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吴县,隶属黑龙江省黑河市,位于
黑龙江省北部、黑河市中部,地处
小兴安岭北麓。北邻
爱辉区,南邻
五大连池市,西邻嫩江市,东邻
逊克县,距黑河市区106公里,是黑河市重要的交通枢纽。边境线长35公里,与
俄罗斯阿穆尔州的
康斯坦丁诺夫卡区隔
黑龙江相望。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为73387人。总面积4318.9平方公里,辖1个街道办事处,2镇9乡(含1个民族乡)、94个行政村,2个国营农牧场、7个国有林场,有
满族、
达斡尔族、
俄罗斯族、
鄂伦春族等19个少数民族。
历史沿革
唐朝,今孙吴境内归室韦都护府。
金朝,属蒲与路。
元初,属乃颜封地。后属开元路矢宝赤万户府。
明永乐七年(1409年),于黑龙江口设奴尔干都指挥使司,孙吴为其所辖。
清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东北地区归盛京总管统辖。顺治十年(1653),设宁古塔昂邦章京,辖区包括吉林、黑龙江地区。今孙吴分别由其所辖。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政府于黑龙江左岸旧瑷珲设置黑龙江将军衙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黑龙江将军治所迁至黑龙江右岸珲瑷(今爱辉镇)。康熙二十九年(1690),又迁往墨尔根(今嫩江)。康熙三十八年(1699),又移至卜奎(今齐齐哈尔)。在设置黑龙江将军的同时,清政府于瑷珲设置瑷珲副都统。此时期,今孙吴县境属黑龙江将军治下瑷珲副都统。宣统元年(1909),属瑷珲兵备道。
民国元年(1912),逊河以北地域属瑷珲直隶厅辖境。1913年3月至1937年,为瑷珲县公署、瑷珲县政府辖境,先归瑷珲第八区(第八派出所)管辖。1925年,划归第四区。1929年,奇克建县,瑷珲县将今二道河以东(今孙吴地域)划归奇克县。1940年5月,划归孙吴县。1937年9月30日,逊河以南孙吴地域属伪龙镇县孙吴保辖区,是月起划归瑷珲县。
伪满康德4年(1937)12月1日成立伪孙吴县公署,隶属伪黑河省。1945年8月,苏军进驻孙吴,以世昌太商号经理张华三为首组织了“孙吴县治安维持会”,相继在北孙吴屯和曾家堡屯也成立了临时治安维持会。11月初,中共黑龙江省工作委员会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为开辟黑河地区,派以王肃为首的一批干部进驻黑河,途中将李银全留在孙吴建政,因局势混乱,十几天后被暗杀。11月17日又派吴飘萍、任炳麟等20多名干部进驻孙吴。当年12月7日,取消孙吴县临时治安维持会,成立孙吴县人民政府,任炳麟为县长。1946年2月16日,牟海波、赵天野带领干部重返孙吴,恢复县人民政府。
1950年3月,孙吴县政府改称人民委员会。
1967年4月,成立孙吴县革命委员会。
1980年11月,撤销县革命委员会,恢复人民政府。
1979年3月至4月,孙吴与五大连池市(原德都县)、嫩江县分别明确了边界。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孙吴县,位于东经126°40´—128°,北纬48°59´—49°42´,地处
黑龙江省北部、
黑河市中部,
小兴安岭北麓,北邻黑河市爱辉区,南接
五大连池市,西连
嫩江市,东与
逊克县毗邻,是黑河市的重要交通枢纽。边境线长35公里,与俄罗斯
阿穆尔州的
康斯坦丁诺夫卡区隔黑龙江相望。全县总面积4318.9平方公里。距省城
哈尔滨市500公里,距黑河市
爱辉区110公里,是黑河市三个口岸市县之一。
地形地貌
孙吴县属于低山丘陵区,海拔在110—755米之间,地势南部和西部高,北部和东部低,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地貌分区较明显,西部为低山沟谷区,中部为丘陵河谷地区,东北部为沿江平原。
孙吴县位于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的兴安岭——
长白山区,
小兴安岭山脉北麓。岭脊在境内长约40公里,山地由火山岩及大片花岗岩组成,皆属于小兴安岭的余脉。有名称的山峰共123座,其中主要的有明显特征的山峰有:
气候条件
