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明(1929年—1952年10月14日),
江苏省高邮市平胜乡袁家村人,1949年5月参加
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7月编入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的587.7高地防御战中,孙子明因受伤多次昏迷。孙子明最后一次醒来时,发现自己被二十多名美军包围,他拿起三枚手榴弹拉响导火索后与敌人同归于尽。志愿军15军党委追认孙子明为特等功臣,并授予其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人物生平
孙子明,1929年出生于高邮市平胜乡袁家村(今甘垛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幼年父亲去世,7岁时随母亲替人家做短工维持生计。尽管母亲每天起早摸黑,忙得喘不过气来,母子二人还是吃不饱肚子。1949年2月,高邮解放,孙子明母子贫苦的生活得到改变。翻身不忘报党恩,1949年5月,母亲送孙子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当年10月18日,党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孙子明积极报名要求赴朝作战。他对部队领导说:“我是一个苦水里泡大的穷孩子,是毛主席、共产党把我解放出来了。美国人要我们再吃二遍苦,我们坚决不答应!我要求报名到朝鲜去,坚决打败敌人,保卫我们社会主义祖国!”这一年,22岁的孙子明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1年7月,孙子明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任15军45师135团1连战斗小组长。来到朝鲜,放眼望去,田地里到处是弹坑,庄稼被炸毁了,村庄成了瓦砾场。孙子明看后怒火中烧:“我们一定要和朝鲜人民军团结在一起,坚决把敌人赶出朝鲜去!”孙子明先后参加了平康、金化地区的防御作战和震惊世界的上甘岭战役。
1952年10月14日,在上甘岭战役中,敌人的炮弹和炸弹像暴雨一样倾泻下来,孙子明所在连坚守的高地最多时每秒钟落炮弹6发,硝烟滚滚,碎石横飞,一人多深的交通沟被打得无影无踪,坚硬的岩石变成了黑色粉末,脚下有齐膝深的虚土。敌军指挥官见时机成熟,指挥再次发起进攻。敌人使用整营兵力,连续多路进攻,顺着数条被打坏的交通沟冲向我阵地。面对险恶的战斗形势,孙子明和他的战友们毫不畏惧,他的腰里吊满了手榴弹,手中提着手榴弹,沿着三四十米的堑壕奔跑着打。孙子明一连投掷了30多颗手榴弹,右手手指缠满了手榴弹的拉火索。敌人一次又一次被打退,但打过来一阵排炮,弹片击中孙子明的腿。排长要他进坑道包扎,他说:“阵地比我的生命重要!”硬是不下火线。敌人第四次冲上来了,像恶狼一样嚎叫着,满身尘土,眼露凶光,在齐膝深的虚土中,踩着同伴的尸体往上涌。在手榴弹的爆炸声,拼刺刀的喊杀声中,孙子明忘我地与敌恶战。突然,他的头部负伤,失去知觉昏倒在地,醒来发现卫生员在给自己缠绷带,立刻扯下缠住眼睛的绷带,又继续投入战斗。在这场战斗中,孙子明前后5次负伤,仍然坚守在阵地上和战友们一起打退了敌人5次冲击。
阵地上志愿军指战员也已不多,当孙子明最后一次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时,看到敌人的一挺机枪正架在他的身旁,向我军坚守坑道的战友射击,孙子明忍受着剧烈疼痛,满腔怒火地站起来,向敌人扑过去。当孙子明拿起机枪,艰难地掉转枪口,正欲射击时,20多个鬼子已包抄上来。在无法摆脱敌人和还击的情况下,他沉着镇静地解下腰间的3颗手榴弹,打开保险盖,用舌头舔出拉火索,用尽最后的力气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孙子明是
上甘岭战役中以身殉国,与敌同归于尽的三十八位志愿军勇士中的第一人。
主要事迹
奋勇抗敌 5次负伤没下火线
上甘岭战役自1952年10月14日开始,至11月25日彻底粉碎敌人进攻为止,这场争夺战整整持续了43个昼夜。上甘岭是朝鲜中部的一个山村,位于金化以北五圣山南麓。而五圣山为我15军防御的重要阵地,海拔1061.7米,西瞰金化、铁原、平康地区,东扼金城通往东海岸的公路,是朝鲜中部平康平原的天然屏障,亦是中部战线的战略要地。上甘岭地区的两个山头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是五圣山前沿要点,直接威胁着敌人的金化防线。为此,志愿军司令部指示15军不但要准备仔细,还要准备付出巨大代价,一定要稳稳守住五圣山。1952年10月初,15军开展了“一人舍命,十人难挡”的硬骨头活动,提出“人在阵地在,绝不丢失一寸土地,集中全力实施反击作战”,筑起了钢铁阵地——坑道。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时,敌人以众多的航空兵、炮兵火力向我上甘岭的两个高地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猛烈炮火攻击。5时,美7师、伪2师以7个营的兵力在300多门大炮、40余架飞机和30多辆坦克的支援下,对我仅3.7平方公里的两个山头发起了连续不断的猛力冲击,一天冲锋数十次,发炮数万发,出动飞机数百架次,把两个山头的地面削低了2米。而我防守两个高地的135团9连和孙子明所在135团1连,在仅有15门山、野、榴弹炮和12门迫击炮支援作战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步兵火器,依靠坑道和野战工事顽强战斗,抵抗敌人的冲击。
