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在《动物志》中说,“自然界由无生物进展到动物是一个积微渐进的过程,因而由于其连续性,我们难以觉察这些事物间的界限及中间物隶属于哪一边。在无生物之后首先是植物类……从这类事物变为动物的过程是连续的……”(亚里士多德1996)。亚里士多德在《论植物》中说,“这个世界是一个完整而连续的整体,它一刻也不停顿地创造出动物、植物和一切其他的种类”(亚里士多德1995)。亚里士多德试图勾勒出生命演进的宏图,他认为生命的演化应该是这样的途径:非生命→植物→动物,这也大致符合基于现代科学的认知。
达尔文进化论中的微小变异的连续累积似乎也与亚里士多德的积微渐进的生命演化观如出一辙。
“伟大的存在之链”是亚里士多德在对生物进行经验性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的,它似乎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它既可归因于自然创造(亚里士多德的原意),也可以被扣上上帝的帽子,因此,它既被神创论者所利用,也对一些早期的进化论者(如拉马克)产生过深刻影响。
在被宗教统治的中世纪,“伟大的存在之链”被披上了上帝的外衣,即人们认为在世界中有一个事物自然的等级系统,在这个存在之链的最底端是岩石以及别的无生命的物质,在它们之上是植物,然后是简单的动物种类,例如蠕虫和飞虫,在此后有老鼠那样的小动物,以及像马那样的大动物,进一步向链条的上方去的是人,人之上是天使,接着是上帝,所有的事物都被固定在它们特定的位置之上,自然事物的目的是根据它在这个体系中的所占的位置来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