孙吴县地处中高纬度,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风大,极易发生干旱;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温和多雨;秋季降雨急剧,常有早霜危害;冬季受蒙古高压冷空气影响,漫长而寒冷。
水文
孙吴县境内湖泊河流纵横交错,省级自然保护区逊别拉河水系流经多个乡镇,干流孙吴段85公里。黑龙江孙吴段境内全长35公里,水量充沛,水质良好。
水质
孙吴县境内各水域水温差异不大,据测定,年度水温在3℃~30℃之间,6月至8月份水温在26℃~29℃。冬季水色清淡,夏季多数河段水色淡绿,部分淡黄色。有部分河段沟渠近年来由于受到不同程度水质污染,水色发暗,甚至呈现发黑,造成局部地表水面荒废,对地域内渔业养殖发展不利。
水库
孙吴县已经投放苗种的水库二处,其一是二门山水库,位于境内的逊别拉河上游,距县城27公里,是一座集防洪、供水、发电、旅游、养殖、改善环境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蓄水面积可达1.1万余亩,蓄水量8062万立方米,平均水深10米,最大水深23米;水库内生长的鱼类多属冷水鱼,主要野生鱼类有红线(黑龙江鮰鱼)、细鳞鱼、鳌花(鳜鱼)、鲶鱼、老头鱼(塘鱧)、柳根(拉氏鱥)等品种,二门山水库建成后,从简单的自然鱼类繁衍,到人工投放鱼种增殖,适当开展了人工投放滤食性鱼类苗种,养殖以花鲢(鳙鱼)为主、以鲤鱼、鲫鱼为辅,靠天然饵料增殖,鱼类组成已经达到了多样性,其中鲤科鱼类品种居多;另外的孙吴兴华水库150亩,位于孙吴镇兴华村东北处,2017年投放鱼种增殖,开展休闲垂钓项目;水库增养殖面积达到11150亩。其它已经建成和在建小型水库亦可视情况开发渔业,增加水资源利用开发面积和收益。各水库鱼类组成也与二门山水库相似,这些鱼类分为人工投放种群和土著鱼类种群两大类。
江河
孙吴县境内有大小江河34条,其中黑龙江干流孙吴段35公里,江面宽阔,水量丰富,富含营养物质,天然饵料丰富,各种食性鱼类的食物链长,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能力,很少有工业和生活废水污染,是孙吴县的主要捕捞水域,近年来已有一架山、鲶鱼岔子、东霍尔莫津岛内侧、车地营子等处发展网箱养鱼业(网箱养殖占用水域15亩);其它33条河流除头道河、鹿河、二道河直接注入黑龙江,科洛河(英河)属嫩江水系外,均属黑龙江支流逊别拉河水系,俗称奶浆之河的逊别拉河干流在境内流长85公里,纵横交错的逊别拉河水系,落差大、流速快,自1982年被确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以来,保护区内的鱼类物种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如哲罗、细鳞鱼、江鳕、乌苏里白鲑、黑龙江茴鱼、雷氏七鳃鳗等冷水鱼。其干流及支流辰清河、卧牛河、杜德河、八地河、茅栏河等被划定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等区域。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截止2008年底,孙吴县已发现矿产19种,分别是煤、铁、铜、钼、金、石墨、水晶、沸石、玛瑙、建筑用砂、冶金用脉石英、膨润土、砖瓦用粘土、饰面用玄武岩、建筑用闪长岩、饰面用花岗岩、珍珠岩、水泥配料用板岩、泥炭。共有116处矿床、矿点(矿化点),但投入的地质工作均较少,达到详查程度的矿床仅有9处,其中,砂金矿床2处,石材矿床3处,褐煤矿床1处,膨润土矿床1处,钼矿床2处,均为小型。
矿产资源主要特点:发现的矿产资源种类少,分布不均匀;形成矿床的矿种少,矿床规模小;优势矿种不突出。
生物资源
在国家动物地理区划上,孙吴县野生动物属古北界东北区长白山亚区,境内各类野生动物多达300余种,其中主要兽类40余种,以熊、野猪、鹿、狍子、獾、猞猁、黄鼠、水獭、银鼠为主;禽类150余种,以野鸡、飞龙、沙半鸡、树鸡、棒鸡居多;鱼类丰富,分属11科47种,不仅盛产鲤鱼、鲫鱼、鲢鱼、草鱼,而且还有“三花五罗”(鳌花、鳊花、鲫花,哲罗、法罗、雅罗、胡罗、铜罗)、鲑鱼(大马哈)、中华鲟(鳇鱼)等珍稀鱼种,年均产商品鱼220吨左右。植物以长白山植物区系为主,种类多达400余种,药用植物有北五味子、土三七、兴安黄芪、大叶柴胡、百合、芍药、桔梗、刺五加、党参、蒲公英等;经济价值较高的土特山产品有木耳、蘑菇、猴头、榛子、蓝莓及蕨菜、薇菜等,是黑河市农副山产品重要生产和集散基地。