敌人的炮弹和炸弹像狂风暴雨一样倾泻下来,孙子明所在连坚守的537.7高地每秒钟落炮弹6发,硝烟滚滚,碎石横飞,一人多深的交通沟被打得无影无踪,坚硬的岩石变成了黑色粉末,脚下有齐膝深的虚土。敌人的指挥官在望远镜里看到如此情景,自负地说:“共军阵地上根本不可能再有生物存在,给我上吧!”只半个钟头时间,敌人连续使用整营兵力,多路的班排进攻了三次,顺着数条打坏的交通沟往上冲。
孙子明腰里吊满了手榴弹,手中又提着手榴弹,他在三四十米的堑壕里奔跑着作战,一连投掷了30多颗手榴弹,右手手指缠满了手榴弹的拉火索。这场战斗空前激烈,整麻袋的手榴弹都不够用。当敌人一批又一批被我们打退时,敌人又打过来一阵排炮,一块弹片把孙子明的腿炸伤了,排长劝他进坑道休息,他说“阵地比我的生命更重要”硬是不下火线。敌人第四次冲上来了,像豺狼一样嚎叫着,满身尘土,显示出疲惫而又凶狠的样子,他们在没膝深的虚土中,踩着其同伴的尸体直往上涌。战斗在打酥了的交通沟中进行,到处是手榴弹的爆炸声,到处是拼刺刀的喊杀声。孙子明的头部又负伤了,昏倒在地上,当他发现卫生员在给自己缠绷带时,就立刻抓掉缠住眼睛的绷带,又继续投入战斗。孙子明就这样前后5次负伤都没下火线,与战友们一起打退了敌人5次冲击。在他们的战壕前面,躺下了86具敌人的尸体,到处都是敌人丢弃的钢盔与枪支。
同归于尽 生死关头拉响手榴弹
经过激烈的战斗,我军阵地上只剩下很少几个战士了。当孙子明最后一次负伤苏醒过来时,看到敌人的一挺机枪正架在他的身旁向我军坚守坑道的战士射击,此时孙子明忍受着剧烈疼痛,满腔怒火地站起来,向敌人猛扑过去,把那个敌人吓跑了。这时孙子明拿过敌人的机枪,正要调转枪口对敌人进行射击,突然又有二十多个敌人包围了上来。在这生死紧要关头,在无法摆脱敌人包围的情况下,他沉着镇静地解下腰间的3颗手榴弹,他实在是精疲力竭了,挣扎着打开保险盖,用舌头舔出了拉火索,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
上甘岭战役胜利后不久,志愿军党委追记孙子明烈士为特等功臣,并授予“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后世纪念
1954年春,高邮县横泾区胜利乡召开了近200人参加的纪念上甘岭战斗英雄孙子明大会。会上,孙子明生前所在部队的代表介绍了他的英雄事迹。为了纪念孙子明烈士,平胜乡专门建立了烈士纪念塔,以缅怀烈士的英雄业绩,激励家乡人民弘扬烈士的革命精神,争取更大的光荣。
孙子明烈士纪念塔,坐落在甘垛镇平胜公路南段西侧袁家村西,始建于1990年夏,1991年春竣工,资金由全乡的党员、干部、中小学师生捐款和县民政局下拨资金修缮。在纪念塔北面建有纪念馆2间,40平方米。陵园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南北长60米,东西宽20米)。纪念塔底面积100平方米(10米×10米),塔底座长2.4米,宽2.4米,高8米;塔身四面分别竖写着“孙子明烈士纪念塔”8个大字。塔的底座上方镶嵌着白色大理石,上刻有碑文:
孙子明,男,江苏省高邮县平胜人民公社元家大队人(现为甘垛镇子明村),一九二九年生,一九四九年五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五日援朝抗美参战,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团一连当战士,并光荣地加入中国新民主义青年团,一九五二年十月十四日在朝鲜上甘岭战斗中,英勇杀敌,歼灭一百多个美国鬼子,身负重伤,壮烈牺牲。
孙子明烈士是毛主席的好战士,贫下中农的好儿子,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伟大战斗中,表现了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的崇高精神。为表彰烈士的英雄业绩,军党委决定追记孙子明烈士为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
一九七四年七月
纪念塔的四周植有常青树,塔的四面生长着各种花草。每年的清明节,甘垛(平胜)镇的党政干部、各单位职工、各村主要干部、民兵营长和团支书、全体中小学校教师和学生约2000余人参加祭扫孙子明烈士活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激发爱国热情。