国后,立即投入国内的革命事业中。同年8月,受党的委派,他开始担任陕北特委军委书记,与谢子长、刘志丹并肩在陕北建立革命武装,发动游击战争,为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1年4月,因形势发展的需要,党组织委派他担任了唐山市委军委书记。不久,他到北平寻找河北省委汇报工作,因叛徒出卖,孔祥桢同志不幸被捕,被国民党反动派关押在草岚子监狱。在狱中,他秘密担任了地下党支部书记,领导狱友为改善狱中生活待遇作了坚决的斗争,取得了胜利。1933年初,因病申请了保外就医。1935年底,党中央指示他设法通知狱中党员,允许他们履行“规定”手续出狱。经孔祥桢同志多方努力,最终按照党中央的指示,成功地把薄一波、刘澜涛、安子文、杨献珍等五十三人营救出狱。
1936年10月,孔祥桢同志奉命到东北军中,任东北军学兵队政治教官。在那里,他为东北军培养了数百名精英。其中,学兵队队员孙铭九、张化东等就是在西安事变中亲手抓蒋介石的骨干分子。西安事变后,学兵队停办,蒋介石下令抓捕孔祥桢同志。此后,他奉党中央的指示辗转各地,在隐蔽战线对国民党军中的高级将领开展积极的统战工作,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战争期间,他对国民党三十八军所做的周密细致的统战工作,受到党中央的高度评价;解放战争期间,他不仅成功策反了河南省保安五团、国民党八十五军--O师、国民党六十八军军部和八十一师向我军投诚,还在周恩来同志的领导和筹划下,成功策动了国民党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十九兵团司令张轸率部于1949年5月15日战地起义。其中,他对国民党八十五军一一O师所做的策反工作,为淮海战役的完胜功不可没。
解放后,孔祥桢同志在中南局不同岗位任职,为民主改革运动进行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他担任全国总工会中南工委主任期间,曾组织发动的改进企业管理、革新技术、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不久,又根据中南局的决定推行厂长负责制、开展广泛采纳群众性合理化建议等,进一步激发了中南地区广大工人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和社会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当地工人称之为“第二次解放”。
自1954年12月始,孔祥桢同志先后担任国家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交通部常务副部长、党组书记,轻工业部第一副部长、党组书记。1955年12月,为加快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委派以孔祥桢为团长的中国政府工业代表团赴苏,要求苏联政府继续帮助中国建设一批国防工业和相关的基础工业项目。经过多次谈判,中苏双方围绕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1955年10月28日向苏联提出的三个备忘录和同年12月9日提出的两个备忘录,取得了增加援建项目和加快建设进度的共识一将10月28日三个备忘录中原提的38个项目增加到54个,且增加了一大批技术专家来华;将12月9日两个备忘录中原提的40个项目的设计和设备供应问题增加到55个。在此次援华项目谈判中,孔祥桢同志表现出高超的谈判艺术,既坚持原则,又机智灵活,既实事求是,又妥善协调了各方面的关系,使谈判在和谐的气氛下取得圆满成功。孔祥桢同志在交通部任职时,号召并掀起了全国性的兴修道路、疏浚河道、修建机场、大造车船等建设高潮,此外,还主抓了大江大河航道基建工作。至1960年底,全国累计完成投资18700万元,使交通运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到轻工业部任职后,孔祥桢同志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另一方面组织集体攻关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此外,他还领导制订出试办烟草和盐业托拉斯两个方案,这不仅为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做了一次有益的探索,也为后来的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被中央领导同志盛赞为我国“工交战线上的奠基人”。
“文化大革命”中,孔祥桢同志遭受到严重冲击。1978年12月,阴霾散尽,孔祥桢同志当选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此后,他不惜病残之躯,披沙见金,只争朝夕,挟兴邦安国之英风豪气,义无反顾地投入繁重的拨乱反正工作中,为落实“冤假错案”和“文革”中许多遭诬陷迫害的同志平反昭雪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在全国政协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孔祥桢同志连续三届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1984年1月,他带头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的规定,主动离休,表现了一个老布尔什维克的高风亮节。1986年10月26日,孔祥桢去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2 21:50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