人口
孙吴县人口最早的记载是1939年(伪康德6年),据日本日语原文《大满洲帝国经济发展史》记载,孙吴县人口总数85万人。其中满洲人(中国人)60万6千8百人,日本人24万千8百人,其他外国人19万人。1941年(伪康德8年),据日本《大满洲帝国人口统计》所载,孙吴县人口总数为94万9千5百,其中内地人(日本人)20万6千8百人,满洲人(中国人)72万1千7百人,
朝鲜人1万9千9百人,其他外国人1千1百人。1945年,孙吴毁于战火,人员四处逃散,人口幅度减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孙吴县境内仅有1万3千4百09人。1948年仅为1万1千8百01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孙吴县1949年人口为12153人。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为8807人。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为15420人。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为63215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孙吴县全县人口为95867人,其中:0-14人口为2045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1.3%;15-65岁人口为71451人,占全县人口的74.5%;65岁及其以上人口为396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1%。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孙吴县全县人口为102821人,比2000年增长7.3%,其中:0-14岁人口为14627人,比2000年下降28.5%,占全县人口的14.2%;15-65岁人口为81253人,比2000年增长13.7%,占全县人口的79%;65岁及其以上人口为6941人,比2000年增长75%,占全县人口的6.8%。
2013年,孙吴县(含红色边疆农场)总户数43268户,全县总人口104209人,同比下降0.6%。男性人口52797人,女性人口51412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50040人。人口出生率6.97‰,死亡率8.0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5‰。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孙吴县常住人口为73387人。
经济
综合
2013年,孙吴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6857万元,同比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64188万元,同比增长5.3%,第二产业实现17357万元,同比增长16.5%,第三产业实现45312万元,同比增长8.4%。三次产业结构为50.5:13.7:35.8,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0.1个百分点、下降0.4个百分点、增长0.5个百分点。
2019年,孙吴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18890万元(现价,以下同),同比增长6.7%(可比价,以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实现83251万元,同比增长4.8%;第二产业实现12897万元,同比增长10%;第三产业实现122742万元,同比增长8%。第一、二、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2.6%、8.1%和59.2%。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6696元,比上年增长7.5%。
第一产业
孙吴已被黑龙江省和国家确定为商品粮、大豆出口、大豆超早熟种子基地和亚麻生产基地。
2013年,孙吴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04786万元,同比增长5.3%,其中,农业产值86725万元,同比增长4.5%,林业产值2955万元,同比增长16.3%,牧业产值13156万元,同比增长11.1%,渔业产值525万元,同比增长20.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25万元,同比增长5%,。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45219万元,同比增长5.3%,其中,农业增加值35262万元,同比增长4%,牧业增加值7098万元,同比增长11.3%。林业、渔业、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6.2%、20.7%、5.1%。
第二产业
1932年日军侵入时,孙吴镇一带人烟稀少。北黑铁路通车后,随着侵略者军事基地的建设,抓来大批劳工,加上自流人口大量涌入,私营手工业迅速兴起。伪康德8年(1941)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全县共有铁木、服装、皮革、鞋帽、钟刻等11个行业、78家作坊。从业人员271人,拥有资金(伪币)191700元,年产值599900元,这些作坊多为4—8人。最大的为周新所设大兴鞋帽厂,雇工26人,有资金1万元,年产鞋帽5000双(顶),产值5万元。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手工业日渐萧条。1945年光复前后,作坊大部分关闭。
2013年末,孙吴县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
2013年,孙吴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74511万元,同比增长24.5%;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65953万元;重工业完成产值8559万元。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78万元;股份制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73533万元。
第三产业
孙吴县商业发展较晚,清代、民国年间,境内人烟稀少,交通闭塞,只有黑龙江开航期间,过往商人到沿江村屯推销生活日用品,购买农副产品。
伪大同元年(1932)秋,日军入侵孙吴,曾家堡逐渐形成商业中心。伪康德2年(1935)北黑铁路通车后,商业活动中心移到孙吴街(今孙吴镇)。主要商店有瑷珲县在孙吴设的分号永茂东、旭东、盛永;奇克县在孙吴设的分号世昌泰、福瑞祥;日本人经营的南海洋行、久真洋行、林谦株式会社等商号。主要经营百货、日杂、布匹、服装、副食等商品。1937年至1941年正值孙吴建县初期,加之日军大搞军事基地建设,商业迅速发展起来。孙吴街内店铺达200余家,五金业最兴盛。大商号集中在瑞钟街(今文化街)和延清街(今中央大街),主要大商号有:经营日用百货、日杂用品、服装、布匹的和盛永、福瑞祥、永茂东、和顺隆;经营五金的大隆、协和昌;经营水产、副食品的北满、林谦(日本人经营)、光天东等。有饭店20家,旅店19家,照相馆6家,药房14家,理发店9家,肉铺5家,浴池1家。另有家庭杂货铺、固定摊床、小商贩近百家。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孙吴县商业日渐萧条。
2013年,孙吴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370万元,同比增长14%。县级43500元,同比增长14%;县以下10870万元,同比增长13.9%。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4620万元,同比增长14.1%;住宿餐饮业9750元,同比增长13.6%。
政治
交通运输
截至2012年,孙吴县境内道路基本情况是: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13年,孙吴县有专业技术人员2141人,其中,高级职称494人,中级职称1120人,初级职称527人;工人877人,管理人员447人;科技经费支出710万元,同比下降2.2%。
教育事业
2013年,孙吴县高考升入重点本科院校63人,升入普通本科院校204人。2013年,普通高中在校生1261人;初中在校生1900人,初中升高中毕业生升学率78.7%;小学在校生520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生辍学率为0。
文化事业
2013年末,孙吴县有文化馆1个,历史陈列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有12个农家文化大院,14个农家书屋,11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档案馆1个。调频广播8套,广播电视发射塔1座,微波传输塔1座,无线电视4套,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65%,无线覆盖半径25公里。城区有线电视入户率76%,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43%;城镇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8.5%,农村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89%。有钱电视拥有电缆网760公里,光缆网536公里,传输139套数字电视节目,覆盖全县11个乡镇,108个村屯,有线电视用户18400户。
卫生事业
2013年末,孙吴县共有各级卫生机构135个,其中:二级综合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监督所、农合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厂矿企事业卫生所4个,个体诊所4个,红十字、医学会诊所各1个,乡镇卫生院11所,村卫生所(室)104个;卫生技术人员共443人,其中:高级职称98人,中级职称118人,初级职称227人;全县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所占比例数为4.4‰,执业医师所占比例为1.7‰。
历史文化
孙吴象棋
孙吴“
双喜牌”木质象棋被誉为国货之冠。孙吴北疆木制品厂生产“双喜牌“木质象棋具有30多年的历史,分中国象棋、图形象棋、国际象棋、三军战棋四大类20个规格。41个品种。
1983年荣获轻工部优质产品奖,同年获全国包装装潢奖和全国装潢设计奖。1985年图形象棋荣获轻工部优秀奖、优秀新产品奖和国家质量审查委员会颁发的的银质奖。1992年图形象棋再次获国家产品银质奖。1997北疆文体用品厂赶制了6600副优质木质象棋,作为边疆人民送给香港同胞的厚礼,在香港回归前运抵香港,1997年12月,孙吴县生产出来的立体国际象棋作为珍贵礼品出现在
江泽民(当时的国家主席)出访马来西亚的礼单上。1984年9月6日在
马尼拉举办的第五次为原大会上,双喜牌象棋被确定为国际比赛用棋,同年作为“七星杯”中国象棋国际邀请赛比赛用棋,1998年作为“黑鱼杯”第八届全国农民象棋大赛指定用棋。
民族文化
孙吴县有蒙古族、回族、壮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土家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藏族、苗族、彝族、僳僳族、土族、锡伯族、赫哲族、布依族19个少数民族。
非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孙吴县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孙吴县有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个、市级代表性项目3个、县级代表性项目3个,培育省级传承人1人、市级传承人3人、县级传承人3人。
何士环,原名何世环,1927年生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省级传承人,能够熟练使用满语进行日常交流、讲述《天堂之路》《音姜萨满》《尼山萨满》《白云格格》等满族说部。2021年何士环老人传承的非遗项目《满族说部(孙吴县满语故事)》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孙吴县还组织开展汉麻编织、中国结、绳艺、布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已培养技能型人才2600余人,麻编技艺传承人马凤芹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文物
1976年至1983年,文化科和地区文物管理站对孙吴县文物进行三次普查。
遗址
四方城遗址
地点:沿江公社西霍尔英津村西北方向2 000米处。城墙总长640米,高1.5米,土筑。文化性质暂定为元代。
胜利屯遗址
地点:沿江公社胜利屯东边处,因修堤坝,遗址被破吓。!出土的有铜镜和铁锁,头盔出于群山乡。文化性质暂定为金代。
日本侵略军遗址
关东军731部队孙吴支队细菌试验基地遗址
地点:位于孙吴县城西南方向8华里的一座土山丘上,已被省政府定为保护单位,
日本关东军残杀中国劳工的乎顶树机场遗址、尸骨层叠的曾家堡劳工坟遗址、北山山洞遗址、地下十八仓库遗址、地上2645仓库遗址、日本靖国神社孙吴遗址共14处。
纪念碑、公墓
孙吴镇火车站前,解放路北端,对称地坐落着两个烈士纪念砰。
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1946年8月16日开工修建,27日落成。设计图纸由驻孙吴红军司令部提供。碑高8米,碑顶上端立着红五星,和洁白的碑身相辉。碑身中部雕刻着碑文,正面是俄文,两侧是中文(楷书)。碑文:为社会主义的祖国击退日本与解放中国人民而战殁之英雄其伟大荣誉千古不朽。1945年8月9日至18日
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后有安葬烈士的陵墓,并有碑文永铭。
在25号公路大桥路左侧,有一苏军坦克军官纪念碑,碑形和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一样,只体积小些。
抗日暨自卫解放战争中牺牲烈士纪念碑,1949年10月竣工。碑高8米,碑顶镶嵌着红五星,碑身洁白。正面雕刻着:抗日暨自卫解放战争中牺牲烈士纪念碑,17个楷书碑文。
两碑四周均用水泥墩柱和铁栅为栏,碑后种植青松,杨树。
孙吴公墓位于孙吴镇东北郊,黑大公路北侧50米处。1953年秋,建孙吴烈士陵园,1963年根据省文件精神攻称孙吴公墓,占地60亩,四周有城壕,并椬有杨树,榆树、松树l 200余株。陵墓周围是木栅栏,大门用角钢制作,上有“孙吴公墓”4个大字。
公墓安葬的,有在解放孙吴历次战斗中牺牲的烈士,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积劳成疾而病故的干部,还有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死的干部。有4排69座墓,墓前竖立着用花岗岩刻制的墓碑,雕有姓名,有的仅有“烈士”二字。
美食
满族八大碗
“满族八大碗”是清朝乾隆期间满汉全席中的“下八珍”,独具扒、焖、酱、炖、熘等烹饪手法的民族特色菜肴仍是孙吴满族群众新年里不可或缺的食物。
炖江鱼
活鱼现做,按照传统“江水炖江鱼”做法,慢慢煨出鲜香美味。
安格斯牛肉烤肉
安格斯牛肉纹理丰富,肉质肥嫩有嚼劲,烤制金黄撒上烤肉料美味十足。
肚包肉
外皮是新鲜的羊肚,里面包裹着新鲜的羊肉,羊肚将羊肉的汁水香气以及营养全部锁住,炖烂以后的羊肚劲道拉丝,羊肉香嫩多汁。
老式羊汤
采用传统做法清炖熬煮,配料简单汤白味鲜,滋补驱寒。
宗教信仰
孙吴县的宗教信仰有萨满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
萨满教
满族曾信仰萨满教,萨满是通古斯语,意为“疯狂的人”,汉译为巫师。早期分为官庭萨满和民间萨满两种,宫庭萨满专为皇帝举行各种神典,诵经跳神时都说满语。
民间萨满有两种:一种是跳神的萨满,一种是管理祭祀的家萨满,跳神的萨满一村只有一个,不从事劳动,以跳神为职业。
家萨满各姓氏只有一个,供祭祖宗等宗教活动用:一是祭祖,二是祭神,三是禳灾。
满族人祭祖就是请求祖宗在天之灵,保佑着合族平安,人财两旺。满族祭祖的神也不尽同,有的敬9位神,有的祭8位神,有的祭3张画像,还有的祭3个绸布条,但祭祀的仪式皆基本相同。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信仰的核心是信仰安拉,为清真言:“即万物非主,唯有真土,穆汗默德,真主使者”。伊斯兰教规定必须遵守5项功课。即念(时常念清真言)、礼(面向麦加每天作5次礼拜,海礼拜日去清真寺参加聚礼)、斋(每年封—·个月斋)、课(按照财产比例交纳天课——宗教税),朝(有条件的一生至少去麦加朝见一次)。此外,每年要举行圣尔代、开斋、古尔帮三大节。
东北沦陷时期县内有清真寺一所,设有教长,每礼拜日到寺聚礼一次,解放后就不讲究了。
伊斯兰软和回族人民休戚相关,不少宗教礼仪都渗透在人民生活和风俗习惯里。
基督教、天主教
伪康德3年(1936)7月,由通北县基督教信徒赵祥久来孙吴后,和黑河基督教会取得联系,黑河教会派牧师韩秀忱来孙吴传教。教堂在当时孙吴镇的瑞钟街,共7间草房,由刘庆云,赵丁举献的。当时只有教徒三四十人,称“北满基督教孙吴教会”。伪康德了年(1940)因教徒增多, 2月间成立执行会,会上公推傅子清为执事,李恩波为副执事。1941年由信徒捐款和社会支持新建一所教堂,聘请黑河韩秀忱为牧师。1942年根据前时日伪政府的规定: “凡国内(指满州国)所有教会一律改为满州基督教会”,孙吴教会归齐齐哈尔教区管。1943年由韩秀忱牧师主持,改选执事会,选出张耀延,鲍迂君和邹钟若(邹乃鹏)三人担任本会执事。伪康德10至11年(1943—1944)是该会最盛时期,有信徒300人左右。 “八·一五”解放后,活动停止。
东北沦陷时期,1938年有天主教,!叫孙吴支所,又叫“支公会”,也叫“圣民会”,王永山是会长,教堂3间。继王永山会长的是朝鲜人金忠义会长。后由海北来个隋神父、陆神父。接陆神父的是从德都来的德应辉神父,是瑞士人,解放后返回德都,该教停止活动一个时期。
天主教最盛时期是伪康德8至10年(1941—1943),有信徒200人左右,其中大部分是铁路员工、苦力工人。
1947年4月12日德都牧师德应辉来孙吴视察—次。1950年又从北京来一牧师,化名郭文喜(其实姓魏),这次郭文喜牧师来孙吴未公开露面,有超过宗教范围的活动,未站住脚就走了。
1953年统计,孙吴县天主教信徒有102人,男56人,女46人。
有道德会·一道教。信徒陈文喜在孙吴镇西头盖二个大庙,盖成也就解放了,该庙后改为家畜卫生院。
文化习俗
节日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汉、满、达斡尔,朝鲜族等都非常重视。春节,过去人们把这天称作“元日”、 “元辰”、 “元朔”等,一般叫为“新春”、“年初一”、 “大年初一”。春节期间家家户户亲人团聚拜访亲友,大家共同预祝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富民强,人寿年丰。
“忙年”在县境内各民族都有,过祭灶(腊月廿三、四)就着手忙,也有早的。包冻饺子,蒸年干粮,杀猪宰羊,给小孩做新衣。春节的前一天叫“除夕”,又叫“年三十”。除夕当天家家户户贴上对联,已结婚的儿子要带着全家到父母家来团聚,辞旧岁迎新春。全家坐在一起话家常,包饺子,通宵达旦,叫“守岁”。·孩子得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孩子钱,叫“压岁钱刀。午夜放鞭炮,吃饺子,接财神。初一早晨都早早起来,收拾屋子,接待拜年的客人,桌上放着糖、水果、烟等招待来客。初一早饭家家都吃饺子,有的人家饺子里包有花生、钱(硬币)等,谁先吃到谁有福,能发财,增添节日活跃的气氛。拜年、访友初一到初五。拜年时小孩给长辈叩头,一般都祝新年好、新年发财,有的还打千(作揖)。
元宵节又叫灯节(正月十五),这一天每家都吃饺子和元宵(汤圆)。晚上右灯会,扭秧歌,踩高跷、耍龙灯。机关单位门前都张灯结彩。
二月二,叫中和节,过去以猪头祭神,祭完合家食之,沿袭下来二月二啃猪头,猪爪的习俗。这一天“龙抬头”,不许动刀剪,怕剪掉龙头,人们喜欢在这一天剃头,取龙头之吉。
清明节又叫“寒食节”,又叫“百日节”(冬至后105天过节),也是缅怀先人和英灵的民族节日。这时家家户户要给先辈扫墓。机关单位,学校组织到烈士塔、烈土陵园献花圈,悼念革命先烈,学习他们高贵的革命品质。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五月初五过)。这天早晨青年男女在太阳未出来之前,趁蓄露水未于,去河边釆艾蒿插于自家门前。还有的用艾蒿塞耳。有的人家挂葫芦,还用五色线给小孩扎在手脖子上。这天家家吃粽子、煮鸡蛋。
七月十五这一天,家家都去上坟,填土。
八月十五仲秋节,家家吃月饼,赏月。
腊八(阴历腊月初八)吃腊八粥。
腊月二十三祭灶。
时令
县内注意时令,并注意与农业生产紧密相联,如:
清明节:这寸气温回升,冰雪融化,大地解冻,县内由沿江乡逐步向西部山区开始春播。
立夏和小满这两个时令,是种大田的黄金季节, “-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芒种: “过了芒种,不可强种”,过了芒种之后再播种大田作物,受早霜影响,作物不能成熟。 —泎:本节门期广指农川。
礼仪
满族和达斡尔族在礼仪上相互渗透,基本相似,一并叙述。
满族和达斡尔族都非常重视礼节,非常好客。过去小辈见老辈是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小辈每隔三天要给长辈请安,每隔五天见长辈得打千。打千的形式男女有别。男人打千时哈腰,右手不伸,左手扶膝象去拾地上的东西一样,女人双手按在膝下蹲。亲友见面不论在家或在路上都行抱膝礼。小辈出门走时得向长辈告辞,请安,回来得首先再去问安。小辈在屋里时长者进屋必须马上下炕施礼,小辈进屋如长者在,应按辈一一行礼。和长者说话,要后退几步再转身走,说完话就走为失礼。每天早晨,儿媳妇向公婆请安,给装烟,递茶。公婆和媳妇不能同桌而食,坐有顺序,论辈。
敬老、互相好客,在满族和达斡尔族中成为传统风尚,老年人在社会上威信很高,在各种场合里都受到后辈的尊敬。家里杀牲畜寸都分送邻居和亲友共享。狩猎或捕鱼回来,所有在路上碰见的人都分赠给他们一份。家里来客即使生活困难,也乐于设法款待。
禁忌部分还保留,礼仪已经从简。
自然灾害
孙吴县国土局完成了地质灾害现状调查,编写了孙吴县地质灾害现状更新调查报告,选定三处(二门山水库崩塌、奋斗村北泥石流、西兴乡西南崩塌)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区域进行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申报工作。
2013年,沿江乡四季屯村遭遇罕见的洪涝灾害,村农田路悉数被毁。
孙吴县处于江河周边,易受干旱、急雨洪水自然灾害威胁。
孙吴县自然灾害有暴雨、连阴雨、高温闷热天气等。
风景名胜
孙吴县的景点有侵华日军指挥部、野战阵地、炮台、南阳岗、二道泉眼、双峰瀑布等。
胜山要塞
胜山要塞是基于侵华日军东北要塞--胜山要塞遗址和森林生态资源为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科普教育基地,中国两极穿越・网红打卡地,距孙吴县城38公里处。
胜山要塞即霍尔漠津要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第五国境守备队”在中国东北部精心构筑的一个庞大军事工程,总面积100余平方公里,始建于1934年,主要参观警备中队、地下三层指挥中心、亚雷高地炮台、地下兵舍等遗址。
胜山要塞景区集二战遗址遗迹游和森林生态游为一体,森林覆盖率达82.2%,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景色优美,被纳入中央电视台“十佳旅游线路——情系黑土地”旅游线路,成为国防教育、休闲度假、观光考察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著名人物
王嘉良:在1956、1959和1965年获第一届、第二届和第四界全国象棋亚军。1982年获
中国象棋大师称号。1984年获中国象棋特级大师称号。
孙吴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白福厚、吴法川、姚世同、李银全、周德林、曾河清、李志坚、李彦民、贝永和、于奎、玄垌珠、张文志、赵镛大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涌现出万寿山战疫歼灭日军百余人,抗联四支队南阳岗击毙日军中将服部晓太郎等英雄事迹,形成了东北抗联精神、闯关东精神、知青精神、“众志成城、敢于担当、坚韧不拔、勇于胜利”的2013年孙吴抗洪精神等宝贵财富,激励着孙吴儿女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顽强拼搏、奋勇向前。
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